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广大专栏UP】论B站‘专栏投稿简化’及其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专栏投稿怎么写 【至广大专栏UP】论B站‘专栏投稿简化’及其意义

【至广大专栏UP】论B站‘专栏投稿简化’及其意义

2023-08-19 0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论投稿设定折叠】

        前不久B站专栏大幅更新了投稿页面的规划,其中最主要的变更是将头图、标签、推荐语、文集和定时发布功能折叠了起来。对此,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投稿流程复杂,所以决定将投稿流程简化”。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但我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首先,这些功能既然折叠起来了,那么也就是说,官方认为他们并不是重要、必填的内容。毕竟如果想要你填的话,应该恨不得让你像安装软件一样点‘下一步’、‘下一步’才对,而不是干脆给你折叠起来。然而这些条目真的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吗?并不是。

        至少标签和文集两项是每篇专栏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知道目前专栏区的最大问题就是曝光度不够,基本上投稿后是肯定会石沉大海的,一篇专栏想要被新读者看到,只有两个途径:(1)搜索、(2)顺藤摸瓜。而标签与文集正好分别对应了这两个功能:标签是搜索用的关键字,比如我写了一篇探究《山海经》中迷谷这个植物的文章,那么我在标签里填写一个‘迷谷’,然后当有人搜索‘迷谷’时,我的这篇专栏就会出现在他的搜索结果里;所谓顺藤摸瓜则是指当读者看完你的一篇专栏后,还想要看类似或相关的篇章,那么屏幕右下角(客户端)或屏幕右侧(电脑端)有个小按钮,点击那个就可以列出在同一文集里的文章。当然,还有一种顺藤摸瓜的方式是直接点进UP主的空间看,但当投稿很多时手机端是很难翻到底下的。

        现在假设有一名新人专栏区UP主,他可能并不熟悉专栏投稿(也不是P社玩家这种喜欢把每一个按钮和选项都研究一遍以后再开始的),那么当他来到投稿页面时,看到有一堆被折叠的选项,而这些选项又没有很明确的说明,则他理所当然地会倾向于敬而远之不去碰它们。这样一来,基本上这篇专栏就很难被找到了,类似c语言里你丢失了一个变量的pointer。

        那么B站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不在意那么多文章石沉大海呢?这便是我为何会有不祥预感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变动指向了三个字——越来越快餐化。B站并不需要那些‘经久不衰’、可能会有被搜索需求的文章;而是想要那些看完了一遍就可以扔到后仓库里再也不用拿出来的文章。这样的文章的优点在于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流量,而那些服务于‘几年不一定会有人去查‘的东西自然就哪凉快哪呆着了(小说也是同理)。

        再结合一下这次更新的其他变动,比如三张图不需要200字也可以投稿、专栏可以不选分类并默认生活-日常,以及标签没有了最低数量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确的趋势——追求快、快、快。当一篇篇专栏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快,它们的质量会如何走向就不言而喻了。本身B站专栏的质量的起点就不高,而官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想要提高投稿的质量,只想提高投稿的数量,这恐怕是不可以的吧?

【第二部分:三大首要待加功能】

        算了,绝望的部分就不想多说了,还是来看看希望的部分吧。目前技术层面上专栏急需的三大功能如下:

弹幕,又称间帖。可参考的例子有起点、刺猬猫等网站。弹幕已经不再是视频专有的了,如今对于网络小说也是须臾不可离也之物。所谓小说弹幕,就是每一自然段(paragraph)之后可以评论。以下引用之前给客服提交的建议:有读者跟我聊到——我自己也深有感触——就是有时候看专栏看到有十分想吐槽的地方,但要是专门发到下面的评论区就不知道回复的哪一段了;如果在评论区指出来回复的哪一段,又太正式了,和‘吐槽’这种冲动也背道而驰;而且主要是失了时效性,看到作者有留笑点的地方,有的时候就想吐槽一下或者康康其他人怎么回答的,但翻到下面评论区一个是找不着,一个是不方便,一个是还不一定有,而有了段落弹幕就可以解决这所有的问题了。而且看完了再评论就没时效性了,所以评论大都是针对一整章的,很多针对一段的评论就没了。这是我个人以及我周围的书友都十分赞同的一个提议,希望b站能仔细考虑一下,这真的是能让专栏区一转‘死气沉沉’的功能,大大增强了读者之间与读者作者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尤其是b站本身就是弹幕网站,在弹幕这点上岂不是更不该输给起点这种小说网站。

首行缩进。这一点起点做得很好,会自动首行缩进,逼迫作者与文章更加规范。作为一名语文课只上到小学三年级的渣渣,尚且会为了是否该用直角引号这种小问题专门去研究,并且将段落应该首行缩进这种常识刻进了DNA里,但偏偏B站专栏这么一个敢叫‘专栏’的文字平台却对此丝毫不在意,实在是令人感到心寒。(对同样受不了这点却不知如何手动达到的UP主:我目前是用TAB键敲两下,这基本是两个字的空间了;空格不靠谱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