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1《猜猜他是谁》解读+教案+课件+素材+范文(可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上一页是谁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1《猜猜他是谁》解读+教案+课件+素材+范文(可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1《猜猜他是谁》解读+教案+课件+素材+范文(可下载)

2023-08-16 21: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这样描写老师: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魏《我的老师》)

沿有过多的语言,只有一句“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一颗美人痣,使她的“美丽”让人过目不忘。作者简单的勾勒,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支棱着,让脑袋看起来像团起来的刺猬。

方法二:要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

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描写到闰土的外貌: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外貌描写就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的。

方法三:要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外貌

例如,在《一面》这篇文章中这样描写鲁迅先生: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阿黑《一面》)

这一处外貌描写,写到鲁迅先生的瘦又写到他的胡须打眼,浓,凸现了先生长期操劳以至积劳成疾却仍然的倔强、富有斗争精神的性格。

特别提示:外貌描写忌讳一“有”到底,多使用修辞手法。

妹妹出生才四个月,有一双十分明亮的大眼睛,有一个小巧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点评:这样连续的三个“有”字,就像数学公式一样,让人感觉十分单调乏味,妹妹的可爱劲儿一点没有凸显出来。我们可以修改一下,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妹妹出生才四个月,白里透红的脸上镶嵌着黑宝石似的大眼睛,闪闪发光,天真地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樱桃小口微微张着,还不时发出“咯咯咯”悦耳的笑声。

点评:利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白白胖胖、面带微笑的妹妹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注意点二:写人离不开写事。

人物的品质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折射出来的。要表现人物的品质,就要借助具体的事例来表现。用事例表现人物品质,能够帮助我们把内容写得更具体,语言写得更加富有感染力。

方法一:抓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品质。

他特别爱笑,一个小笑话就能让他笑个不停……

他关心班里的每个人。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心情不好,他主动来安慰我,还送我一盒酸奶……

他酷爱踢足球,也喜欢跑步,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

这三个事例分别体现了他们爱笑、热心、酷爱运动的优点。

方法二:详写经过,折射人物的品质。

要把人物的品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就必须抓住事情的经过,详细描写。一篇连经过都不完整地作品,其表现的人物也必定是支离玻碎的,无法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完整的印象。

你要写的这个人是个运动健将,你就重点描写他的动作,描写动作时要注意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若干小动作。如,踢足球的“踢”可以分解成“接”到传球,“带”球向前奔跑,“闪”过对方的防守球员,一脚远“射”,球进了!

你要写得这个人爱学习,爱思考,你就主要描写他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比如,他一动不动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一本《米小圈上学记》,边看还边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

在叙事的过程中如果有对话,还要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

教学设计

作者:史超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来自:《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9年7-8期

【教学内容】

《猜猜他是谁》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第一次习作。三年级习作,要求从之前的写几句话过渡到写一个完整的具体片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跳一跳摘果子,同时也需要教师搭建好桥梁。

本次习作,教学内容紧扣校园主题,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教材编排以“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贯穿始终,创设了有趣的活动情境,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体现了单元导语中“体验习作的乐趣”这一核心目标。

【教学目标】

1.诵读描写人物的小古文,积累典范语言。

2.通过猜一猜、完成习作导航单等方式,学会观察人物并抓住特点。

3.仿照示例、回顾例文,学习运用准确的词语介绍自己的同学,学会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表达。

4.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等,修改习作,体会习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经典诵读

1. 出示描写人物的古诗文《所见》《池上》《王戎卖李》《欧阳修苦读》。

2. 学生诵读。

3. 教师引导,切入主题。

这几篇古诗文虽然短小,人物形象却极为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儿童之可爱、王戎之吝啬、欧阳修之努力便跃然纸上。那怎样才能生动传神的刻画好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板书:猜猜他是谁)

【教学意图】开课前,通过诵读经典古诗文,积累文中描写人物特点的经典语句,同时感受古诗和文言表现人物的凝练传神,使学生就 “如何写好人物特点”从中受到启发,为学生学习习作打开一扇窗。

二、游戏激趣,发现特点

(一)猜猜他是谁

1.猜动画人物。

出示动画片中人物的描写片段。

今天有几位神秘的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请你快速读一读,猜猜他是谁?(出示)

她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猪,粉嘟嘟的,长长的鼻子很像吹风机。她和她的妈妈、爸爸以及弟弟生活在一起。她和弟弟一样很喜欢恐龙,尤其是马门溪龙。 (小猪佩奇)

有着棕红色的皮毛,红色的大鼻子,香肠嘴,魁梧且较胖的身材,为了保护美好的森林家园,与自己的弟弟一起和光头强展开了斗争。 (熊大)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 (孙悟空)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小结:阅读文字,我们抓住了人物最具特点的长相,快速准确地猜中了他们。

2.提取外貌特点。

聊一聊,怎样写才能不出现名字,却还能让别人猜出写的是谁?

教师小结:通过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才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对号入座,快速猜中。

3.看图提取人物特点,学写外貌。

出示图片:带红领巾的小学生,警察叔叔,戴眼镜的老师,猪八戒。

看看谁最具有一双慧眼,能找到图中人物外貌上与众不同的特点,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教学意图】以猜激趣,选择学生喜欢的、熟悉的人物进行竞猜小游戏,意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交流猜中的方法,帮助学生发现“怎么写”才能更真实贴切地反映人物特点。

(二)选取人物,学习多方面提取特点

1.出示本次习作中图示的四段话。

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可能是班里的谁?

2.这四段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教师小结:不难发现,可以从外貌、性格、优点、爱好等方面去发现人物的特点。

3.选好“他”,抓准特点。

借助习作导航单,选择人物,抓住特点讲一讲。

你认为班里哪个同学最有特点?说说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4.同桌讨论。

同桌两个人,一人说,一人猜,听后要互相补充。

5.交流展示。

谁来读一读你写的?其他同学一起来猜猜他说的是谁?

教师点拨:说一说自己是根据哪个信息猜测出来的?(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方面的特点)

小结:在游戏中,可以发现,只有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说出这位同学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猜到。

【教学意图】借助图示中的四段话提供的表达样例,指导学生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独一无二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感兴趣的同学。借助习作导航单,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体验表达的乐趣。

三、回顾例文,写清特点

(一)根据图示例文学方法

1.图示中的四段话是怎么写清同学的特点的?读一读,请用“___”画出相关语句。

教师小结:这四段话,对同学的外貌进行了具体描写,性格、爱好等方面则用上了事例。

2.刚才你介绍过的同学,从他的几个特点中选取其中一个最与众不同的,用上事例,简单写一写,完成习作导航单。

3.分享交流。

教师小结:当我们为人物特点加上事例后,才能让别人读得更明白。

【教学意图】在帮助学生选出所写对象的几大特点后,指导写清人物特点,指导学生从“例”中学方法,阅读图示例文,学习用事例写特点的办法,同时借助习作导航单来搭建习作支架。

(二)回顾课文学方法

1.本单元,我们学过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同学们认真朗读的句子,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听同学们读课文。

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如果不写,把这句话去掉可以吗?

教师小结: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更好地表现了同学们朗读的认真!像这样描写周围环境也是写清人物特点的好办法。

2.从刚才你介绍的同学的几个特点中再选取一个,加入周围环境写描写,完成习作导航单。

3.分享交流。

【教学意图】关注起点,引导学生一步步理清习作思路,从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学习描写环境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完成习作导航单,逐步完善和丰实自己的写作素材与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三)整合例文,形成习作

1.整合图示例文,连段成文。

怎样才能把自己习作导航单上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完整的习作呢?(出示图示例文:将四段话连缀成文)

教师点拨:将教材图示中的四段话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篇习作。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再加上点事例或环境描写,补上省略号的部分,这就会变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2.师生共同整合图示例文。

添加上事例,补写省略号的部分,形成范文。

3. 确定写作顺序。

【教学意图】关注习作表达中的思维训练,由片段描写逐渐过渡到习作表达,带领学生一起增补、整合教材图示中的内容,学习把一段段话合成一篇习作,使之言之有序,解决杂乱无章、无主题罗辑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尝试练笔,学会表达

1.读懂要求,尝试练笔。

出示习作要求:

选择一个最想写的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他是谁。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

2.学生借助习作导航单开始动笔写作。

3.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习作格式。

【教学意图】明确习作要求,借助导航单搭建习作支架,理清习作思路,有序梳理习作内容,进行练笔,有效降低习作的难度。

二、你读我猜,评改习作

(一)分享交流,指导评改

1.猜人物,理特点。

习作完成了,谁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

(1)他写的是谁?他写出了这位同学的什么特点?

(2)他给出事例了吗?

(3)他的格式正确、语言流畅吗?

教师小结:每个人眼中的小伙伴都很特别,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我们要学会抓住最突出的特点来进行描述。

2.找朋友,互相读、互相猜。

【教学意图】借助评改过程中的“猜”,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人物细节,并在评改中找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围绕人物特点来初步修改。

(二)互相评改,修改习作

1. 找问题。

(1)出示学生习作中的句子:

这是同学们作文中的句子,请大家读一读,你发现他们共同的问题了吗?

教师小结:对,这些句子的通病就是——不具体、不生动。

(2)学生找到自己习作中描写不够具体生动的地方,进行标注。

2. 学方法。

(1)刚才同学的习作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词句?

学生交流:寻找有新鲜感的词句。

(2)同桌互相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找到有新鲜感的词句划出来。

教师小结:这些具体生动的词句,要么用词准确,要么使用了修辞,要么观察细致,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美化”。看来,用上比喻、拟人和有新鲜感的词句,会给文章增色。

3.提供资源,学修改。

(1)修改片段。

出示学生习作中的一个片段: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看看哪里可以添加有新鲜感的词句?哪里可以用上修辞?

(2)师生共同进行“美化”修改。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斟酌用词、细化动作、恰当运用修辞和合理引用名言诗句等,用上有新鲜感的句子,让人物形象生动起来。

(3)提供素材资源,自主修改。

出示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的句子。

请同学们默读这些句子,为自己的文章添加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修饰语和修辞方法来美化语言,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意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作评改的指导,就是给学生“器”,从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诊断习作中不具体、不生动之处,学习运用日常积累和课堂上提供的素材资源进行添加、修订,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后指导、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提升写作兴趣的内在动力。

三、誊抄展示(略)

课件展示

▼▼▼▼

素材宝库

好词

水汪汪  红扑扑  亮晶晶  胖乎乎  粉嫩嫩 

白里透红 炯炯有神 乌黑光亮 小巧玲珑 眉清目秀 

多才多艺 伶牙俐齿 冰雪聪明 聪慧过人 妙语连珠 

活泼可爱 落落大方 热情好客 善解人意 乐于助人 

慷慨大方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温文尔雅 乐观开朗

好句

1. 她眉清目秀,小长脸,嘴角微微翘起,就是在哭的时候,人们也以为她是在嘿嘿笑哩!

2. 他大脑袋上的头发支棱着,让脑袋看起来像团起来的刺猬。

好段

1. 他的脸白里透红,让他显得更加与众不同;他的眉毛如同毛笔画成的弧,画到末尾竟还挑起一笔,看起来有趣极了;他的嘴巴并不大,且很有口才,不但表述清晰,还总能以一“笑”应万变。

2.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妈妈“命令”她用心写作业,她口是心非地说:“是是,我一定在今天做完作业。”妈妈半信半疑地离开了。她一见妈妈走远,马上关上门,像个贼似的笑着,蹑手蹑脚地坐回原位,把她心爱的《狼王梦》翻出来。她才读了两页,就觉得引人入胜。她兴奋极了,说:“嘿嘿,终于可以大饱眼福了!”

好开头

1. 看,那个有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胖乎乎的小男生正朝着我们班气喘吁吁地跑来。

2.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她是我们班跑步最快的,跑起来就像风之子。

3. “我没有!我没有!真的不是我!”他噌地站了起来,脸变得通红,猛地擤出一团鼻涕。

好结尾

1.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向往幸福的人需要品德高尚的挚友。我就有这样一个好朋友,你们猜到他是谁了吗?

2. 我在心里说,他多细心呀,看来,这个毛遂自荐的劳动委员肯定会是个优秀的领头人。他是谁,你猜出来了吗?

3. 这样一个事事关心集体、思虑周全、大胆表达的孩子,你怎能把她从你的脑海里抹掉呢?

佳作评说

▼▼▼

佳作1

猜猜他是谁

他的个子和我差不多高,白里透红的脸上镶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透出聪慧和灵气。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头卷发,蓬松柔软,使他看起来十分洋气。他特别爱干净,从衣服到鞋子,总是纤尘不染。

别看他的外表那么秀气,他可是我们班的跆拳道高手呢。从小就练跆拳道的他,现在已达到了黑带的水平。只要穿戴上护具,温文尔雅的他就会秒变成“勇士”。

一次实战训练课,教练一声令下后,他和对手先是你一腿我一脚地互相试探,谁也不敢轻易进攻,都想抓住对方的破绽。僵持了几个回合后,对手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变得有些急躁。这时,只见他趁对方不备,出其不意地来了个下劈,一下子把对手“打”蒙了。接着又来了一个后旋,直接把对手“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只能认输。

你们猜出身怀绝技的他是谁了吗?

(徐竟恺/山东省青岛市铜川路小学三年级4班 )

[ 简评 ]

小作者抓住“他”外貌上的最大特点——特别爱干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在实战训练课上,“他”利用“下劈”“后旋”等一系列攻势,出其不意地战胜了对手。小作者通过这一事例,传神地表现了“他”高超的跆拳道技艺。你看,“他”的特点是那么鲜明,让人一猜就中。

佳作2

我的同学

“哈哈哈……”一阵笑声从三年级七班的教室里传来,你知道这是谁的笑声吗?

她长着长头发,穿着黑色的鞋子,个子不高,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着非常大的嗓门,她如果喊一声,就能震翻整个三年级七班,像一只 “大老虎”。

她很爱笑,别人随随便便说个冷笑话就能把她逗笑。我跟她恰恰相反,即使说个好笑的笑话,也未必能把我逗笑。

她学习不错,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很好的成绩,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记得一次,老师讲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后,留下了几道有点难度的练习题。前几道,我做得比较顺利。可是,临到最后一道时,就被“卡”住了。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也没做出来。正当我要放弃时,她走过来了,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便拿起纸笔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她讲得那么仔细,思路那么清晰,每讲一步都要和我交流,生怕我听不懂。终于,在她的帮助下,我顺利解出了这道题,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她爱帮助同学。有一次,我上美术课没带水彩笔,她就好心地把水彩笔借给了我,说:“我们一起用吧!”听了她的话,我很感激她。

我很喜欢她,你猜到她是谁了吗?

(陈泽华/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三年级7班)

[ 简评 ]

夸张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她“大嗓门”这个标志性的特点跃然纸上,可以让同学们一下子猜到她是谁。通过“我”被“卡”时她耐心讲解以及借给“我”水彩笔的事例,她学习好、乐于助人的特点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佳作3

“黄豆粒儿”,我感谢你!

“黄豆粒儿”是谁?她是唯一从一年级陪我到现在的朋友。刚上一年级时,初来乍到,我没有一个朋友,大家都不跟我玩,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我,就是一个被班级“忘掉”的人。体育课、课间,大家都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而我却安静得出奇。这时,“黄豆粒儿”来到了我的身边……

她长得白白胖胖,圆圆的脸蛋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长着一张小巧的嘴巴,红润的嘴唇像两片淡红的花瓣。她平时总是笑嘻嘻的,但要是生起气来,两片红嘴唇微微上翘,就像熟透了的小樱桃一样。

她的出现让我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她把我嘴上的“大锁”用她的乐观“解开”了。有一次,我过生日,邀请她来我家玩儿,她精心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我打开一看,是一本精美的笔记本,上面写着“绿豆芽儿心情日记”,她拉着我的手说:“我希望从今天开始,你再也不要一个人待着了,我们做最好的朋友,你把心情记录在这个本子里,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她的话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我们一起玩呀、闹呀、跳呀,度过了最快乐的一个生日。我们成了一对最好的姐妹,我是“绿豆芽儿”,她是“黄豆粒儿”。

王勃说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吟过“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叹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而那家伙吼过:“我们永远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我们的友谊是真金、白银、钞票都换不来的!”

“黄豆粒儿”,我感谢你!

(李曦瑜/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5班)

[ 简评 ]

“黄豆粒儿”“绿豆芽儿”,小小雅号,将两人的感情含蓄地表达了出来。事例的选取富有典型性,将“把我嘴上的‘大锁’用她的乐观‘解开’了”的过程写得细致感人。小作者还善于引用描写友情的诗句,把人物的特点表达得很清楚,也令读者感受到了温暖。

佳作4

猜猜她是谁

“桃花潭水深千尺……”,这幅娟秀的书法作品静静地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出自于我们班的“小小书法家”之手。她的字工整、秀气,从一年级起就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本在同学们之间传阅。她的每次作业都得 A+,我们都很羡慕她。

她不仅写了一手好字,还非常爱读书,是个十足的小书迷。听她说,她家里有两个大书柜,全都装满了书。她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可以说是手不释卷。一次,我去她家做客,真正地见识了她对书的热爱。见我来了,她热情地招待我,不停地给我拿吃的喝的。我们开始聊天,聊着聊着又聊到了她最近看的书上,她兴奋极了,跟我分享读书心得。看到她讲得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的样子,我真想一睹为快。在我的央求下,我们来到书房,一人抱起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不知过了多久,阿姨进来喊我们吃饭,看到我俩读书的样子,笑着对她说:“孩子,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呀!”她脱口而出:“我俩志同道合!”说完,我们相视一笑……

同学们,你们猜到这个小书迷是谁了吗?

(李怡臻/山东省青岛市铜川路小学三年级5班)

[ 简评 ]

习作开篇直表同学的特点——小小书法家,开门见山,令人印象深刻。一场志同道合的阅读,让同学“小书虫”的形象跃然纸上,心有灵犀的友谊也能打动读者。

佳作5

猜猜她是谁

瞧!对面走来了一位长得白白胖胖的女孩,穿着她最喜欢的蓝白色条纹的衣服,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小巧的眼镜。

她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性格可文静了,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做事也不紧不慢,我们从来没看到过她急躁的样子。无论什么时候,上课、课间、上操、午餐……不管别人在做什么,无论周围多么嘈杂,她都从不随便说话,总是安安静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老师经常表扬她是习惯最好、自制力最强的小朋友。

记得这学期外出研学时,午餐时同学们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零食和饮料,大快朵颐了一番,而她却只带了几瓶矿泉水和妈妈给她准备的正式午餐:寿司和香肠,除此之外一点零食也不带。老师看到后问她:“你只带了这些?吃饱了吗?”她腼腆地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吃零食的,吃这些很健康。”同学们听后,都愈发佩服她!

她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她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每次的作业、活动,老师表扬时都有她的名字,她是我们班做值日班长次数最多的同学。老师也把班级的一些事情交给她做,她也做得格外认真、利落。就拿每天填写班级卫生和通风表的事来说吧,每天一大早,她一到教室就先搬着板凳到通风表下面,吃力地踩到板凳上,轻轻地抽出表格,回到座位上认真填写,填好后再把表格小心翼翼地插回去,干脆利落。对每天的统计、收发等工作,别人早就烦了,可是她一直有条不紊地做着,对谁都那么和气、那么耐心,所以她在班里的威信可高了。

这就是我的好朋友,你们猜出她是谁了吗?

(邴怡萌/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实验小学三年级7班)

[ 简评 ]

“白白胖胖”“白白净净”“一副小巧的眼镜”“轻声细语”……我们的面前好像出现了一个不紧不慢的文静女孩。她每时每刻的安静与专注,与嘈杂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她的文静。外出研学时的午餐事件和填写表格的细节描写,将她的自制力与认真负责写得极为传神,凸显了她的优秀。

佳作6

猜猜他是谁

他长得瘦瘦的,眼睛特别大,每次大眼睛骨碌一转,一个鬼点子就冒出来了。

他最喜欢下围棋。不管是谁来向他挑战,他都会把挑战者打得落花流水,一次都没失过手。我也是个小棋迷,去年夏天,我在家苦练了一个暑假的围棋,开学后迫不及待地向他挑战。较量中,我本来觉得自己胜券在握了,可惜有一步关键的棋没有看见,最后,还是输给了他。我气得直跺脚,他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棋艺进步很大啊!”

在学校举行的第一届“我是棋王”比赛中, 我们两个都是三连胜。但我们俩到底谁更技高一筹呢?一次围棋课上,我俩真可谓棋逢对手了,杀得昏天黑地,难解难分。直到下课铃响起,也没能分出胜负。我们只好作罢,约定下次再比,如果下次还没有分出胜负,那就再来一场,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平常我们俩聊天的内容总是三句话不离围棋,他只要学到了有关提高围棋技艺的方法,总是第一时间和我分享;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围棋题时,他也总爱和我讨论、研究,直到弄明白为止。

你们猜到这个小棋迷是谁了吗?

(林子涵/山东省青岛市铜川路小学三年级5班)

[ 简评 ]

小作者紧紧围绕小棋迷的特点,通过苦练后的挑战赛、围棋课上的对弈、日常有关围棋知识的分享这三个事例,使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

佳作7

我的好朋友

在我孤独的时候是她陪伴着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她帮助我,在我难过的时候是她安慰我……她就是我的好朋友。

她是个漂亮的、可爱的女孩子。她个子不高,稍有点胖。一头长发乌黑光亮,远远望去,仿佛黑色的瀑布。她有一张巧嘴,从她嘴里说出的话语,全是妙词佳句,让人听了回味无穷。她平时喜欢戴一个漂亮的发卡,穿一身深绿色的外套,就像一个绿色的小精灵。

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多才多艺。她喜欢跳舞,而且舞姿优美;她喜欢画画,而且画的画也很有创意,几乎每节美术课,老师都要把她画的画作作为范例表扬一番;她还善于做手工,一张张简单的纸,一经她的手就会变成一个个漂亮的手工作品,真让人惊叹不已。

我们之所以能成为好朋友,还因为我俩有一个共同的爱好——看书。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拿起一本书认真地阅读。她的阅读量很广,作文水平也很高,连老师也对她刮目相看。她在课堂上是我们大家伙儿的救星,一旦老师提出什么难题,她总是那个最先解答出来的人,我们也喜欢在课堂上听她侃侃而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更是我学习的榜样。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杨雯茜/山东省青岛市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6班)

[ 简评 ]

从“黑色的瀑布”“妙词佳句”等外貌描写中,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小作者对“她”的喜爱。美术课和阅读的事例描写,既凸显了“她”的特点,也让人感受到了“我”对“她”的敬佩之情。

为简便下载,请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就可,无需密码,谢谢您的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