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电艺术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蛇传》音乐鉴赏 能电艺术站

能电艺术站

2023-08-26 2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变脸"之二种:人生显途得意忘形,一朝失势却追悔莫及,为因果报应所变。现实社会,人们可以经常看到达官贵人驾乘高档轿车,出入高档别墅、会所,衣香鬓影地频繁参加所谓的交际、娱乐,一副纸醉金迷又趾高气扬的派头,而一旦"双规",一旦失势,就又耷拉脑袋,满脸无奈与悔恨,教人视之哭笑不得,顿感滑稽之极,又深为痛恨!

变脸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培育更多文艺创作的土壤,有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说唱脸谱就将变脸技艺融合其中。在川剧变脸中不同的脸色也代表了人物不同的心理性格和形象。红色脸象征着忠义耿直,白色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色脸是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紫色脸则代表了肃穆稳重,还有象征威武庄严的金色脸与表现勇猛莽撞的绿色脸。由此这首歌词中便写到“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以脸的颜色暗示人物品质,简洁有力,易于联想,使人印象深刻。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将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变脸中最具川剧特色的,是《白蛇传·金山寺》一场紫金铙钵的扯线变脸。当哼哈二将、简斋、哪吒、韦驮等被白蛇一一战败后,法海禅师使出罩摄"妖魔"的神器紫金铙钵,白蛇仍然在青蛇的掩护下成功逃脱。剧中紫金铙钵拟人化为钵童,先后三次出场,第一次出场时,以绿蓝相间的脸谱亮相,在与白蛇的打斗中依次变为红脸绿眉、蓝脸金眉、黄脸、白脸黑眼,最后以白脸、笑眼、红颊的本脸追杀白蛇下场;第二次出场是追杀白蛇的过场戏,以白色的本脸亮相,发现白蛇早已逃走,跺脚之间,突然变为黑脸白眼,急迫白蛇下场;第三次出场仍旧是白色本脸,在与白蛇相遇的一刹那变为金脸浓眉络腮胡;最后,当白蛇、青蛇率众水族败退时又还原为白色本脸。生动而清晰地展现出钵童寻找白蛇时的张狂,发现白蛇时的激动,罩住白蛇时的喜悦,白蛇逃走后的恼怒等情绪变化过程,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川剧名曲《白蛇传·金山寺》中的许仙)

变脸的精在于它的神秘,但它毕竟来源于民间,使得无数人都能一睹其风采。如果你还未曾接触过这一“惊奇”的事物,去蜀地的剧场观看一场盛大的川剧表演一定会让你永生难忘。你不仅能用眼睛去探索与欣赏这场未知的“惊喜”,还能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川剧变脸早已不仅仅拘束于一种艺术,作为中华国粹之精魂,名扬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更是先人思想的一种体现,是早期蜀地人的智慧结晶。

来源|能电院学生会文艺部杜宽(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孟驰

审核|雷镕甄老师 李鑫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