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结束后,曹操有过一番表态,认为自己错失了一位奇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国全面战争太穷了 汉中之战结束后,曹操有过一番表态,认为自己错失了一位奇才

汉中之战结束后,曹操有过一番表态,认为自己错失了一位奇才

#汉中之战结束后,曹操有过一番表态,认为自己错失了一位奇才|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发生在汉水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赵云、刘封。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徐晃被刘备击败后,回见曹操。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欲夺回汉水的营寨。赵云唯恐孤军深入,于是退回汉水西岸,与曹军隔河对峙。刘备与诸葛亮来到观察地形时,诸葛亮发现在汉水上游有一处土山,可在此设伏。

于是,诸葛亮吩咐赵云率五百将士,并带上鼓角,到土山上埋伏。黄昏过后,听到诸葛亮营寨的炮响时擂鼓鸣金,但不要出战。赵云领命而去。

次日,曹军前来搦战,诸葛亮下令坚守不出。到了当天夜里,诸葛亮命士卒鸣炮,在土山埋伏的赵云按照诸葛亮的部署金鼓齐鸣。曹军将士被惊醒,却不见蜀军进攻。一连三天,诸葛亮都采用了同样的策略,令曹军将士疲惫不堪。曹操心中胆怯,下令退军三十里下寨。曹军后撤后,诸葛亮与刘备一起率部渡过汉水,背水下寨,此举令曹操非常疑惑,派人送来战书,约定第二天展开决战。

在第二天的战斗中,刘封一马当先,与曹军大将徐晃单挑。刘封不是徐晃的对手,败阵而逃。曹军下令全军猛攻,蜀军丢盔卸甲,曹军将士争相抢夺。此时,曹操却突然鸣金收兵。众将不解其意,曹操认为诸葛亮诡计多端,很可能是故意诈败。正在曹操与众将交谈之际,刘备大军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曹操大惊,连忙下令全军撤往阳平关固守。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亲自率军与曹操在汉水一带展开激战,是历史的真实。不过,在整个汉中之战中,诸葛亮却一直坐镇成都,负责刘备大军的兵员补充及粮草供应,从未亲临战阵。因此,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击败曹操的这段情节只不过是作者的虚构而已,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

那么,随同刘备一起参与汉中之战的主要谋士是谁呢?此人便是法正。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在汉中之战中最为关键的一役——定军山之战中,便是法正看出夏侯渊防御的漏洞,提醒刘备发动突袭,这才要了夏侯渊的命,并成功占领了定军山这一战略要地。

其实,历史上的汉中之战并非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是一边倒的局势,战局曾多次出现变化。据《三国志》载,即便是在定军山一役结束后,曹操仍有翻盘的机会。《三国志法正传》注引称,曹操亲自率部进入汉中后,曾与刘备有过一次正面较量。经过一番激战,刘备所部的局势愈发不利。

此时,刘备心中异常焦急,竟然亲自来到前线参与作战。当时,曹军箭如雨下。刘备的左右随从苦劝刘备离开,均遭到拒绝。不得已之下,法正挡在了刘备面前。此时,刘备意识到法正面临的危险,提醒发这个注意安全。法正表示:“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此言一出,刘备才终于答应离开战场,并下令全军撤退。

通过这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历史上的汉中之战绝非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简单,而是战局较为混乱,双方都有获胜的机会。但这场战事最终以刘备的获胜而结束,最大的功臣就是法正。正是在法正的运筹帷幄下,曹军才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当曹操意识到无法在这场持久战中取胜并下令放弃汉中时,曾不无感慨地说过这样一番话:“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在曹操看来,尽管汉中之战以刘备的胜利而结束,但他对刘备这位自己的手下败将依然不屑一顾。曹操认为如果没有法正,刘备是不可能取胜的。在《华阳国志》中,还记载了曹操在汉中之战结束后说过的另外一段话。曹操说:“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曹操认为自己几乎将天下英雄收入囊中,却唯独错失了法正。由此足见曹操对于法正的欣赏。

参考书籍:《三国志》、《华阳国志》、《三国演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