【以案说医】彭力平:治疗陈旧性骨折并坏死经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医骨伤科病案题 【以案说医】彭力平:治疗陈旧性骨折并坏死经验

【以案说医】彭力平:治疗陈旧性骨折并坏死经验

2024-03-26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

  图片

  ▲彭力平 广东省名中医,1982年毕业于湖南中医学院(现湖南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获“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名医”“深圳市名中医”称号。在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运动系统伤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骨折手法复位、伤病中药治疗等有深入研究,主张“能中医不西医,重外治少服药,先手法慎手术”。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刘某,男性,时年28岁。

  患者因右踝足受伤后疼痛、跛行2年来诊。患者2年前因坠落伤致右踝足肿痛、不能行走,照片后诊断为距骨、跟骨骨折,实施了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虽肿痛渐有好转,但跛行明显,不能远行。

  首诊证候

  检查:右踝足短缩1厘米、无红热肿胀,有轻度压痛及纵轴叩击痛,足纵弓基本消失,碎步跛行,舌淡红,苔薄白,脉弦。X线照片及CT扫描显示右距骨有明显坏死塌陷及硬化,跟骨畸形愈合,足纵弓消失。

  诊断:右距骨陈旧性骨折并坏死、右跟骨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

  【治疗方法】

  考虑到距骨坏死已久、塌陷和硬化无法恢复,为减轻痛苦,适于施行距下关节融合、跟骨截骨成形术。为了尽可能地恢复踝足正常外形、保留胫距关节活动能力,术前进行了3D打印及模拟手术,模拟手术表明,只需2枚螺钉、1块钛板就能稳定固定,并且只需1块植骨材料就能填补距骨塌陷所导致的高度丢失和跟骨外翻畸形。彭教授带领术组人员参照模拟手术实施并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检查内固定稳固,足纵弓改善。术后随即按照三期辨证口服中药,多次照片复查显示内固定稳定、踝关节高度及足纵弓有所恢复。术后3天即开始扶双拐下地活动并活动膝关节。切口愈合后用中药活血温筋散泡足并逐步活动踝足。

  图片

  【疗效随访】

  3个月后复查,已经弃拐步行,足踝无疼痛,步态基本正常。照片显示距跟内固定稳固、关节间隙消失,踝关节高度恢复正常。

  心得体会:

  距骨骨折后容易导致骨坏死,需定期照片2年以上,以及时发现骨坏死并做对应处理。此例骨折后照片复查不系统,迟迟未诊断出距骨坏死并予相应治疗,终至距骨坏死、塌陷和硬化,形成不可逆改变,足跟也出现明显畸形,导致疼痛跛行,需行关节融合、跟骨截骨术。

  此类手术常规使用髓内钉或钢板固定融合后的距骨上、下关节,手术范围大,容易导致踝足功能损失,手术材料费用也较昂贵。通过最近兴起的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在术前3D造模并在模型上模拟手术。此举对提高手术准确性、减少手术用时、减少创伤、做好材料准备等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病例通过此项技术辅助,较以前常规术式的手术范围更加局限,固定更加灵巧,效果更加优良,康复更加迅速。特别是保留了距骨较为完好的上部结构及胫距关节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踝关节功能,还在完成距跟关节融合时,改善了跟骨外翻、纵弓减小等畸形,增加了距跟高度,为正常行走提供了良好的功能力学基础。让患者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是手术医生的最高追求。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案编写:彭力平、余阗)

  【来源:深圳市中医院,指导专家:彭力平 主任中医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