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耐烦的成语,形容不耐烦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耐烦的近义词四字成语是什么 形容不耐烦的成语,形容不耐烦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不耐烦的成语,形容不耐烦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024-06-18 18: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形容不耐烦的成语

1忧心如焚 [ yōu xīn rú fén ]

解释 焚:火烧。忧虑、焦急得心里像火烧一样。形容十分忧愁、焦急。

出处 《诗经 小雅 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焚,不敢戏谈。”

2不厌其烦 [ bù yàn qí fán ]

解释 厌:嫌;烦:麻烦。不嫌麻烦。

出处 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3气急败坏 [ qì jí bài huài ]

解释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4怅然若失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解释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5抓耳挠腮 [ zhuā ěr náo sāi ]

解释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6心烦意乱 [ xīn fán yì luàn ]

解释 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7不胜其烦 [ bù shèng qí fán ]

解释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出处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8魂不守舍 [ hún bù shǒu shè ]

解释 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9焦眉苦脸 [ jiāo méi kǔ liǎn ]

解释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出处 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10搔头抓耳 [ sāo tóu zhuā ěr ]

解释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11搓手顿足 [ cuō shǒu dùn zú ]

解释 形容焦急不安的样子。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12五内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

解释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13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心如火焚 [ xīn rú huǒ fén ]

解释 心中好像火烧一样。形容焦急万分。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他查了一查,说道:'要等三四天呢。'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15急赤白脸 [ jí chì bái liǎn ]

解释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60章:“韩小乐见焦淑红急赤白脸,好像要吵架的样子。”

16搔头摸耳 [ sāo tóu mō ěr ]

解释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17油浇火燎 [ yóu jiāo huǒ liáo ]

解释 形容焦急。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齐标虽认为有理,却油浇火燎地问:‘依你说该咋办?’”

18劳心焦思 [ láo xīn jiāo sī ]

解释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19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解释 见“抓耳挠腮”。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20扒耳搔腮 [ bā ěr sāo sāi ]

解释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21心焦火燎 [ xīn jiāo huǒ liáo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 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22搔首踟蹰 [ sāo shǒu chí chú ]

解释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出处 《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3挠腮撧耳 [ náo sāi juē ěr ]

解释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出处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24车殆马烦 [ chē dài mǎ fán ]

解释 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25腹热心煎 [ fù rè xīn jiān ]

解释 形容心中焦急。

26腹热肠慌 [ fù rè cháng huāng ]

解释 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27腹热肠荒 [ fù rè cháng huāng ]

解释 见“腹热肠慌”。

28苦身焦思 [ kǔ shēn jiāo sī ]

解释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9急痛攻心 [ jí tòng gōng xīn ]

解释 心里感到极度的焦急与悲痛。

30劳身焦思 [ láo shēn jiāo sī ]

解释 劳:费;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 《史记 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31热锅上蝼蚁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

解释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同“热锅上蚂蚁”。

出处 《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壁厢太子与杨素,是热锅上蝼蚁,盼不到一个消息。”

32无可奈何 [ wú kě nài hé ]

解释 奈何:如何;怎么办。不得已;没有办法。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33怨声载道 [ yuàn shēng zài dào ]

解释 载:充满;道:道路。怨恨的声音充塞道路。形容人民群众普遍的强烈的不满和怨恨。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34忍无可忍 [ rěn wú kě rěn ]

解释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35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解释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36虚与委蛇 [ xū yǔ wēi yí ]

解释 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37六神无主 [ liù shén wú zhǔ ]

解释 六神:道家指主宰人心、肺、肝、肾、脾、胆的神;无主: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形容心慌意乱;惊慌失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吓得知县已六神无主,还有甚心肠去吃酒。”

38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解释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39心猿意马 [ xīn yuán yì mǎ ]

解释 形容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 《敦煌变文集 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

40归心似箭 [ guī xīn sì jiàn ]

解释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41眼花缭乱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42心平气和 [ xīn píng qì hé ]

解释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43心急如焚 [ xīn jí rú fén ]

解释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极其焦急。焚:烧。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44神不守舍 [ shén bù shǒu shè ]

解释 神:精神;心神;舍:本为房屋;这里指人的躯体。精神不守在躯体里。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极不安定。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45迫不及待 [ pò bù jí dài ]

解释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再等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及待,不奏闻请旨。”

46民怨沸腾 [ mín yuàn fèi téng ]

解释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47心浮气躁 [ xīn fú qì zào ]

解释 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48心不在焉 [ xīn bù zài yān ]

解释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49度日如年 [ dù rì rú nián ]

解释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出处 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50议论纷纷 [ yì lùn fēn fēn ]

解释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表明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51惊慌失措 [ jīng huāng shī cuò ]

解释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出处 《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52心如刀绞 [ xīn rú dāo jiǎo ]

解释 心里就像刀绞一样。形容内心痛苦到极点。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回:“殷郊又见殷洪,心如刀绞,意似油煎。”

53火烧火燎 [ huǒ shāo huǒ liǎo ]

解释 燎:烘烤;烧烤。指火在燃烧;火在烘烤。形容心情十分焦灼急迫或疼痛难熬。

出处 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54如坐针毡 [ rú zuò zhēn zhān ]

解释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55啧有烦言 [ zé yǒu fán yán ]

解释 议论纷纷;有不少抱怨责备的话。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56急如星火 [ jí rú xīng huǒ ]

解释 星火:流星。急迫得像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形容非常紧急。

出处 晋 李密《陈情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7丧魂失魄 [ sàng hún shī pò ]

解释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形容极度惊慌、恐惧。

出处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自从新思潮来到中国以后,其实何尝有力,而一群老头子,还有少年,却已丧魂失魄的来讲国故了。”

58急不可耐 [ jí bù kě nài ]

解释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59忧心如捣 [ yōu xīn rú dǎo ]

解释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60搓手顿脚 [ cuō shǒu dùn jiǎo ]

解释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61搓手跺脚 [ cuō shǒu duò jiǎo ]

解释 搓:手相摩。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8回:“自己又不会水,急得他在亭子上搓手跺脚,无法可施。”

62坐不安席 [ zuò bù ān xí ]

解释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63意扰心烦 [ yì rǎo xīn fán ]

解释 扰:乱。心意烦恼不安。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引起:“遇着个不贤之妇,今日要衣裳,明日要首饰,少柴没米,称酱打油,激聒得你眼花撩乱,意扰心烦。”

64不厌其繁 [ bù yàn qí fán ]

解释 厌:嫌。不嫌繁杂;不嫌麻烦。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

65心烦虑乱 [ xīn fán lǜ luàn ]

解释 同“心烦意乱”。

出处 汉·蔡邕《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臣是以宵寝晨兴,叩膺增叹,心烦虑乱,喘呼息吸。”

66以日为年 [ yǐ rì wéi nián ]

解释 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出处 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下风倾首,以日为年。”

67诲而不倦 [ huì ér bù juàn ]

解释 诲:教诲,教导;倦:厌烦,疲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烦。

出处 汉·蔡邕《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睹之效,然犹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68车烦马毙 [ chē fán mǎ bì ]

解释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出处 明 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69不知所从 [ bù zhī suǒ cóng ]

解释 不知怎么办。形容拿不定主意。

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70心烦意冗 [ xīn fán yì rǒng ]

解释 同“心烦意乱”。

出处 明·汤显祖《牡丹亭·闹殇》:“儿呵,暂时间月直年空,好将息你这心烦意冗。”

71以日为岁 [ yǐ rì wéi suì ]

解释 把一天变成了一年。形容焦急的心情。

出处 宋·张孝祥《迎嘉显孚济侯求雨文》:“望神之来,以日为岁,飚舆在望,亦既劳止。”

72竭智尽忠 [ jié zhì jìn zhōng ]

解释 竭:尽。用尽智力,竭尽忠诚。

出处 战国 楚 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

73热锅上蚂蚁 [ rè guō shàng mǎ yǐ ]

解释 比喻处境艰困、惶急不安的人。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把个赵氏在屏风后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般。”

74热锅上的蚂蚁 [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

解释 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