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口王是什么生肖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成语“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

“一鸣惊人”是指:鸟鸣使人震惊。喻意是指:在平时普普通通,没有出色的表现,突然一下有了出色的成绩。

一鸣惊人这则典故有两个历史出处,不过都是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另一说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威王。

楚庄王和齐威王在位时期都不理朝政,甚至导致国家局势变得混乱动荡,两位君主的举动就如同鸟不飞不鸣,最终两位君主展露心志,认真治理国家,让国家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甚至使得国家称霸一时,两位君主的举动就如同不鸣的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两位君主的作为也让文武百官出乎意料,刮目相看,一鸣惊人也有着出乎意料的喻意。

典故出处一:《韩非子·喻老》记载:“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楚庄王熊旅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继位楚王后,楚庄王熊旅先是韬光养晦,之后带领楚国北上争锋,和中原霸主晋国争霸,又不断向外扩张,最终使得楚国称霸春秋时期,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熊旅的父亲楚穆王去世后,尚未加冠的熊旅继位楚王(先秦时贵族男子20岁时举行冠礼,是为成年),是为楚庄王。

楚庄王继位后,楚国因前任楚王和令尹先后去世而发生动荡,曾爆发过两个公子发动的叛乱,楚国此时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楚庄王也处于权臣的监督之下。

楚庄王便开始声色犬马、沉湎酒色、不问政事,即使附属国蔡国在遭遇晋国攻打向自己求援时,楚庄王视而不见,楚庄王所在王宫依然载歌载舞。

楚国发生大饥荒和他国进犯等大事时,楚庄王依然待在楚王宫玩乐,整日田猎饮酒,不理政务,楚庄王将朝政交给大臣代理,还在宫门口立下“进谏者,杀毋赦”的牌子。

楚庄王的不理朝政,无所事事使得楚国几陷崩溃,最终大夫苏从忍无可忍,便进谏楚庄王。苏从对楚庄王说:“楚国出现一只奇怪的鸟,并且这只鸟三年不鸣”。

楚庄王知晓大夫苏从话里有话,明白苏从的言外之意,楚庄王便对苏从说到:“此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随后楚庄王远离酒色,解散乐队,遣散舞女,励精图治,展露心志。楚庄王开始铲灭权臣、收复王权,楚庄王的霸业自此开始。

楚庄王带领楚国北上和晋国争霸,又在邲之战后问鼎中原,还有围攻宋国、联齐制晋等举措,使得楚国称霸诸侯,楚庄王先后的重大转变,使得楚国国力强盛,“一鸣惊人”也成为形容楚庄王的固定成语。

楚庄王继位后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是在韬光养晦,因为当时楚国并不稳定,楚庄王的权利也受到权臣的制衡,楚庄王便用了三年时间来了解楚国局势,最终得以爆发。

典故出处二:《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齐威王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田氏齐国),齐威王继位后,有所成就,齐军桂陵之战打败魏军,取得胜利。之后齐威王便开始贪图玩乐,不理政事。

齐威王此举导致他国都来进犯齐国,齐国出现动荡局势,最终有一大夫谏言齐威王,用谜语方式劝说齐威王,表示有一只鸟待在王宫里,几年时间里不飞也不鸣,问齐威王是什么。

齐威王明白言外之意,便表示:“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伺候齐威王励精图治,使得齐国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强国,称霸中原大地东方区域。

一鸣惊人基本都是侧面反映人的表现,如寒窗苦读,最终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形容一举成名、一步登天。

各位读友身边有一鸣惊人的事例吗?下方留言探讨。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