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古城:闽南四大古镇之一的马巷,竟藏着这么多的地方特色小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种薄饼里面有馅料 寻味古城:闽南四大古镇之一的马巷,竟藏着这么多的地方特色小吃

寻味古城:闽南四大古镇之一的马巷,竟藏着这么多的地方特色小吃

2024-01-18 0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眼间,“志远天下行”组织的[寻味古城]系列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期活动了,分别为“走进厦门老城区”、“走进曾厝垵渔村”、“走进同安老城区”、“走进杏林老城区”、“走进灌口古镇”、“走进翔安大嶝岛”、“走进漳州海门岛”、“走进沧江古镇”、“走进海沧新城”和“海丝泉州古城集章徒步之旅”,活动得到广大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并取得圆满完成,引起了广泛的效应。

  厦门翔安马巷,作为闽南四大古镇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车轮滚滚,纸字千万捆”的商业重镇,“无商不富”成为了马巷有别于其他闽南古镇的特点。老马巷范围不大,几条老街小巷和几座年代久远的宫祠寺庙,以及散落在其间的数十座恢弘的红砖古厝,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向世人述说着几百年前的故事。

  志远天下行 “寻味古城,走进马巷“

  而且在马巷,竟藏着非常多的地方特色小吃,烹煮油炸,一条路逛下来都是吃的。很多小吃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承,像碗仔粿、咸粥、肉粽、春卷等虽然听着跟厦门岛内差不多,但每一种的味道都历经了很老的时光。

  本期寻味古城,志远天下行将带领大家,走进马巷古镇,在古城中走街串巷,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人文景观,寻找一些当地传统的小吃美食。

  由于这次活动是纯逛吃的,如往常一样,招募帖一发出来,当天就报满了,看来人文景观与传统小吃相结合的活动,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为保证活动安全和品质效果,我对报名人数进行了控制,后面还有许多人报名都被我拒绝了。所以说,遇到这类活动,就要毫不犹豫地报名。

  周日上午在马巷公交枢纽站集合后,我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次活动的注意事项和线路,然后就出发了。由于马巷不大,小吃比较集中,所以这次我们走得比较轻松,关键是吃得相当满足。

  [书院路]

  从巷南路进入书院路,开启我们的马巷寻味之旅。历史上,在书院路上有一座著名的舫山书院,培养了许多的名人学士,是马巷地区最重要的古文化摇篮之一。后来经历了清末动乱抗日战争的严重破坏几近全毁,所幸后来政府重视保护文物,舫山书院才得以重修恢复本来面貌。可惜这次我们光顾着吃,没进去逛。

  舫山书院(网络图)

  除了舫阳书院,书院路上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大悲殿”,这是一幢三层八角楼阁式建筑,也是马巷观音宫的附属建筑,现在这里正在新建一处休闲公园,这在拥挤的马巷老城区中,实属难得啊。

  观音宫大悲殿前合影

  [碗仔粿]

  走到书院路大悲殿前,我们发现了一家卖碗仔粿的小摊。摊主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摊前围满了许多本地人前来品尝。早就听说马巷的碗仔粿是当地一绝,我们当然不能错过。

  这个小摊没有名字,老人家叫温娣。由于是流动的小摊,经营时间和地点也不固定,每天上午卖完就撤摊,所以能遇到也是一种缘份。

  碗仔粿份量不大,一碗3元,但是一碗碗仔粿包含了肉糜、鹌鹑蛋、香菇等多种材料,吃的时候会配以多种不同的特制调料,用小竹片当餐具,一碗绝对不过瘾!

  碗仔粿是深受马巷人民欢迎的一种小吃,厦门岛内的称呼却是“油葱粿”,其实是同一种,但是味道之香美更胜几分。在马巷元威殿对面的也有一个碗仔糕小摊,据说是翔安数一数二好吃的碗仔粿哦。

  [双眼井]

  吃完第一味小吃,我们钻进马巷的小巷中,期许会发现一些新的惊喜。

  喜欢走在这种弯弯绕绕的窄小巷中,与本地人擦肩而过,微微一笑,问候一声,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话仙”几句,这种不期而遇的旅行,才是最接地气的旅行方式。

  巷子里有许多红砖古厝,在古厝旁,我们发现了这口双眼井。令人奇怪的是,这口双眼井居然横在巷子的路口中间,难道不会影响到居民的出行吗?

  旁边的老人家告诉我们,这口双眼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以前这旁边还没有什么房子,后来盖的房子越来越多,就把这口井包围在里面了。虽然现在都用上了自来水,但这口双眼井至今还有清澈的井水,当地居民也会打水洗衣洗菜。

  [红砖古厝]

  我们一行人正在穿小巷的时候,一位热心的当地居民,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们家的老宅子参观。

  这是一座两进院落的红砖古厝,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外表看似普通,但仔细观察,数米长的墙裙和柜台角用的都是一整块花岗岩,霸气外露,其上使用红砖红瓦构建屋子主体,屋顶为两端微翘的燕尾脊,壁、廊、脊等细部装饰十分精致。

  屋主人告诉我们,大门上方原有一对青石雕花“门当”,非常精美,可惜被人偷走了。在红砖厝前的大埕里还可以见到古井和石制洗衣槽,但感觉它们早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马花炸]

  告别了热情的主人,我们继续串巷,在拐了一道弯后,突然闻到一股诱人的香气,马上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上来一看,原来是一家老字号的“马花炸”。

  初看“马花炸”,有点像油条,其实跟油条也差不多,只是形状不同,有的会撒一些糖上去。经营这家“马花炸”的店主,是一对夫妇,据说已经在这条巷子里开了几十年,只卖油条和马花炸,一条一块钱。

  我问店主,有没有豆浆,不然光吃马花炸,似乎太油腻了些。而且,油条和豆浆本身就是早餐的最佳CP。可是店主却告诉我们,他们家不卖豆浆,好生奇怪。本是可以多一条收入来源的,然而店主却很固执地只做他们擅长的营生。

  [薄饼]

  在马花炸店旁,还有一家小吃店,经营着许多厦门特色小吃,如芋包、八宝饭等。不过,听老板娘说,薄饼才是这家店的招牌。

  薄饼是福建传统的特色名点,过去是清明节的节日食品,每逢清明节的早上上山祭祖,祭完祖回家之后, 人们都会用薄饼作为午餐。

  闽南的薄饼以泉州最为出名,旧时厦门属泉州管辖,薄饼做法和口味也都差不多。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其实薄饼外皮基本一致,主要内容差别在内里上。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 

  包好的薄饼入口韧性十足,Q弹爽口,丰富的馅料让食客在咀嚼过程中就不自觉的回味自己吃到的是哪一种食材。薄饼可以当做主食,成年人一般三四个不在话下,吃完配以茶水,清爽解腻。

  而马巷的这家薄饼馅料就比较简单,没有荤菜,只有几样素菜。但是用量却很实在,一大卷能顶上一个女生的饭量,而且很便宜,3元一个非常实惠。我们为了留点肚子到后面吃别的东西,两个人才吃一个。即便如此,大家还是被吃撑了。

  在马巷老街巷巷池王宫元威殿外也有一家经营了60年的薄饼摊,翔安人称为薄饼西施的蔡阿姨,他们家的薄饼在翔安马巷是无人不晓的专业烙薄饼皮专业户。许多人往往宁愿两小时排队都为了能够买到蔡阿姨的薄饼,因为他们家的薄饼遇油水不会泡烂,恰好兜住所有馅料,卷制过程中也不会因拉扯而损坏。

  元威殿对面的薄饼摊

  [三恒陈氏宗祠]

  继续出发,也不知拐了几道弯,我们来到了位于五美社区东侧的三恒陈氏宗祠。三恒陈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陈氏宗祠是在2015年新建落成的,一楼为五美社区书院,二楼才是陈氏族人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关于马巷陈氏的渊源,我在这里就不进行考究了。但说实话,初见这座两层的崭新仿古建筑,我们都这里大量精美的青石雕刻惊艳到了。

  陈氏宗祠一楼为“五美社区书院”

  [满煎糕]

  出了陈氏宗祠,本来要去吃咸粥的,可是来晚了,人家已经卖完了。转到民安路,来到老街路口,这里是马巷风味小吃最为集中的地方,像沙茶面、肉粽、芋包、面线糊等店铺,在这里都是经营了数十年了,也聚拢了大量的人气。

  但是上述所说的这些店,上午大都没有营业,有时也是要碰运气啦。不过大家对这些常吃的小吃不是很感兴趣。于是,我带着大家,直奔老街口的满煎糕店。

  位于老街口基督教堂旁的满煎糕店,在马巷是出了名的人气王!满煎糕不是马巷老字号小吃店,据说在清代由左宗棠传入福建,算是一种泊来品。马巷的这家满煎糕虽然开店才一年左右,但是由于价格便宜实惠,一锅才10元,而且味道香美,吸引了大量忠实的粉丝。

  满煎糕是一种用发酵过的面浆摊平到饼铛里,稍等片刻后,再把不同的馅料铺上,等面饼煎好,对半折起,便可出锅了。切开一块,飘香四溢!

  老街口满煎糕有三种口味:花生、芝麻、红糖。外脆里Q的满煎糕,不论是做早餐配豆浆,还是当下午茶,都是非常美味的存在!

  [马巷老街]

  马巷老街,是马巷最早也是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了,承载着千年的商业繁荣,串起街边零零星星的历史文化遗产,穿过悠悠历史岁月,走到今天。

  只是现在主道两边满是小商铺,而且大多数是卖衣服的,小吃店没有几家。虽然在前几年,马巷老街改为步行街,但仍允许摩托车三轮车通行,因此,原本就不宽的道路显得更加拥挤。走在这条数百米的老街上,感觉到了个陌生的地方,很难想象这里会隐藏着一片古民居群。

  老街上仅存的一幢南洋骑楼风格建筑

  基督教堂和元威殿,是这条马巷老街上最引人注目的两座历史建筑了。

  马巷基督教堂就也在老街口,与满煎糕店仅一墙之隔。我们这天过来正好是周日,来这里做礼拜的人还真不少。

  马巷街里面还有一座非常出名的元威殿,供奉着池王爷,是池府开基祖庙,是包括台湾在内的闽南地区一千多座池王庙的祖庙,一年四季都有闽南各地的信徒前来谒拜。每年的农历六月十八池王爷诞辰更是热闹不已,各地的分庙纷纷前来马巷元威殿请火,人山人海真是好不热闹!

  元威殿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民间信仰是马巷最有特色、最具历史的部分。深入探寻,你会发现,曾厝垵这样一个典型闽南闽南古镇,竟是一个信仰多元化的地区:包容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更有厦门独有的民间圣妈崇拜,据传还有伊斯兰教,如此小的古镇其宗教种类如此齐全,让人啧啧称奇。经过数百年历史的洗礼,马巷还保留如此之多的宗教历史遗迹,也算是一桩幸事。

  马巷,又名舫山、马家巷、马厝巷,是厦门东北部的千年古镇,自宋以来,商业繁荣,而明清尤甚。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现翔安地界(大致相同)设散厅,称马巷厅,次年,依制建城隍庙于孔沟路头,并于32年后迁于卧龙巷边,即今址。现城隍庙与文武庙比邻,为翔安文脉之中枢。

  马巷城隍庙

  文武庙位于城隍庙左侧

  城隍庙门口,是一条市井味很浓的街道,原来这就是城隍路。城隍路尽头有一座石牌坊,坊额上写着“舫山胜迹”。

  “舫山胜迹”石牌坊

  元威殿、城隍庙、基督教堂算是马巷比较大的宗教场所了,另外,在马巷的老城中,还散布着众多的宫祠家庙,诉说着积淀千年的旧城故事。

  陈氏小宗

  泉威殿

  宝位殿

  妈祖庙

  真武庙

  [煎包、大肠血]

  离开城隍庙,已近中午,一旁就有几家老字号的煎包店。每次经过马巷,我都会特意拐进这里,吃两个煎包,再点一份大肠血。

  要说煎包和大肠血,肯定很多人会说,同安的会比较有名。但其实在马巷,这里的煎包和大肠血,味道同样很赞。随便走进一家不起眼的小吃店,来吃的人都非常多。

  马巷煎包的做法较为讲究,选取肉质风味特别浓厚,搭配香葱等其他素材,使用纯手工面皮包制,放入煎炉利用适当火候进行煎制,出炉的煎包轻咬一口,多汁细腻,肉香饱满,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名字有点让外地人吃不消的“大肠血”。做法是在将猪血灌进完整的大肠后,两端封住煮熟后,再用剪刀剪断成一段一段,撒上胡椒粉,用漏勺舀起香菜末,放入盛有滚烫热汤的勺中一并浇在碗里,整串动作下来,一碗美味的大肠血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了。

  [马巷新城]

  上午逛的地方主要在老城,小吃店比较聚中,吃的也比较多。下午主要奔着马巷著名的骡肉美食,但是位置比较偏远,而且要穿过新城区,因此下午的行程以徒步为主。

  其实还有一个点,也是马巷不能错过了猪腰饼,但是我一直没找到正确的位置,问了许多当地人,也不知道在哪里。

  经中午吃煎包的店老板指点,我们从城隍路经城隍南路,拐进翔安第一中学,来到舫山北路,走了两公里多,最后来到位于翔安北路边上的山前村。但是一看是家生产猪腰饼的工厂,大家也提不出兴趣。

  途中经过一片小区,我们进了一家饮品店,各自点上一杯饮料,坐在里面休息,以避开中午炎热的天气。

  [骡肉卤]

  继续前行,穿过一片工业厂区,来到西坂社区下坂路口,这里有几家开了很多年的餐厅,以骡肉闻名,十年如一日的味道,广受好评。

  我们到的时候不是饭点,餐厅没有正常营业。但是骡肉是现成的,只需加热就行。大家的肚子都不饿,不过尝尝骡肉还是不错的。

  点了骡肉卤、炒骡肉、骡杂汤三样。这里的骡肉都加了多种中药材,用大砂锅细火慢炖几个小时,骡腿皮厚筋Q,汤里满满的胶原蛋白,十分养颜美容,滋补又养生。最关键的一点是,骡肉没有羊肉的那股膻味,吃起来很香郁。

  [炸面包]

  吃完骡肉,我们今天寻味马巷的行程即将结束,在返回公交车站途中,很多人还想着再回老街口,买一些满煎糕带回去吃。刚回到民安路,才发现早上的那几家没有开门的小吃店,如芋包、沙茶面、肉粽、面线糊等店铺,也都开门营业了。但我们确实吃得太饱,这些留待下次再来光顾了。

  不过在民安路与老街交叉口处,发现有一家招牌很时尚的“全民烘焙”店,店前有一口大油锅吸引着大家的目光,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炸面包”。

  烘焙的面包大家比较常吃,但像这家用油炸出来的面包,我们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一问老板,原来他家在这里开“炸面包”已经有三十几年的时间。这种“炸面包”有好几种馅料,香肠鸡蛋的一个才2块钱,也有香芋、花生、果酱、红豆、肉松等,最经典的当属榴莲馅的,口感也是非常松软可口。常常有当地人骑着电动车路过,让老板打包几个带回去吃,生意相当好。

  [其它小吃]

  这次寻味马巷,我们品尝到几种地道的小吃,如:碗仔粿、薄饼、马花炸、满煎糕、煎包、大肠血、骡肉卤、炸面包。不过也有几种当地著名的小吃,因为没赶上开门时间或没找到地方而错过,如:沙茶店、烧肉粽、芋包、咸粥、猪腰饼等。这些就留在下次再组织大家前往寻味吧。

  [结束语]

  在活动还没结束时,便有队员在问,下一站我们要去哪里继续寻味?凡是参加过“志远天下行”组织的“寻味古城”系列活动的队员们,都会说到,寻味古城圆了他们很多未完成的心愿,许多地方很早就听说过,也很想去的地方,在寻味古城活动中,得偿所愿,真得很开心!

  坚持小众玩法,深度挖掘当地人文历史,讲述那些普通景物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一直都是我长期以来所要倡导的旅行方式。而不是那种带着一大帮人走马观花,同样是徒步旅行,我们却能玩的很逼格!

  其实,与一群有趣的人,做一些有趣的事,这本身就让我们很知足了。所有参加这次”寻味古城“走进厦门马巷的队员们,又何偿不是很满足啊!还是那句话,跟着”志远天下行“,带你”不走寻常路“,记住我们的口号——“走街串巷,耐人寻味”!下一期的寻味古城活动,你想去哪里呢?

  图文:@志远天下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