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鬼话:美加欧洲居民入不敷出 所谓“鬼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胡扯,二是关于“鬼子”的胡扯。“鬼子”意为小鬼,是有些北方话对外国人的贬称。广东话用“鬼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话小赤佬是什么意思啊 流行鬼话:美加欧洲居民入不敷出 所谓“鬼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胡扯,二是关于“鬼子”的胡扯。“鬼子”意为小鬼,是有些北方话对外国人的贬称。广东话用“鬼佬... 

流行鬼话:美加欧洲居民入不敷出 所谓“鬼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胡扯,二是关于“鬼子”的胡扯。“鬼子”意为小鬼,是有些北方话对外国人的贬称。广东话用“鬼佬... 

2023-03-13 08: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随波游,(https://xueqiu.com/1927194056/244200466)

所谓“鬼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胡扯,二是关于“鬼子”的胡扯。“鬼子”意为小鬼,是有些北方话对外国人的贬称。广东话用“鬼佬”(鬼),上海话用“赤佬”(鬼)。

清代有不少关于外国人的鬼话,有一种是说西洋人膝盖不会弯曲,只要用长竹竿绑上铁钩,勾住他们的膝盖,把他们放倒,他们就爬不起来了。这大概是看到他们穿着自己没穿过的瘦腿裤,产生了奇思妙想。

另一种鬼话是说西洋人吃肉不吃菜,需要喝中国茶通便,不然就要憋死,所以只要不卖茶叶给他们,他们就不战而败了。

国内至今对于茶叶的宣传,大多还是鬼话。说是富含儿茶酚和多种维生素,有益于健康。喝那么丁点儿儿茶酚和维生素,有啥用?

喝茶成瘾,是因为兴奋剂咖啡因。要比咖啡因含量,绿茶大约只有咖啡的四分之一,可可更少。

西洋人大多喝咖啡,只有英国人大多喝红茶。那是因为英国商人在英属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印度大量种植茶树,模仿他们发明的烤烟叶法,烤出红茶,大量卖到英国,让英国人获得了比咖啡便宜很多的咖啡因饮料。

第三种鬼话是说洋教士取中国小孩的眼珠制造长生不老药。

近日看到大猫财经的一篇文章说:“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是这些:

这些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上述说法是重复早已流行的美加欧洲居民入不敷出的鬼话,还捎上了日本和印度。

GDP中的居民消费占比不是花钱,而是产销居民消费品的获利。

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首字母缩写,常译为国内生产总值,但因为也用于地区,所以最好译为地区生产总值。它是一个地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价值,是一个地区生产的货物和服务售价减去原材料成本和资本折旧(在一段时间内工厂、设备和住房等存量磨损的数额)。

对于GDP有多种分解方法,其中一种是分解为三类:生产的本地居民消费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居民消费)、生产的本地投资货物和服务价值(投资)和生产的净出口货物和服务价值(净出口)。

居民消费在GDP占比高,意味着本地产业主要面向本地居民消费,跟本地居民是否节俭没有关系,而占比低则意味着本地产业主要面向本地投资货物、服务和区外,跟本地居民是否节俭也没有关系。

GDP的瓜分者有:

(1)政府征收税费(如销售税)和社会保险税(如大陆的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和美国的养老金缴费等)等。

(2)金融机构收取贷款利息。

(3)劳动者领取薪酬。

(4)技术等知识产权拥有者收取专利费等报酬。

(5)资本获得利润。

顺便说说,GDP不考虑生产要素(资本、劳务、技术等)是否属于本地居民,也就是说,它包含了外资和区外居民劳务等区外要素在区内的生产值。此外,它不包括区内要素在区外的生产值。GDP加上从区外得到的要素收入(工资、利润和租金等)并减去对区外要素收入的支付,就是GNI。

GNI是gross national income的首字母缩写。常译作国民收入总值,但因为区内居民包括没有本国国籍的,所以最好译为居民收入总值。GNI = GDP + 来自区外的要素收入 - 对区外的要素支付。

GDP衡量在区内生产的总收入,GNI衡量居民所赚取的总收入。例如,苹果手机由大陆的富士康工厂代工,代工收入计入大陆GDP,但台湾要素收入不计入大陆GNI,而是计入台湾GNI。再如,如果一个中国居民在纽约有一套公寓,他赚取的租金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因为这是在美国赚取的。但是,由于这一租金收入是对国外的要素支付,它不是美国GNI的一部分,而是中国GNI的一部分。

#GDP# #居民消费# #GNI#

大猫财经| 不黑不吹 外贸到底出啥事了

3-1

01

最近外贸的情况让很多人焦躁,因为牵涉的人太多了,是个民生大事。 制造商普遍缺少订单,很多厂子只有往年的20%,最糟糕的厂子只有询价,没有单子,猫哥认识的老板过完年毅然决定关了自己搞了十几年的工厂,要回老家竞选村支书。 货运卡车也接不到活,在浙江专门跑港口的集卡司机感受最深,2021年每月能跑20多单,去年每月17、18单,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变差,春节后,很多人每月三四单。 有贷款的司机最为难受,基本拼存款,生意和生活都陷入低谷。 船公司也很难受,无货可运,以前货抢船,现在船抢货,而且运价下降迅速,像美西航线,运价下跌接近90%。

视觉冲击力最强的,是聚集于港口的、高高垒起的集装箱,上海洋山港的控制箱一度运到了太仓,以往集卡停车的停车场都用来堆货柜,但还是放不下。

而且,这种情形是七大港口的普遍情形。 那这到底是为啥呢? 有说产业转移的、有说彻底脱钩的,其实这样的结果是太多因素的合力,情况不乐观,但也没有像很多人那么悲观。

02

先说说船公司和集装箱的问题吧,除了订单真不给力,这里面的供需显然失衡了。 老外都说中国是基建狂魔,这其中有一种基建就叫造船,过去这三年,中国造船厂的订单拿到手软,现在全世界30个造船厂握有订单,其中中国有18家,而且那个订单量两三年根本干不完。 有订单那就玩命干,中国每年的新造船总吨位都在3800多万吨,韩国在后面也使劲追,这么一来,三年时间,全球商船的总吨位增加了12%。 造大船还是比较费劲的,造集装箱就容易多了。2020年,航运价格大涨,当时的矛盾是,有货但是集装箱不足。 于是商务部12月就发了个文,鼓励制造集装箱。 然后就直接井喷了。

2020年,中国产集装箱9867万立方米,发文之后增加到23058万立方米,增长2.3倍,去年产量下来点,也达到14758万立方米。 这是个啥概念呢? 中国在这个领域基本是垄断的,占世界总产量的96%,这三年总共造了47683万立方米,折算成标准集装箱大概是1900万个,比疫情前的全球总量增加了50%。 这个增量是很恐怖的,其实2022年中全球就有600万闲置箱,如果集装箱的增速小一点,现在的观感也不会那么刺激。 但这解释不了,订单去哪了呢?

03

原因很多。 比如大国博弈,美国执意要制造业回流,迁出的厂子确实也有,日资走了不少,韩国也是,三星手机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基本都不是中国造的,厂子走了,很多供应链也被要求转移,很多美国企业的国内供应商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要么海外建厂,不然就没有订单。 左一刀右一刀的,很多订单就没了。 再比如疫情期间有些地方封控,这种特殊情况企业肯定得支持,供应链受影响、工人居家,于是很多订单就没法做了,但海外客户还要做生意,于是找越南的工厂、找东南亚的工厂,出现了供应链的转移。 说起来越南也是80年代开始搞改革的,政经改革都很猛,但二十多年下来只能算一般般,越南的大爆发是啥时候开始的? 2018年之后抬头,2020年之后大发展,也就是说是趁着美国对中国搞制裁,趁着疫情起飞的。 再后来海运价格大涨,欧洲客户发现,在欧洲找个洼地搞生产,算上物流之类的总成本也还能接受,那就直接找欧洲厂子了,比如波兰就是这一波的受益者。 但还有一些订单没了,那就真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举个身边的例子说吧。 有个厂从美国拿了个订单,有一部分东西他也得找供应商生产,于是跟供应商谈好货物要求、价格、时间等等,就等着拿货了。 眼瞅着交货时间临近,他得催进度啊,但人家乙方也不安排生产,催急了,乙方开始大骂甲方:“汉奸!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拿美国的订单?为什么给美国人做东西?” 而且不是骂一次,天天骂,乙方把甲方都骂抑郁了,这订单也就没法整了。 只能说这乙方格局太小,去年中美啥情况大家都看到了,但贸易额创了新高,生意就是生意。

04

但以上这些都还不是主因,即便它们起作用也会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像现在这样断崖式的改变。 那主因是啥呢?很简单,金主出状况了。 金主是谁呢?欧洲和美国。别急着喷,这么说是有数据证明的。 2022年,全世界GDP排前10的国家是这些:

这些国家的GDP总量超过全球总量的67%,除了中国、印度基本都是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GDP大部分还是靠消费拉动的,基本都在65%以上,高的像美国超过了80%。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能挣钱也能花钱,大多数人不仅月光而且寅吃卯粮,消费额占据了全世界50%以上。 其实可以大方的承认,中国制造以前能挣钱,就是加入了全球供应链,低成本制造然后卖给这些欧美人。 欧美人要不买单,咱们外贸自然就难了。 现在的欧美人,比以前难不少。为啥呢? 生活成本大涨,大家都忙着抗通胀。

电费是最直接的,像北京电价5毛左右,一般家庭一个月一两百,基本可以忽略的一笔开支,在欧洲,以前一度电0.2欧,现在0.5欧,想象下,如果住在北京一个月电费1500块,那很多人真用不起。 欧洲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大富翁,于是老百姓都在方设法节省用电,随手关灯自不用提,连波峰波谷电价的那点差别都要仔细计算,有的人在凌晨四点使用烤箱和洗衣机,因为这些家电功率大,这时的电价最便宜。 再比如买个电动车,虽然有里程焦虑但是充电不贵啊,在欧洲可不是这样,德国特斯拉去年调价后,车主一算,百公司的能源成本和日本的汽油车差不多了。 开油车的更惨,用车成本也上涨了50%。 能源涨价,粮食涨价,欧洲的CPI居高不下,6%就算不错了,8%是均值,个别国家10%,通常来说,3%以下是比较健康的,所以欧洲人现在也在对高物价犯愁。 会是啥结果呢? 人性告诉我们,答案都是类似的:保住必须消费品,比如基本的吃喝住行,大力缩减可选消费品,可买可不买的,绝对不买。 所以,总需求是萎缩的,那咱们的订单能多吗?

05

欧洲通胀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主要就是俄乌战争,再加上北溪管道被炸,价格蹭蹭就上去了。 那咋控制通胀呢?这得看看美国。 美国通胀也很厉害,6%以上常态化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加息。 美国进入加息通道有些日子了,现在存款利率5.5%,但通胀还是控制不住,加息还没结束,利率破6也正常。 所以现在美国普通老百姓也在抗通胀,每天算账,美联储一调查,发现35%的人为财务状况焦虑。 美国一加息,很多国家本币贬值太快,只好跟着加息,更加恶化了一部分人的财务,比如房奴。 猫哥亲人在欧洲贷款买房,当时的贷款利率1.65%,一个月还1500欧觉得轻轻松松,但一看周围很多国家都推出零利率了,就想多薅点羊毛于是选择了浮动利率,结果呢,现在利率4%,每月还贷额从1500欧变成了3600欧,一个月凭空多了15000块人民币的支出,对哪国的老百姓都不轻松。 全球同此凉热。大家都在为基本生活支出更多,而收入端没有好转,需求不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自然也难点。 美国加息还出现了一些以前没见过的奇幻事件。 最近不少中国小老板在为信用证发愁,咋回事呢? 有些客户给订单,但是他开不出信用证,这交易就没法干了。 客户为啥开不出信用证呢?因为他的国家美元不足,不足以支付。 这些国家为啥没美元了呢?因为美国加息,美元都跑美国了...... 今年这种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很多老板都会为此烦恼,因为美国的加息周期还没结束。

06

那国内的制造商咋办呢? 指望短期内贸易状况恢复原状有点难,因为在这个交易里我们不是有决策权的一方,只能等待美国加息结束,等待他们抗通胀结束,恢复消费的热情和能力,这就是现实。 好消息是,现在欧美的订单少了,但亚非拉跑来询价的可不少,这也是个机会。 产业链的迁移是个问题,低端不可避免,因为我们也不需要,但要说大规模的产业链迁移也有点悲观,毕竟中国全产业链是经历过测试的,越南缺少我们的规模,欧洲缺少我们的效率,最关键的是因为人不一样。 中国老百姓跟中国卖的最好的车——五菱神车有点类似,能拉客能载货,能上山能下河、能下乡能进城,能跑高速,也敢越野,总之就是“耐操性”极强,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不怕卷、接受卷、主动卷,你得相信,即便现在竞争力下降了,过不了多久,这帮人还能折腾出新东西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