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医药的定义 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摘录几位网友的讨论供大家参考) 希望田野6 1

现在文化一詞滥用了,不论什么事都要贴文化的标签,比如茶文化、酒文化、烟文化、饮食文化、足疗文化等等,下一步说不定就会有【文化】文化一词出现了。贴文化标签时不思考文化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内涵,而是大词小用大词滥用。

现在不要谈什么中医文化,谈出花来也没用,把中医鼻祖说成外星人也沒用。谈中医最应用谈的是如何正视、摒除或革除抱残守缺、止步不前、拒绝现代科学技术、容不得别人善意批评等等毛病,使中医能够向前发展,改变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看看人家日本人,拿到中国的药方以后,用现代科技手段做了多少研究?取得了多少国际专利?在国际草药市场上占据了多少份额?而中国的中医专家、中医粉又做出什么样的重大成果?

现在中国的中医人士,既不对传统中医理论中含糊不清之处作深入研究,比如什么是精、气;又反对中西医结合,认为中西医结合阻碍了中医的发展。表面上看是拒绝的是西医,本质上你拒绝的是化学、生物学、生化、物理学、数学等一切现代科学的东西!一个拒绝现代科技的医学,能有什么前途?靠一盏油灯(坚决不用电)、一根称杆、三根手指这种经典模式就能把中医发扬光大?

老号 营老字号品牌营销杂志旗下专业新媒体平台,老字号品牌文化搬运工。

近日,在一场中药专场拍卖会上,产自60年代的一颗安宫牛黄丸以6000元起拍,最终以11万元的天价成交,拿下了中药场全场最高价,成为全场中药竞拍最大黑马。而这一丸安宫牛黄丸就来自400多年的中医老字号广誉远。

广誉远是山西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嘉靖皇帝年轻时体弱多病,29岁时仍膝下无子,服用广誉远的龟龄集后,身体逐渐好转,连续生子,龟龄集遂成为“御用圣药”。广誉远在清朝曾与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并称为“四大药店”。

入围“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百强榜”的百年国药企业广誉远,经过476年的中医药文化沉淀,目前已拥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其主导产品“龟龄集”和“定坤丹”现为中国国家级保密品种。2006年,广誉远被中国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屹立不倒476年,广誉远如何能基业长青?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广誉远从选料开始就精益求精。老字号广誉远有自己的一套严格选料标准,只用嘴地道的药材。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采用大地东西南北中地道名贵药材。理念生高丽参,二杠茸茸尖的鹿茸,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榆社阿胶,内蒙巴音浩特的肉苁蓉,浙江杭州和余姚地区的麦冬,四川通江的杜仲,河南焦作的熟地,宁夏中宁的一等品枸杞,广东阳春的一等阳春砂......

不仅是药材好,制作工艺也尤为关键,药品炮制独具一格。为了实现产品的功效,广誉远对中药炮制工艺的要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并坚持了几百年。

比如说龟龄集,28味药材要用不同的辅料逐一炮制,仅公丁香一味药材就必须要用椒水浸泡,并炒至蒂头出现白点为止;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大工序、360道小工序,一粒龟龄集的全部工艺需历时4年才能制作完成。

再如定坤丹,仅制作一味药引子“醋膏”,就需用三年的时间将20公斤陈醋制成1公斤的醋膏方可入药,30味药材需要历经280道炮制工艺。

四百年风雨沧桑,广誉远历久弥新

广誉远历经四百余年的发展中,始终遵循“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传统古训,以良心制药,以人品售药,珍惜声誉犹如珍惜生命。始终如一的药品品质及童叟无欺的经营原则,正是“古训”中的精义体现。至今仍然以匾额的形式,挂在广誉远国药的厅堂之上的古训:“非义而为,一介不取;合情之道,九百何辞”,是广誉远创造辉煌、历久弥新的原因,更是中华老字号诚信至上的精神写照。

广誉远早在1996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是为数不多的老字号上市企业,公司在2016年营业收入为9.4亿元,同比增长分别约为119%,全年业绩高增长,发展势头良好。这也必将给老字号企业注入一剂强心剂,只要坚持做好产品,一心为顾客,在产品上不断精益求精,工艺上不断改进,年轻的消费者会越来越认同老字号的。

更多中华老字号文化,敬请关注老号营;文章来源于老号营,如有转载,注明出处。

神黄中医智 库读古籍,查方剂,览医案,一应俱全;学中医,用中医古籍APP!

何谓中医药文化

“文化”源于《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明文化的最大作用是以文化人、教化天下。

综合各家对“文化”的释义,可以发现,时代、民族、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人们很难达成一个对文化概念的共识,不同的群体各有其信奉的不同文化,但其基本内核包括内隐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规范,外显的是其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创造物。

对“中医药文化”的定义,同样也是莫衷一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明确了“中医药文化”的定义: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的本体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具体表现为:

1.气一元论的本体观念人们对万物的本原是什么的看法不同,决定了学术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不同。

中医学的本体观是气一元论,是中医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恒动变易的系统有机论思想的源头。中医学吸收了中国哲学的精气学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气学理论。“气”是《黄帝内经》应用得最广泛、最普遍的概念,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地和气,命之曰人”,并以阴阳二气为中介说明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而有“生气通天”之说。

又以五行之气说明人体内部五脏之间的滋生制约关系,其他如运气学说以三阴三阳和五行之气说明人体、疾病与自然气候的联系,以“六气(指人体精、气、津、液、血、脉)源于一气”说明人体各种生命基本物质之间的联系,以“百病皆生于气”说明病因与发病的关系等。

中医药学气一元论本体观,可以关照到整体、分化、内在矛盾和相互作用,是一种关系性思维;西医吸收了古希腊机械唯物主义的原子论和元素论本体观,注重的是粒子、实体、组合、可分解性和外部作用,是结构性思维。

2.虚静、直觉、象数的思维方式中、西医学的差异只是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的制造者是隐藏在两大理论体系背后的思维方式。

虚静是一种内向思维方法,与西方世界将主体和客体相对立的认知方式不同,虚静思维跨越了认识事物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让心智进入“无思”、“无念”的虚静状态,调动潜意识储备的信息和能量进行认知思维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虚心静神的体证方法回到先天本然,保养太和真朴之气。

如《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最根本的养生智慧,既是养生方法,也是养生原则。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在虚静专意状态下契入真理,获得灵感,达到“顿悟”,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

象数思维是通过意象性的概念、符号、数量等象数模型,通过象征、类比、类推的方式来把握认识对象,阐释有关天地人三才,宇宙万物存在方式、表现形式、运动变化度量和规律的思维方式。中医“气”、“阴阳”、“五行”、“藏象”、“证”、“本草”等概念的提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辨证论治的思维基础,超越了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界限。

3.调和致中的价值取向“中和”是《周易》中给人们提供的从时间、空间、条件、关系等全方位分析问题、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中庸》更明确地界定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将“中和”思想提升到天下之大本和达道的高度,认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医用药疗疾的目的是“去其偏胜,得其中和”。

4.仁心仁术的道德观念“医乃仁术”是中医学的基本命题。历代医家皆以“医乃仁术”为行医宗旨和医德的基本原则。“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明·王绍隆《医灯续焰》)这就界定了医学的宗旨与本质,是“仁”和“术”两个方面,“仁”是“术’的前提,“术”是“仁”的体现。

赖华荣国学 堂运用现代科学诠释国学,同时运用国学解决人生诸多困惑。中医,有好些人认为是中国的医学,其实这是错误的。中医的“中”应该指的是中正、平衡、不偏不倚、刚刚好的意思,中医为了让病人身体达到平衡,施治是非常辨证的,从不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而是寻找出头痛脚痛的根本原因进行施治,因此说中医治的是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