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开放还是封闭?聚焦不同类型社区及其管理的利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海有哪些小区封闭了最新 小区开放还是封闭?聚焦不同类型社区及其管理的利弊

小区开放还是封闭?聚焦不同类型社区及其管理的利弊

2023-10-23 1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市民黄女士日前到位于滨湖路上的东鼎名人府邸小区去拜访姐姐,当走到小区门口时就被保安拦在门外,询问受访业主家的门牌号,并进行了登记。进入小区来到楼下,她按了门铃后却发现姐姐家中无人应答,拨通电话后她才知道,姐姐去买菜了。楼栋的门也需要门禁卡才能打开。无奈之下,她只能在冷风中等待姐姐。黄女士觉得,高档小区加强安保措施无可厚非,不过大冷天因为门禁严格只能在寒风中等待也是够呛的。

虽然不少居民认同封闭式小区的安全性,但也有市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家住环城路某小区的顾女士每周都要前往方塔中医医院就诊,对于她来说,穿过自己所在小区对面的森活小区就可以直达医院,既便捷又省时。但是,由于森活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非小区业主不能随意出入小区,所以她每次都要绕过森活小区才能到达方塔中医医院就诊。“本来只要10分钟的步行时间,现在却多了一倍,确实有些不便。”顾女士说,可以理解小区为提升安全而实行的封闭式管理,但是,现代社会提倡“共享”的理念,如果可以为其他市民提供一些便利,那么社会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利用。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实行严格封闭式管理的居民小区来说,如何平衡生活便捷和安全保障是不少居民关注的重点。

开放式小区:

或为解决“城市病”良药

与我们身边常见的封闭式小区相对的便是开放式小区。那么,何为开放式小区呢?相关专家指出,开放式小区并不是简单地将住宅小区的围墙打破、将住宅小区内部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所长董珂接受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开放式小区,准确来说应当是将住宅小区的尺度控制到一定范围之内。而经研究发现,住宅小区的尺度一般来说控制在200米之内是比较适宜的。

如果说封闭式小区追求的是私密性,并且提高了同一个小区业主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那么,开放式小区的规划出发点就是希望畅通城市的毛细血管,健全城市的网络。这样能够保证城市的各类网络体系不会受到封闭式小区的阻隔,形成更为体系化和完整的道路结构,从而得以保证城市的畅通。

曾在香港九龙区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张小姐对开放式小区颇为认可。“我曾经在九龙区的黄埔花园二期居住过,那里的小区基本上都是没有围墙的。她告诉记者,从电梯下来出正门,便可直达街边的商铺;如果走后面的侧门,则能直通天桥,走过天桥就是另一个小区。让张小姐感触最深的是,小区和小区之间基本是相通的。在香港理工大学求学的她,只要沿着各个小区相连的道路网行走,不用过马路就能直接走回到自己居住的小区。小区没有围墙,住宅楼分布在主干道两侧,以每一栋楼为单位,楼下设有保安岗亭,楼和楼之间设有小型羽毛球场、儿童游玩区等公共设施,并向所有人开放。“香港很少出现上下班高峰时间小区门口拥堵的情况,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区没有大门,小区四面八方都可以出入。”与张小姐有相似体会的还有目前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区定居的徐先生。徐先生所居住的小区也是开放式小区,住宅直接朝着大街,出行、购物非常便捷。“纽约作为超大型城市,其实和美国的其他城市还是不太一样的。”他说,在纽约市区,封闭式的居民小区很少,多数是独立的一幢一幢、一排一排的房子,即使几幢房子形成一个小区,也是开放式的,里面的空间资源大家都可以共享。比如你要停车,不用专门购买车位或者缴纳停车费,街区公共停车位就可以直接使用。虽然觉得开放式小区有不少优点,但对于徐先生这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来说,他依旧很怀念在上海生活的日子。他说,居委会、楼组长、社区老年活动室,这些都是国内封闭式小区所特有的,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让人觉得很有人情味,更有归属感。“有时候出现邻里纠纷或者家庭纠纷,居委会工作人员会前来帮忙调解,这在美国的开放型小区里是很难见到的。”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封闭式小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社区温度,但是其短板也不容忽视,城市交通受阻、街道丧失活力、服务设施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等,这些大城市通常会出现的“城市病”,或许能在开放式小区建设中找到一些解决的办法。开放式小区的规划还有其他的一些积极意义,比如能提高城市经济活力,促进文化交融,建设一个和谐包容的城市环境等。此外,开放式小区还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因为我们希望鼓励城市走向和谐、包容、开放,而这些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标志。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描绘了“十三五”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新蓝图。《意见》中引起广泛讨论的是关于“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论述。《意见》明确指出,未来我国新建小区要推广街区制。何为街区制?学术一点的解释是:它是由城市主干道围合、中小街道分割、路网密度较高、公共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的开放街区模式。通俗来说,可从两点来理解:第一,从封闭变开放。街区相较于小区是相对开放的区域划分。从以往来看,小区多有围墙,形成一个个“独立小社区”。在广州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祈福新村”。而街区制,就是要打破这样的围墙分隔。第二,由小变大,从小社区到大社会,道路资源、绿化资源都实现社会共享,所有人都成为城市最普通的一员。

小区建设现状:

正在尝试开放式小区建设

漫步泰晤士小镇社区,恍如行走在英国的大街上。那么,泰晤士小镇是否为开放式社区呢?记者探访发现,沿着维多利亚大街前行,有部分居民住宅确实是沿街而建,也没有设置小区围墙,居民出门就是街道,稍走几步便有各类商店。不过,小镇内的大部分小区比如丽斯花园、肯辛顿花园等设有单独的围墙和门卫,实行封闭式管理,因此,泰晤士小镇并不属于完全的开放式社区。其实,不设围墙的住宅区,也不是什么新事物。在纽约、东京等城市,住宅楼都是直接朝着大街或小巷的,保安坐在大堂里。有围墙的,通常是极少数超级豪宅。

开放小区在国内也有实施得比较成功、备受好评的案例,比如四川“莱茵河畔”最美街道、最美街区。整个楼盘内的道路全部向城市开放,住宅的安全防护体系后退至单元门口。虽然房子盖得有点粗糙,但住宅楼单元门直接朝向道路,俨然一副巴黎或纽约街头的景象。当地市民怎么评价这个没有围墙的楼盘呢?“莱茵河畔”被当地人认为是最好的楼盘,甚至有“宜宾人宁愿呆在‘莱茵河畔’哭,也不住在其他楼盘里笑”的说法。楼盘内的道路向城市开放之后,会乱糟糟吗?去过的人通常这样描述:宽敞的步行街干净整洁,临街店铺窗明几净、无占道经营,车辆统一停放在规定地点……“莱茵河畔”被评为“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物业管理怎么样?安全吗?早在2011年,“莱茵河畔”就荣获了“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四川还提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作为其省府所在地的成都则提出了“大成都建小街区”的概念。从2015年12月起,包括市中心5个城区和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在内的九大片区,将按照“窄道路、密路网”的标准打造成一种开放式的街区模式。根据当地规定,街区单元尺度不宜大于200米×200米,街区单元规模约50亩左右;道路网密度宜每平方米不低于10公里,道路宽度宜不大于25米;公共交通方面,实现公交站点半径300米基本覆盖。这种街区模式被成都称为“小街区规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