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2之一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一汽大众创始人 盘点2022之一汽

盘点2022之一汽

2024-04-08 09: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站在岁末年初的时间节点上回望2022年,想必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百感交集。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于多数人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充满挑战且困难重重的一年。这一年,传播性更强的奥密克戎变种,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基本上不放过任何一座大城市,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汽车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以一汽-大众为例,其在全国的五大基地所在城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从3月初长春被按下“暂停键”,到今年夏天饱受疫情、高温限电和地震等困扰的成都,再到疫情一直断断续续、不曾离开的天津等,对一汽-大众的生产、供应商、物流和经销商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除了疫情外,2022年汽车行业还遭遇了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暴涨和夏天的高温限电等重重困难,再叠加经济增速放缓和人民群众对于未来预期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难字当头”。为了刺激消费,2022年6月,国务院拿出了600亿元,对2.0及以下排量车型进行了购置税减半征收补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仅想象中的“金九银十”没有如期到来,年底政策的“退坡效应”也没达到预期效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头部车企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高质量发展,而新造车企业则面临着生死存亡大考。

可以预测的是,未来几年市场将加速洗牌,只有积极求变、守正创新的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和洗牌中脱颖而出,继续引领下一阶段的竞争。

而在创新变革方面,一汽-大众其实早已做出了表率。早在2021年,一汽-大众就开启了全体系数智化转型,2022年更是被定义为“众志”之年,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潘占福表示,“一汽-大众将继续发挥行业领军者的引领作用,发挥数智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样板力量,坚持以用户为中心,深化高效益转型增长,持续保持企业产销规模领先,为广大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

面对刚刚到来的2023年,一汽-大众将其定义为“笃行”之年。所谓“笃行”,即深刻洞察趋势,保持战略清醒,自立自强,笃志力行,笃定前行。这个关键词,跟国家明年“大力发展经济、稳增长”的定调不谋而合,也体现了一汽-大众的责任和担当。

专注数智化,全面推进绿色转型

新能源时代,最能体现企业发展潜力的,似乎就是电动化转型的成败,大众集团的ID.家族作为电动化转型的排头兵,被马斯克视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一汽-大众ID. CROZZ家族不负期待,销量也是气势如虹。数据显示,自2021 年 3 月首款纯电 SUV ID.4 CROZZ 正式交付至今,一汽-大众ID. CROZZ家族用不到两年的时间销量已经突破了10万辆。

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容易。众所周知,尽管新能源车市场增速比较快,但用户对于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需要有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为此,一汽-大众专门成立了ID.运营中心,对于用户喜好、习惯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各个环节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一汽-大众也在不断加速向数智化转型的步伐。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曾表示,“对于一汽-大众来说,我们深感开启全体系的数智化转型至关重要,这也是我们取得进一步成功的关键因素。于是,我们在移动出行、生产制造、企业发展和企业生态责任等方面,加速数智化转型升级。在我们的碳减排战略中,数字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它比想象中更重要,对我们的整体业绩影响巨大。”

其中,技术研发的重要性最不可忽视。众所周知,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发展,合资企业要想保持现有的优势,就必须持续研究中国用户的喜好,不断提升本土化开发能力。据了解,目前一汽-大众“新技术开发中心”、“汽车试验场”和“新能源中心”已经相继落成。同时,为了提升产品智能化表现,一汽-大众成立了专门负责车联网的独立公司——摩斯智联,并与斑马网络实现了强强联合。

截止目前,一汽-大众研发成员已经突破3000人,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前沿领域技术储备外,对于从德国引进项目,承担的开发分工已达到70%。值得注意的是,在就业率大幅下滑、新势力普遍裁员节能的当下,一汽-大众今年还新招了600余名应届毕业生,加强吸纳数智化人才。

这些投入也直接体现在产品上。今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先后推出了全新速腾、全新宝来、全新探岳家族和全新大五座SUV揽巡等众多重磅新车,实现了从小型到紧凑型、从中型高端到中大型五座再到大型七座SUV细分市场的全覆盖。

在新能源车市场,ID.家族系列的三款车——ID.4 CROZZ、ID.6 CROZZ和ID.纯享限量版,也已成为15万-25万价格区间的热门选择。

奥迪品牌同样实现了“燃油+电动”双矩阵的全面焕新。燃油车方面,有全新奥迪A8L、全新奥迪S8L、全新奥迪A8L Horch 创始人版以及新奥迪A6L、全新奥迪SQ5 Sportback,实现了旗舰轿车与运动SUV的全覆盖;在电动化领域,奥迪Q4 e-tron凭借“真纯电、真豪华、真续航”的产品实力,也成为了30万豪华电动产品的价值之选。

捷达品牌经过三年的厚积薄发,形成了“一门三捷”的产品布局。今年新推出的新捷达VS5高光版、新捷达VS7高光版双车齐发,在外观、内饰上全面进阶,以时尚酷炫、质感越级的“德系质享SUV”,升级消费者的用车体验。

当然,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成果还有智能生产制造和用户服务等方面。

一汽-大众打造的Go Digital智慧工厂,仅用3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地六厂从传统生产向高度灵活、数字互联、持续学习的生态系统的智慧转变。资料显示,该项目在2021年已经实现了七百多个创新案例,节约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

一边是高度智能化的工厂,一边是高度智能化的购车流程。2022年,一汽-大众首家元宇宙4S店上线,实现了品牌与用户的直联,也能更快响应用户需求的目标。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一汽-大众商城,实现对大众、奥迪和捷达三品牌全系车型的定制化,下单后,平台自动计算交付时间,最大程度缩短交期。

得益于智慧工厂的透明化,用户可以在商城实时跟踪订单生产流程,这无疑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感。于一汽-大众而言,“数智化”是对企业内力的强化,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无论是对电动化、智能化的研发投入还是对生产体系、售后服务体系的数字化改造,又何尝不是用户体验的升级呢?

联合上下游,共同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体量如此庞大的企业来说,与销量和利润同样重要的,是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汽-大众作为在全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的汽车厂商,其生产运营不仅关联着企业盈利,还有上下游供应链以及数百万计的员工就业。

2022年上半年,长春、上海和北京等地相继出现比较严重的疫情封控,对一汽-大众的生产、供应商、物流、经销商等相关领域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一汽-大众凭借全体系努力,通过调产调休、产能挖潜,大力度启动数智化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并带动全体系供应商及产业链抗疫抢产,将产能影响降低到最小。

比如2022年9月,坐落于成都的西南基地遭遇疫情、高温、限电、地震等多重挑战,产能严重受损,而一汽-大众快速启动闭环生产预案,在6小时内完成4328人紧急集结、逆行驻厂,最终在13天的闭环生产日里完成了极限排产。而后在位于青岛的华东基地,一汽-大众又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协调人员、物资、运输、供应链合作伙伴等,完成了闭环生产筹备工作。

可以说,一汽-大众真正做到了“精准防疫”,并且率先实现了“复工复产”。在全国陆续放开疫情后,一汽-大众联动全国经销商开启了“税末抢现”促销活动。

除了保供应和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营,一汽-大众还持续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先是向受疫情冲击严重的吉林市和长春市捐助了2000万元,后又携手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通过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向泸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用于支持泸定地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汽-大众强大的企业社会责任感。但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可持续才是前提。很多企业将生产新能源产品称为“节能减排”。而在一汽-大众看来,减碳不能仅仅靠产品,而要以“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为目标,从产品、生产、上下游产业、社会公益等方面,践行绿色发展的承诺。

今年8月,第三届一汽-大众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致力于构建产学研共创共融的生态圈,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一汽-大众同时发布了《2020/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与《汽车环保创新白皮书》双报告发布,全面介绍了一汽-大众践行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和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

潘占福在活动中介绍,一汽-大众已在五大基地加速布局了一系列绿色减碳项目。其中,各基地污水站均已实施RO深度处理,实现对废水的循环再利用。在条件允许的基地布局建设光伏项目,预计未来清洁能源发电量可达每年780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6.24万吨。

未来,一汽-大众还可以通过电池闭环路径和标准电芯,实现95%的电池资源回收率与单车碳排量减少1吨的环保目标,全面提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保水平与经济性。

资料显示,一汽-大众近五年在绿色环保、灾害救助、儿童关爱等多个领域,累计投入超亿元。作为国内首个制定经销商“绿色合作伙伴”标准的企业,一汽-大众还通过评审体系和免费培训,持续带动1300多家经销商和近100家核心供应商提升环境管理意识和能力。

对内对外的全面减碳,深刻诠释了一汽-大众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决心,而这一切,都将为加速高质量发展,深化数智化、电动化转型赋能。

结语

在变革的时代,短期销量的起伏不能作为判断未来市场格局的依据。相比从零开始的新造车企业,传统车企背负的包袱更重,产销规模越大,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程度也会越大。

作为中国拥有最庞大用户基盘、以及2020年至今唯一产销超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面对市场变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强化内功推进转型。在即将启幕的2023年,我们期待产品全面焕新的一汽-大众能够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数智转型的“赶考”之路,笃行致远;也希望其能够锚定战略目标,把控经营节奏,踔厉奋发,笃行实干;更希望它能够强化用户导向 ,摆脱路径依赖,拥抱时代变化,加速掌握核心技术,加速创新开拓市场,笃行革新。

充满不确定性的2022年已经过去了,在刚刚启幕的2023年,希望“笃行”不仅是一汽-大众的关键词,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关键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