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从整体到局部,细节清楚,来龙去脉一篇全概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世界板块划分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从整体到局部,细节清楚,来龙去脉一篇全概况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从整体到局部,细节清楚,来龙去脉一篇全概况

2023-12-18 1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临区海洋:thePacific (ocean) 太平洋 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 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 Yellow Sea 黄海 East China Sea 东海 South China Sea 南海

平原盆地:North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 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 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 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

山脉(系):Himalaya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 Pamir 帕米尔 Tian Shan 天山 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 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 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 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

青藏高原:HimalayaBlock 喜马拉雅地块 Lhasa Block 拉萨地块 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 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

火山活动:Japanislands 日本诸岛 Wudalianchi 五大连池 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

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东部(Eastern China) 这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包括了东北地区、华北大部分地区、山东江苏部分江淮地区等。之所以将东北地区也划入中国东部考虑是因为东北及华北地区在地球物理上(上地幔结构)均受西北太平洋的俯冲影响。

东北地区以东北平原(松辽盆地)断陷盆地为主要特征,板内有火山活动(五大连池和长白山地区),西北为近NS走向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北段,属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东北地区总体上构造运动不是十分剧烈,这里不作详述。

华北克拉通(中朝板块中国境内部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克拉通之一,保存有38亿年的基底岩石。NCC经过漫长的地质构造运动,分为三部分:西部鄂尔多斯地块,是一古生代-中生代盆地;中间过渡区(Trans-NorthChina Orogen);东部华北地块,变形微弱。西部地块(WestBlock, WB)相对较为稳定,内有银川-河套裂谷系(Yinchuan-Hetao rift system)发育,北部阴山,南部靠近黄土高原。中部过渡区内发育NNE太行山和吕梁山,陕西-山西裂谷系以及汾渭地堑纵贯其中,东北燕山毗邻东部地块。东部华北地块(East Block)以渤海湾盆地(Bohai Bay Basin, BBB)为中心,东部NNE郯庐大断裂穿过山东,形成大别苏鲁超高压构造变质带东段,其西为鲁西隆起(uplift)。

图5. 华北克拉通主要地质构造单元(Zhai andSantosh,2011)Jiaoliao Block (JL), the Qianhuai Block (QH), the Ordos Block(OR,上图中作者表示为ER,可能是错误标记,作者注), the Jining Block (JN), the Xuchang Block (XCH), theXuhuai Block (XH) and the Alashan Block (ALS)。

大量研究表明,NCC内各地块在地球化学、岩石学、地球物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差异,其中近年来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NCC岩石圈的演化,尤其是东部克拉通(有时华北克拉通NCC这一称呼也专指东部地块,西部称为鄂尔多斯地块(盆地))岩石圈减薄特别明显,从古生代时的~200km减少到目前的大约80km,而且目前的厚度也远比中生代时减薄很多。关于NCC岩石圈减薄机制,有众多的模型,其中较为流行的两种模型分别是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和热机械-化学侵蚀(thermomechanicand chemical erosion);

另外关于岩石圈减薄的时间和幅度,也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性,难于达成一致的认识。

华南地区(South China)

华南地区(板块)主要包括扬子板块(克拉通,地台等称呼有一定的争议)和华南褶皱带,是由扬子板块和华夏地块(包括华南褶皱带和向东水下部分)拼合而成。

四川盆地有时会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而被当作独立的单元。印支期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华南板块)的陆陆碰撞拼合,是一次特别重要的地质事件,形成了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奠定了现今中国中东部构造格局的基础。扬子板块内部沉积作用明显(如西南大面积石灰岩覆盖区),构造运动不是很强烈。

而华南地区(华夏地块)的主要特点是大面积的岩浆岩的出露,是研究岩浆作用极好的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作用被认为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内在的成因联系(请参考南大周新民老师的研究成果等)(当然这一问题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图7. 西南地区构造简图(Wang et al.,2010)

西南地区构造较为复杂,地处多个板块边缘交汇处,这里常常被当作印度-青藏高原碰撞形成的“挤出构造”。东临四川盆地、扬子板块和华南褶皱带,内部主要有松潘甘孜褶皱带、羌塘地块以及拉萨地块的东南分支部构成,西南毗邻印度板块和孟加拉板块,南部是印支板块,周围及内部有多条断裂(缝合带)发育。

西北地区(Northwest China)

西北地区以盆山构造体系为特点,东北为阿尔泰山,西北毗邻哈萨克斯坦,内部南北分别发育准葛尔和塔里木盆地,两者之间为天山。西部紧邻帕米尔地区,向东延伸至阿拉善地区以及祁连山区,南部为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昆仑山向东延伸为阿尔金山。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青藏高原地区受印度板块的强烈快速俯冲作用,在过去的50Ma里迅速隆升形成现今的世界屋脊,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中国大陆的构造格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作者学识有限,这里对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地质构造的时空分布将不作讨论;其内部部分地块以及边界的划分,不同学者可能也有不同的认识。

青藏高原北缘和塔里木盆地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东北为柴达木盆地,由北向南依次主要为松潘甘孜地块、羌塘地块、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这些地块之间分别以金沙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为界。这些地块内部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可能会再细分为一些微地块,这些(微)地块之间的边界可能也具有一定的争议,地块和边界(断裂、缝合带)的名称也会随之略有变化(如图9和10)。

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加厚的地壳(以及岩石圈),地壳厚度达80km;相关的研究也表明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在空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与印度板块的俯冲过程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青藏高原周缘其他板块也会有一定的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