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小青工 三十年外交沧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的外交部长是谁 沪上小青工 三十年外交沧桑

沪上小青工 三十年外交沧桑

#沪上小青工 三十年外交沧桑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杨洁篪   和夫人一起接待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教师 杨洁篪担任邓小平译员 杨洁篪和卡斯特罗

  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为人谦和,处事稳健――这是外交部工作人员对杨洁篪共同的感受。据熟悉他的人说,杨洁篪酷爱读书,善钻研,热爱书法和乒乓球运动。他曾多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翻译,英文造诣很高。杨洁篪是外交部京剧协会的名誉会长,京剧协会活动时,也邀请驻华大使来参加。驻北京的外交使团里有许多外交官喜欢中国文化,特别是京剧。

  外交部几位年轻官员4月27日下午与公众用互联网在线交流时,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费胜潮说,杨洁篪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细致”,但“不失幽默感”。外交部年轻官员张洋说:“我觉得李部长是诗人,杨部长是一位儒帅,大儒之帅。”

  法新社引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的话说,杨洁篪的最大政治资本就是对美国政策的深度了解,以及在处理与华盛顿事务时的强大背景。杨洁篪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外交事件,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外交事务。

  中国历任外长

  周恩来1949年11月-1958年2月

  陈 毅1958年2月-1972年1月

  姬鹏飞1972年1月-1974年11月

  乔冠华1974年11月-1976年12月

  黄 华1976年12月-1982年11月

  吴学谦1982年11月-1988年4月

  钱其琛1988年4月-1998年3月

  唐家璇1998年3月-2003年3月

  李肇星2003年3月-2007年4月

  杨洁篪2007年4月27日上任

  三十年外交沧桑

  杨洁篪曾抒发怀抱畅谈了自己30余年外交沧桑的深刻感受,“外交官反应要快,但主要是要有后天的勤奋,外交工作实践性很强,要经过许多考验。你要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做有心人。”

  “《空城计》这出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外交。它中间体现的那种智慧很值得后人学习。以弱制强、以少胜多。”

  资深外交官章文晋不幸病故后,杨洁篪曾深情地说:“章大使外交经验非常丰富,我起草讲话稿,他修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令我获益匪浅……”章文晋的夫人张颖女士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章大使到驻美使馆后,非常重视研究美国情况,每天清晨上班以前,他都首先阅读大量报纸(美国的报纸又何其多!)。以后他实在忙不过来,特别是一些重要评论文章,他无法细看,只好请当时的二等秘书杨洁篪先看。在吃早饭的时候,杨秘书向他汇报当天的重要评论文章内容,并提出哪篇文章可看或必须看。杨洁篪夫妇是和我们同住在大使馆官邸的唯一外交官。那时他还不满30岁,英文很好,工作勤奋、能干,头脑清晰。他们夫妇二人对大使很尊重,也给章大使很多具体帮助。从年龄上看,他们像父子两代人,却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外交部是中国国务院序列排第一的大部,外长人选一向备受关注。

  4月27日,身着深色西服,佩戴紫红色领带,架一副细框眼镜,身材挺拔,面带微笑的杨洁篪,以低调、儒雅的姿态,完成了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我将全力以赴,和其他外交人员一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外交工作搞好。”作为主要陪同人员,中国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4月27日下午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汤加首相塞韦莱的活动后,对记者如是说。

  “文革”老三届沪上小青工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到的时候,杨洁篪降临到上海市黄浦区一个普通的家庭里。但是,杨洁篪的名字却充满书卷气。篪(ch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像笛子那样的乐器。每天早晨5点,杨洁篪被祖父叫醒开始伏案练字,纸的摆放、毛笔的握法、身板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小学6年,天天这么练。1963年夏,小学毕业的杨洁篪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为自己奠定了译员生涯最初的基石。等到3年过后,蓄势待发的少年杨洁篪极欲一搏、向高中进发的时候,十年“文革”浩劫猝然降临,杨洁篪在迷惘中度过了两载寒暑。

  1968年冬,杨洁篪悄然来到上海浦江电表厂,成了一名小小的学徒工。那一年他才18岁。

  雾伦敦的留学生活

  幸赖总理周恩来关爱,杨洁篪的小青工生涯仅仅持续了4年。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下令从北京、南京、上海的工厂、农村、农场征召散落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至外交部以培养翻译人才。

  于是,杨洁篪、王光亚、沙祖康以及陈毅老总唯一的“千金”丛军(即姗姗――她后来成为王光亚的夫人)等人相继来到北京,然后飞出国门,来到茫茫雾都伦敦。和杨洁篪同时加入这一幸运行列的还有一位同样年轻的上海姑娘乐爱妹(后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后来这位“乐妹妹”成了杨洁篪的太太。

  杨洁篪最后来到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简称伦敦经济学院),并在这里结束了他两年的留学生生活。

  翻译室里的磨炼

  1975年初夏,杨洁篪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跨进了朝内大街22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门。被分配在翻译室英文处,开始了他10年译员生涯的最初岁月。在这里,杨洁篪从普通一兵的小科员,缓慢而正常地升迁至二等秘书。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后,杨洁篪多次担任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政要和各界名流,如里根总统、布朗国防部长等人的英语翻译。杨洁篪饶有感慨地说:“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总能驾驭谈话内容和方向,取得主动权。他讲话深入浅出,含义深刻,而且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结合。有幽默感,但是该坚决时非常坚决。”“我常常很用心地观察领导人怎样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自己反复琢磨,教益很深……”此诚实言。

  1983年红梅怒放、飞雪迎春的时候,杨洁篪、乐爱妹夫妇回到上海小憩。此行何去?大洋彼岸美利坚!春节过后的3月2日,在上海西郊的虹桥机场登上飞机,他们与年近古稀的章文晋夫妇一起飞往华盛顿。当时,他是章文晋大使的翻译和秘书,他的“顶头上司”――使馆研究室的正、副主任却是冀朝铸和张再。杨洁篪从这些外交前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常驻华盛顿中国大使馆的日子里,杨洁篪从二等秘书升为一等秘书,直至政务参赞。他从稚嫩走向成熟。当9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杨洁篪自翻译室调至美洲大洋洲司,担任该司参赞兼美国处处长,同年秋,他升任副司长。两年后,杨洁篪再次踏上美利坚的大地,来到熟悉的华盛顿中国大使馆担任公使两年整。

  1995年夏,杨洁篪奉调回京,出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北美大洋洲司司长。杨洁篪是继前驻日本大使馆公使唐家璇之后,第二位破格从公使升任部长助理的高级外交官。1998年2月后又历任外交部副部长、党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等职。

  最年轻的副外长

  1998年初,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二天―――3月20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中南海会见美国《商业周刊》国际版常务主编罗伯特・道林一行,主要陪同的有关部门负责官员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外交部新任副部长杨洁篪。

  自1998年就任主管美洲、大洋洲事务的副部长以来,杨洁篪成了该地区最活跃的中国外交人物。

  1999年夏,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宣布将向台湾出售价值5.5亿美元、包括E-2T预警飞机以及F-16战斗机的零件和装备等在内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8月2日,杨洁篪召见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莫健,奉命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杨洁篪义正词严地指出:这一错误做法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将进一步加剧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损害!

  中美关系1999年经历了较大波折后,终于在2000年2月的奥克兰中美峰会后得以恢复和发展。

  2001年2月16日,杨洁篪被任命为第7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老虎杨”外号有来历

  杨洁篪不仅是第七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本人则被美国政界人士称为“老虎杨”(Tiger Yang)。杨洁篪的同胞弟弟杨洁勉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在美国问题研究方面也颇有建树。

  杨洁篪与美国总统布什一家人关系深厚。1977年,中国曾邀请老布什及其家人访问中国,同行的还有后来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等。此访问团与邓小平会晤后,获得一项殊荣,被批准前往西藏参观。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允许美国人进入西藏。刚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杨洁篪全程担任翻译,从而与布什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杨洁篪做得相当出色,“老虎杨”的外号就是老布什叫出来的。他与布什家族的关系也成为日后出使美国的重要背景。

  杨洁篪先后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12年,并在2001年至2005年担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出任大使不久,就发生了中美军机相撞事件。2001年杨洁篪走马上任华盛顿没多久,中美关系因撞机事件渐趋紧张。然而,美国国家公众电台在那年6月的一次节目中说:“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洁篪)莫属。”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期间,杨洁篪又依靠与布什家族良好的关系,促成了小布什邀请江泽民到其得克萨斯农场私宴,开创了在任美国总统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元首举行家庭宴会的先例。

  他对美国了解既深刻又老到。他与美国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主席约翰・哈姆雷还记得他当年邀请杨洁篪到中心演讲的经历。他回忆说:“事实上,由于杨洁篪先前丰富的工作经历,他几乎认识我们理事会的所有成员,亨利・基辛格(前国务卿)、兹比格・布热津斯基(前国家安全顾问)、詹姆斯・施莱辛格(前国防部长)、卡拉・希尔斯(前美国贸易代表)。他们都曾和杨洁篪一起工作过。”

  2004年,美国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授予杨洁篪大使“年度杰出外交官”的称号,以表彰“杨洁篪在(中国)外交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以及他在华盛顿为拓宽和加强中美关系所付出的努力”。世界事务委员会主席柯蒂斯・麦克对《中国日报》记者表示,当时委员会全票通过了对杨大使的提名。麦克指出,这个奖项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合作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