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误点?航班取消?聪明人用这些方法,总能先拿到赔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方航空航班延误补偿 飞机误点?航班取消?聪明人用这些方法,总能先拿到赔偿!

飞机误点?航班取消?聪明人用这些方法,总能先拿到赔偿!

2023-12-18 1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其实,订购机票后,旅行代理或者航空公司一般会问你,是否需要定制航班信息变动提醒,一定要选择接受提醒。

另外,在购买机票时一定要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即使你没有读过,出发去机场前最好将行程单以及相关的协议打印出来随身携带,如果要投诉或者维权,纸质的协议会是最有用的东西。

02

航班取消/延误了,可以全额退票吗?

如果不退票有没有其他赔偿?

首先,退改签都是可以的。

在这种情况属于非自愿退改签,即非旅客自身原因导致的客票的退改签行为,旅客无需支付任何改签费或退票费。

但是在遇到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取消的情况时,机场的航空公司机票退改签柜台往往会被围得水泄不通,旅客通常需要排队几个小时才能在柜台成功办理退改签。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电话或网上自助操作进行退改签。

| 非自愿退票方法

在航空公司官网上购买的机票可以直接在官网或官方APP上申请退票,或联系航空公司客服办理;

在第三方平台上购买的机票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非自愿退票,不同平台的退票方法各不相同,请大家根据不同的第三方平台要求进行操作。有些时候,第三方代理商在退票时会要求旅客提供航班延误证明,旅客可以在航空公司官网上自助获取航班延误证明。

| 非自愿改签方法

目前,国航、南航、东航、海航等大型航空公司的官网和APP上都提供了延误改期的自助服务。其中,东航的微信公众号也可以办理自助退改。

但是,不是所有的乘客都可以办理自助改期。大多数航空公司规定:婴儿及携带婴儿的成人、团体客票、公务员客票、申请了无成人陪伴儿童、轮椅、担架服务等特殊服务的乘客不可以办理自助改期。

并且,航空公司对改期的时间都有一定限制,旅客在办理改期之前应认真阅读注意事项。如果自助改期失败或者自己不满足自助改期的条件,则可以联系航空公司的客服来进行处理。

除了退票或改签,还有许多乘客选择等待。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有没有义务提供食宿?给予乘客一定的赔偿呢?

根据《航班正常管理规定》

2017年1月1日起:

●因天气、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旅客将无法获得航企补偿,由此产生的住宿、餐食费用由旅客承担。非航企原因的延误处置上,42家航企均采取“协助安排、费用不担”的运输总条件。

●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承运人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取消,或发生备降这三种情况,承运人应当向旅客提供餐食或者住宿等服务。

|针对航企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各航企的处置方式和补偿标准略有不同。

●以南方航空为例,由于机务维护、航班调配、机组等南航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将根据延误时间向旅客提供经济补偿,在4小时(含)以上8小时以内,补偿每名旅客人民币200元;延误时间在8小时(含)以上,补偿每名旅客人民币400元。这一补偿标准同样在国航、深圳航空、山东航空等12家航企适用。

●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则将上述标准设定为“最低”标准,东航表示,航班延误8小时(含)以上,最低补偿标准为人民币400元,也就是说,旅客实际拿到的补偿可能高于这一数字。另有部分航企或增加了延误4-6小时的补偿档位;或将补偿金额下浮100元;或完全不提供经济补偿。

| 8家航企不提供补偿

对于航班延误的补偿,中联航、长安航空、西部航空、乌鲁木齐航空、九元航空、春秋航空、桂林航空、广西北部湾航空在内的8家航企,均表示无论何种原因的延误,均不予经济补偿。在无经济补偿的航空公司中,过半都是廉价航空公司。

03

购买延误险,减少意外成本

出门在外,遇到这些情况真的很糟心。但如果在买票时选择合适的保险,可以大大减少因为飞机延误造成的损失。你可以事先查好航班的准点率,然后结合近期天气等因素决定是否购买航班延误险。

有关保险,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看清楚保险条款细节:

一定要仔细看清楚、甚至打电话查问保险生效的具体规定,这些规定是非常严苛的。有时候部分航空公司会不被包括在内,机票价格也会有相关的上限,还要搞清楚如何判断具体延误时间是否到达了赔付标准以及赔付方式等。

| 看清楚补贴的适用范围:

部分保险除了会对航班延误作出赔偿,还可能对延误期间的住宿、车费以及餐饮费用进行补贴,但是旅行者要看清楚适用范围,比如住宿的酒店需要是什么档次,每天的消费是否有上限,补贴的天数是否有限制等。

| 看清楚购买时间的限制:

一般而言,如果旅行者是在延误通知发出之后购买相应的保险,保险公司不会对因为延误对旅途造成的损失作出理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