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程与教学论》钟启泉电子版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2023-08-15 0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         配套教材

1.陈晓端, 张立昌主编. 课程与教学通论[M].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17.

·         推荐阅读

1.[捷]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李秉德. 教学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王策三. 教学论稿[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4.裴娣娜主编. 教学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施良方. 课程理论: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6. [美]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钟启泉,柯森等译. 课程: 基础、原理和问题(第3版)[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钟启泉主编. 课程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8.黄甫全. 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9.王本陆. 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0.李森, 陈晓端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1.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12.徐继存,徐文斌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3.陈佑清. 教学论新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4.Allan C. Ornstein,Francis P. Hunkins.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M]. Allyn and Bacon,1993.

15.靳玉乐主编.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16.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7.叶澜, 等.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18.麦金太尔, 奥黑尔著. 教师角色[M].丁怡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19.佐藤学. 课程与教师[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0.吉尔(Gill,V. ).优质教学的11条准则[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1.陈晓端, 张立昌. 有效教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2.陈晓端. 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3.陈晓端主编. 国外教学论基本文献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4.陈晓端、郝文武主编.西方教育哲学流派课程与教学思想[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5.[美]David Armstrong著, 陈晓端主译.当代课程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6.[美]特里林, 菲德尔著. 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M].洪友译.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1.

27.何克抗等著. 教学系统设计(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28.[美]乔伊斯等著. 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29.[美]加里·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0.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1.何克抗等编著.教育技术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2.霍华德·加德纳著. 多元智能[M].沈致隆,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33.霍华德·加德纳著. 智能的结构(20周年纪念版)[M].沈致隆,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4.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5.Diane Heacox著.杨希洁译.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6.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