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铁钱是如何铸造的?四川和江北有什么不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起眼的北宋铜钱 南宋的铁钱是如何铸造的?四川和江北有什么不同?

南宋的铁钱是如何铸造的?四川和江北有什么不同?

2024-06-02 0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与铜钱铸造不同,南宋铁钱年铸造量要大于北宋。根据史藉中关于宋代铁钱监的铸币额统计计算,南宋乾道以前,每年约铸11万贯,到了乾道至端平年间,铸造量有了较大增加,年均约铸60万贯。下面本文将对四川和江北两大专行区的铁钱铸造、流通情况作分别考察。

四川铁钱直接沿袭北宋制度。南宋初年,四川地区曾一度停铸铁钱。“建炎二年,转运司以铸钱数多,难于流转,造自变量少,其价益高,奏乞依嘉祐四年赦文,权罢铸钱十年,权留鼔铸本钱称提引价,不待报遂行。”①从这段记载看,停铸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当时在四川铁钱发行过多,而钱引则数量相对不足,出现铁钱轻钱引重的现象。南宋初,称提钱引是四川铁钱的一个主要作用,此时钱多引少,自然要停铸。二,与铜钱一样,当时铁钱铸造也存在经济上严重亏损的问题。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川陕旧皆行铸钱,祖宗时,益、利、夔三州皆有铁冶,故即山铸钱。邛州旧铸钱十万缗,建炎初,转运判官靳博文以为岁费本钱二十一万,得不偿失,乃罢之。”铸10万,成本需要20余万,确实离谱。当时南宋政权初建,战乱不休,军费浩大,财政严重吃紧,在此情况下,停铸铁钱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南宋政府计划在四川停铸铁钱10年,但是实际上停铸了18年,即建炎二年(1128)开始停铸,绍兴十五(1145)年复铸。

(绍兴十五年秋七月)戊申,复置利州绍兴监,岁铸钱十万缗以救钱引之弊。用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请也。刚中言:“祖宗朝立法,约四川所有见钱对数印造钱引,使轻重相权,昨因军兴,调度滋广,印造寖多,又有司申请,为阙鼓铸本钱,遂废罢钱监。其金州一带铜钱迤逦透入川路,相兼转用。铜钱不多有,而民间铸造农器、锅釡及供应官司军器,积日累月,销镕川钱殆尽,以致剑外州县全阙见钱行使。窃恐称提不行,牵连以里州县引法弊坏,有悮国事。”疏奏,不待报遂行。刚中以利州山林多,铁炭易集,乃命本路转运判官王陟董其事,置监官、检勘、监门、物料库官等六员,军匠五百人,后增铸至十五万缗。大钱千重十二斤,小钱千重七斤有半。岁用盐官钱七万缗、三路称提钱二十四万为本,率费钱二千而得千钱云。

建炎二年(1128),停铸四川铁钱后,在绍兴十五年(1145)复铸。复置利州绍兴监,岁额为10万贯。郑刚中在上文中讲,在四川停铸以后,铁钱数量减少,在钱引的称提上发生问题,原来铁钱是交子和钱引的准备金。铁钱的流通量或多或少都在钱引称提时出现问题。这里说的大钱是可能是当二钱。后来岁额增到15万贯。但是这时也是用二文钱才能铸一文钱,出现得不偿失的现象,铁钱铸造量愈多愈赔钱。但是在利州绍兴监铸造的铁钱的主要用途是称提钱引。“(绍兴)十五年,置利州绍兴监,铸钱十万缗以救钱引。”

此处引文里可知,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利州绍兴监岁铸额为10万缗,但是10万缗当中大、小钱各有5万缗。当时大钱是当二钱,绍兴二十五年(1155)利州绍兴监的实际岁额是15万缗。“绍兴十五年,郑刚中为宣抚副使,始复利州绍兴监,铸大、小钱岁各五万。”

在绍兴二十三年(1153),利州绍兴监的岁额为9万缗。“(绍兴二十三年夏四月)乙酉,诏利州岁铸钱以九万缗为额,视旧额减五分之二(二十五年七月丁巳所书可参考),仍并铸折二钱。”此处引文讲,9万缗是以前利州绍兴监岁额的3/5,故绍兴二十三年以前,绍兴监的岁额为15万缗。当时四川利州绍兴监以外的钱监铸造量不可知。虽然《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与《宋史》里有关绍兴二十三年(1153)岁额的记载,但是这些史料都讲,当时邛州惠民监也铸铁钱。可是实际上惠民监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复铸铁钱,所以这两条史料有错误的。“今边事宁息,望将两州依旧鼓铸小铁钱。上曰:“[王]知远所论,于钱引实有利害,可委总领所同本路漕臣措置。后未及行,知远白石人也。(绍兴三十一年,邛州复铸钱)”

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钟世明乞请铸大钱。“(绍兴二十五年八月)甲午,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钟世眀乞四川诸路应系大铁钱,并依利州路作二文使用,官司不得括责拘收。从之。”在利州绍兴监岁额为6万缗,6万缗中大、小钱各有2万。

在绍兴三十年(1160),利州绍兴监以外,施州、南平军也铸铁钱。“(绍兴三十年)初,夔路施州、南平军岁铸铁钱皆有定额。至是,施州以民户难得铁炭为词,令分输正色铸钱七千余缗,三分折纳价钱。计三千余缗,并充省计之用。而南平军亦以矿苖渐少,岁铸仅千缗,视旧额不及十分之。夔钱益耗矣。”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嘉州铸铜钱时原料供应不足,故复置邛州惠民监。邛州惠民监岁额为3万缗,利州绍兴监岁额为9万缗。绍兴末年四川邛、利二州的岁额为12万缗:

(绍兴三十一年戊申)诏卭州复置恵民监,岁铸铁钱三万缗,利州六万缗为额,内大小钱各半。初,议者请复嘉、邛二州鼓铸。四川安抚制置使王刚中言:“嘉州无铁可用,乞令邛州以所造日额衣甲铁炭改铸夹锡钱,而令利州以铸钱所余铁炭对数打造衣甲,委逐州守臣提举措置,仍录属总领所。”从之。(利州六万缗,计用本钱十一万四千余缗,邛州三万缗,计用本钱三万九千七百余缗。淳熙六年十月,并改铸一折三钱。)

在淳熙六年(1179),始铸折三钱。“淳熈六年,总领李昌图奏:“利、邛州两监所铸钱,官费本钱倍于息,且鼓铸有限,而民间鉟销无穷,若不更革,钱重引轻,必坏引法。乞罢铸两监折一小钱,比折二钱稍増铢两,改铸折三大钱,及将崇宁、大观折二大钱并作折三行使。”诏从其请,逮今行之,以为利焉。”淳熙十五年(1188),利州铸折三钱3万4千5百贯,邛州铸折三钱1万2钱5百万贯,共铸4万7千万贯。

在嘉定元年(1208),在利州始铸当五钱,绍兴、惠民两监铸30万贯。“嘉定元年,即利州铸当五大钱。三年,制司欲尽收旧引,又于绍兴、惠民二监岁铸共三十万贯,其料并同当三钱。时议者恐其利厚而盗铸滋多,而总所方患引直日低,虽盗铸不禁,盖欲钱轻则引重也。”到嘉定七年(1214)邛州嘉定监被罢废。“(嘉定七年冬十月)戊戌,废邛州嘉定监。”嘉定七年(1214)以后,关于四川铁钱的情况不复见于文献记载。端平三年(1236)蒙古军攻入四川,成都、利州监、邛州监等地区都遭到毁灭性打击,此后很难维持铸钱。

江北铁钱区属南宋新创之铁钱区。在南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地区是原本行用铜钱区,但是宋廷为了防止铜钱北流,在东南地区沿长江以北新建立了铁钱区,与川陕铁钱区联成一片。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了江北铁钱去的建立情况:

淮上旧铸铜钱,兵火后,舒州不复铸钱,但行饶、建等州钱而已。乾道初,林枢密安宅为右谏议大夫,议以铜钱多入北境,请禁之。而即蜀中取钱行之淮上。事既行,洪景伯参政,言其不可。上问之,景伯曰:“今每州不得千缗,一州以万户计之,毎家才得数百,恐民间无以贸易,且客无回货,盐场有大利害。”上以为是,乃不行(元年九月丁巳),但即蜀中取十五万缗行之费、和二州而已。”

按照李心传的记述,江北铁钱去的建立之初,宋廷比较犹豫,政策有些反复。对于这一反复《宋史》也有反映,据《宋史·孝宗纪》说(乾道二年)八月辛未朔,诏两淮行铁钱,铜钱毋过江北。;乾道三年(1167)宋廷又废除铜钱过江的禁令,两淮复可以行用铜钱和会子。

江南人过两淮时把见钱和会子兑换交子,行用铁钱措施中为何提会子和交子兑换的事情。其原因是铜钱是会子的准备金,在宋代一般情况下,铜钱和会子兑换使用,交子和铁钱也是如此的关系。故会子和交子兑换,可以说铜钱和铁钱的兑换。

在乾道四年(1168)置和州铸钱监,乾道五年(1169)在淮西始铸小铁钱。在乾道六年(1170)置舒州铁钱监,舒州同安监岁额为35万、蕲州蕲春监岁额为15万,两监共铸50万贯。“(乾道)五年秋,王公明使蜀,复伸前议。六年夏,遂令司农寺丞许子中往淮西措置,即舒、蕲二州铸夹锡钱。舒州同安监岁二十五万缗,蕲州蕲春监十五万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