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水村图卷》作者是谁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2023-03-25 0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展期:2020-05-26 - 2020-08-23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一展厅 展品 骨耜(带藤条)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5000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骨耜(带藤条) 吴王夫差鉴

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前476年)上海博物馆藏鉴为大型水器。此器腹内铸有铭文二行十三字:“攻吳王夫差(擇)氒吉金,自乍(作)御監(鑑)”,可知铸器者夫差为吴国国君。夫差与勾践之间的积怨,起因于欈李之战(今浙江嘉兴西南),吴国惨败,阖闾中箭身亡。夫差为了洗雪其父败给越王勾践的耻辱,加强军事、励精图治,终于在夫椒之战中大胜越国。此器传抗战期间在河南辉县出土,可能是吴晋两国交流赠送所致,也可能是吴亡后器物辗转易主之故。其体量巨大、浑厚敦实,纹饰采用模具压印而成,充分展现南方吴越地区的青铜铸造工艺。

吴王夫差鉴 青釉对书俑

西晋(265-316年)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21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青釉对书俑出土于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生产地为湖南湘江流域的岳州窑。晋室南渡后,都城南京及周边地区逐渐繁荣,江南遂成为此时期各类瓷器的主要消费地,岳州窑即当时重要的瓷器生产窑口之一。

青釉对书俑 东晋 王羲之 行草书秋月帖页

宋拓本上海博物馆藏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人称其“王右军”。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浙江省绍兴嵊州市金庭镇),并葬于此。王氏出身名门,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尊为“书圣”。《秋月帖》存于北宋《淳化阁帖》“最善本”第七卷,当属王羲之移居江南浙东山阴后,信笔回复友人盛夏问候的一缄书札。

东晋 王羲之 行草书秋月帖页 “皇宋湖学宝尊”铭铜牺尊

南宋(1127-1279年)浙江省湖州市龙溪港安定书院段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牺尊似牛形,腹底孔上盖板镌有“皇宋湖学宝尊”六字篆书铭文。靖康之难后,宋室定都临安(今杭州),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南宋典章制度承袭北宋正统,重科举教育,兴礼乐文治。其时州府之学兴盛,各地州学又常与文庙结合,设有日常祭孔的礼器陈设。

“皇宋湖学宝尊”铭铜牺尊 陈亮编《欧阳文粹》二十卷

清乾隆(1736-1795)内府写本上海博物馆藏此为官方藏书。乾隆命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圣因寺建文澜阁,各贮藏一部《四库全书》,是为“南三阁”。南三阁与北四阁均仿天一阁规制建造,是当时最著名的官方藏书楼。

陈亮编《欧阳文粹》二十卷 鸟纹玉璧

良渚文化(距今5400-4300年)上海博物馆藏吉礼是五礼之首,主要指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周礼•大宗伯》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鸟纹玉璧 玉权杖

良渚文化(距今5400-4300年)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出土上海博物馆藏军礼主要与战事有关,多表现在军队的操练征伐中。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权杖被视为军权、王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玉权杖 宫闱宴乐图漆案

三国•吴(222-280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出土马鞍山市三国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藏宾礼主要是“亲邦”之礼,遣使、朝贡、觐见等也归于此。朱然墓出土漆案上彩绘了宫闱宴乐的宏大场面,可想见早至三国孙吴之时“宾礼”的最高级别。

宫闱宴乐图漆案 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纹罐

西晋(265-316年)上海博物馆藏凶礼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堆塑罐是一种综合性的丧葬明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吴西晋时期的丧葬礼俗甚至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更是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早期佛教与道教信仰传播的重要材料。

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纹罐 金霞帔坠

南宋(1127-1279年)浙江省湖州市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嘉礼贴近民生,包含饮食、婚冠、庆贺等。南宋贵族人家嫁娶时必备金钏、金鋜、金帔坠为聘礼,合称“三金”。

金霞帔坠 金戒

南宋(1127-1279年)浙江省湖州市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嘉礼贴近民生,包含饮食、婚冠、庆贺等。南宋贵族人家嫁娶时必备金钏、金鋜、金帔坠为聘礼,合称“三金”。

金戒 金钏

南宋(1127-1279年)浙江省湖州市三天门南宋墓出土湖州市博物馆藏嘉礼贴近民生,包含饮食、婚冠、庆贺等。南宋贵族人家嫁娶时必备金钏、金鋜、金帔坠为聘礼,合称“三金”。

金钏 明 陈洪绶 雅集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明亡,避乱出家,改号悔迟、僧悔等,浙江绍兴诸暨人。他能诗工书,尤精绘事,以人物画成就最为突出,在中国人物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图为陈氏出家后所作,内容是画家应友人陶渻(字去病)之请,为纪念其祖父陶允嘉(字幼美)虔诚的佛教信仰,而特别制作的“雅集图”。图中描绘了明末九位社会艺文名流聚首雅集的情景,几案上方绘一尊佛像,愚庵和尚居中讲解佛经,点明了谈佛聚会的主题。

明 陈洪绶 雅集图卷 顾绣三酸图镜片

清(1644-1911年)上海博物馆藏图绣三高尝酢故事,源出宋元话本。故事讲述金山寺住持佛印邀黄庭坚、苏东坡尝新酿桃花醋,皆皱眉喊酸,时人称为“三酸”,后暗指儒、释、道三家品鉴人生滋味的不同感悟。图中僧俗三人围缸尝酢时,不待童子送上酌饮之具,皆已伸指蘸取而尝的模样,使得整个画面洋溢着率真、痴绝等文人雅士真性情之态。

顾绣三酸图镜片 青釉堆塑罐

东汉(25-220年)江苏省苏州市南门外孙坚、孙策墓出土苏州博物馆藏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并于黄龙元年(229年)称帝,国号吴。这是江南首次展露政治头角。

青釉堆塑罐 钱镠银简

五代十国•吴越(907-978年)上海博物馆藏唐末至五代的动乱时期,钱镠平息两浙战乱,维护地方安宁。修筑海塘,疏浚湖浦,发展农桑,开发海运。公元907年,钱镠受封为吴越国王,定都杭州。此简记载的时间,已是钱镠受封吴越国王二十年,在其统治之下,国家社会“道泰时康、是物和平、遐迩清晏”。钱镠期望国家社会持续太平,个人家庭“寿筹延长、子孙繁盛”,于是以道教科仪投掷银简祈福。

钱镠银简 荷叶形玉碗

明(1368-1644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家族墓出土南京市博物总馆藏沐英,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曾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屡立战功,后镇守云南,保得边疆多年安定。有学者认为,此玉碗的主人为沐英九世孙沐叡。

荷叶形玉碗 明 蔡世新 王阳明肖像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其心学也被称为“阳明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强调开拓实践。此图作者蔡世新,号少壑,虔南(今江西赣州南部)人,王阳明弟子,工写照。据记载,蔡氏绘王阳明侧面画像,突出其两颧稜峭的面貌特征,神形兼备,曾得到乃师盛赞。

明 蔡世新 王阳明肖像图轴 清 龚贤 江村图卷

康熙二十一年(1682)上海博物馆藏龚贤(1618-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明朝末年,龚贤目睹了清军的种种暴行,投身到抗清运动中。抗清失败后,龚氏专心画艺,声名远播。他早年师从董其昌,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吴镇,重视写生,用墨层层染渍,浓郁苍润,独创一格,为“金陵八家”之首。据作者题跋可知,此图是为真州(今江苏仪征)儒商许松龄(字颐民)所作,绘于壬戌(1682)秋,作者时年六十五岁。全图布置繁密,笔墨明净,为龚贤晚年精品杰构。

清 龚贤 江村图卷 文彭“画隐”•梁袠“东山草堂珍玩”兩面石章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上海博物馆藏华笃安、毛明芬夫妇捐赠

文彭“画隐”•梁袠“东山草堂珍玩”兩面石章 哥窑五足洗

南宋(1127-1279年)上海博物馆藏

哥窑五足洗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董源,一名元,字叔达,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主要活动于十世纪后期。他在南唐时,曾官至“北苑使”,故而后世称其为“董北苑”。钟陵人,一说江南人。北宋米芾《画史》赞誉董源绘画为:“一片江南也。”其“平淡天真”“有生意”的水墨山水画为中国山水画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夏山图》卷,无作者署款。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曾收藏此卷,并认定此图为五代董源所作。图中描绘了江南夏季丘陵地区冈峦起伏、林木繁茂的山光水色,突显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卷 明 文徵明 江南春词意图卷

嘉靖九年(1530)上海博物馆藏沈同樾女士等捐赠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曾任翰林待诏。工画擅书,风格秀润温雅,多写江南湖山园庭。为“明四家”之一。江南,一直是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宠儿,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此卷为文徵明以倪瓒《江南春》词意所作,描写出江南春景木叶初碧,草长莺飞,一片旖旎景象。绘于嘉靖九年(1530),作者时年六十一岁。景物描绘精致细腻,赋色承袭了赵孟頫的小青绿法,画面充满了迷离又欢欣的盎然春意。

明 文徵明 江南春词意图卷 计元儒琴

明(1368-1644年)上海博物馆藏琴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自周代已普遍出现。西周晚期,琴逐渐成为文人“弦歌”的工具,从此作为中国文人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古代文人士大夫即使不善琴操,亦家蓄一床以示风雅。此琴为晚明斫琴名手张敬修造,仲尼式,蚌徽,面板桐木斫。通体髹黑漆,琴面发蛇腹纹,底面为行云流水纹。琴背项下阴刻篆书“明计元儒先生遗琴,雨生得于白下。”

计元儒琴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

明(1368-1644年)上海博物馆藏顾绣诞生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名士顾名世家族,据传为顾名世长子顾箕英之妾缪氏首创。此合册是目前存世作品中唯一一套缪氏真迹绣册,其《枯木竹石》册页中所见缪瑞云即缪氏。全套册页共十开,分三组题材:《枯木竹石》、《竹》为黑白灰丝线仿墨的倪瓒墨画,《梅茶寒禽》、《海棠白头》、《松鼠葡萄》、《杨柳隼翠》为刺绣花鸟小品,《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苏李别泣》、《李广靖边》为以明代历史故事版画为粉本的绣画。因文物保护需要,合册以一月半为期轮换,每次展出五开。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

明(1368-1644年)上海博物馆藏顾绣诞生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名士顾名世家族,据传为顾名世长子顾箕英之妾缪氏首创。此合册是目前存世作品中唯一一套缪氏真迹绣册,其《枯木竹石》册页中所见缪瑞云即缪氏。全套册页共十开,分三组题材:《枯木竹石》、《竹》为黑白灰丝线仿墨的倪瓒墨画,《梅茶寒禽》、《海棠白头》、《松鼠葡萄》、《杨柳隼翠》为刺绣花鸟小品,《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苏李别泣》、《李广靖边》为以明代历史故事版画为粉本的绣画。因文物保护需要,合册以一月半为期轮换,每次展出五开。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

明(1368-1644年)上海博物馆藏顾绣诞生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名士顾名世家族,据传为顾名世长子顾箕英之妾缪氏首创。此合册是目前存世作品中唯一一套缪氏真迹绣册,其《枯木竹石》册页中所见缪瑞云即缪氏。全套册页共十开,分三组题材:《枯木竹石》、《竹》为黑白灰丝线仿墨的倪瓒墨画,《梅茶寒禽》、《海棠白头》、《松鼠葡萄》、《杨柳隼翠》为刺绣花鸟小品,《文姬归汉》、《昭君出塞》、《苏李别泣》、《李广靖边》为以明代历史故事版画为粉本的绣画。因文物保护需要,合册以一月半为期轮换,每次展出五开。

缪瑞云 顾绣竹石花鸟人物图合册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西厢人物故事图觚

清顺治(1644-1661年)上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西厢人物故事图觚 银鎏金䯼髻

明(1368-1644年)上海市黄浦区原李惠利中学明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银鎏金䯼髻 红陶童戏像

宋(960-1279年)江苏省镇江市五条街骆驼岭宋代遗址出土镇江博物馆藏

红陶童戏像 巩县窑三彩抱柱狮子

唐(618-907年)安徽省淮北市柳孜运河遗址出土淮北市博物馆藏大运河的开凿,连通了南北各地,保障了漕运的发展和商品贸易的兴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增进了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大量江南地区生产的陶瓷、漆器、茶叶等由运河运抵全国各地,同样,大量北方的优质产品也运抵江南,甚至通过江南地区的港口扬帆起航,行销海外。

巩县窑三彩抱柱狮子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执壶

明宣德(1426-1435年)上海博物馆藏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生产了一大批仿伊斯兰金属器的瓷器,以供对外交流、朝贡贸易之需,本器即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通体装饰青花,颈部绘有花卉纹。这种独特的花卉纹样后来还流行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生产的伊兹尼克陶器上。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执壶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卷

乾隆二十四年(1759)辽宁省博物馆藏徐扬(活动于乾隆年间),字云亭,江苏苏州人,清代宫廷画家。此图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描绘了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画面自灵岩山起,由山下的木渎镇东行,过横山,渡石湖,入姑苏城。自葑、盘、胥三门出阊门外,转入山塘街,至虎丘山止。作者自西向东,由乡入城,画笔所至,连绵数十里内的湖光山色、水乡田园、村镇城池、社会风情跃然纸上。

清 徐扬 姑苏繁华图卷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札记册

上海博物馆藏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谥号文定,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结识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后,徐氏对西方的新技术及传统畜牧、农业等产生浓厚兴趣,主张向西方学习,“欲求超胜,必须汇通”。徐氏去世210年后的1843年11月,上海开埠通商。《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上的巨著。此册是徐光启为撰写《农政全书》所作的一部分札记,还不具备初稿的形式。这些材料经过整理耙梳,大体被篡入刊本的农事目下营治各篇,形成有体系的议论。但从文字上说,两者并无全同之处。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札记册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札记册

上海博物馆藏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圣名保禄,谥号文定,上海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在结识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后,徐氏对西方的新技术及传统畜牧、农业等产生浓厚兴趣,主张向西方学习,“欲求超胜,必须汇通”。徐氏去世210年后的1843年11月,上海开埠通商。《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上的巨著。此册是徐光启为撰写《农政全书》所作的一部分札记,还不具备初稿的形式。这些材料经过整理耙梳,大体被篡入刊本的农事目下营治各篇,形成有体系的议论。但从文字上说,两者并无全同之处。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札记册 清 吴昌硕 花果册

1916年上海博物馆藏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苦铁、缶道人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他在金石、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上均有很高造诣,是海派画家中的巨擘和领袖人物。此图册总计十一开,绘水仙、兰花、枇杷、葫芦等,笔力雄强,设色浓艳,雅俗共赏。图册作于丙辰(1916),作者时年七十三岁。吴昌硕擅长石鼓文和篆刻,他将金石笔法用于绘画之中,画面往往呈现出霸悍的金石之气和雄肆的阳刚之美。

清 吴昌硕 花果册 清 吴昌硕 花果册

1916年上海博物馆藏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苦铁、缶道人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他在金石、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上均有很高造诣,是海派画家中的巨擘和领袖人物。此图册总计十一开,绘水仙、兰花、枇杷、葫芦等,笔力雄强,设色浓艳,雅俗共赏。图册作于丙辰(1916),作者时年七十三岁。吴昌硕擅长石鼓文和篆刻,他将金石笔法用于绘画之中,画面往往呈现出霸悍的金石之气和雄肆的阳刚之美。

清 吴昌硕 花果册 清 吴昌硕 花果册

1916年上海博物馆藏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苦铁、缶道人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他在金石、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上均有很高造诣,是海派画家中的巨擘和领袖人物。此图册总计十一开,绘水仙、兰花、枇杷、葫芦等,笔力雄强,设色浓艳,雅俗共赏。图册作于丙辰(1916),作者时年七十三岁。吴昌硕擅长石鼓文和篆刻,他将金石笔法用于绘画之中,画面往往呈现出霸悍的金石之气和雄肆的阳刚之美。

清 吴昌硕 花果册 现代 颜文樑 黄浦江夜航图

1960年木板油画上海博物馆藏颜文樑(1893-1988),字栋臣,江苏苏州人。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黄浦江流经上海,将城市分成浦西和浦东,是上海的地标河流。她起始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淀山湖,汇入了上游太湖流域的众多来水。又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后于吴淞口注入长江,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此图创作于1960年,画家借鉴了印象派的表现技法,描绘了鳞云皓月、渔火燦星映潮平的黄浦江夜色美景。

现代 颜文樑 黄浦江夜航图 三维 AR 网上展览 赶上春——江南文化数字专题 视频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2020-05-26] 导览手册 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 相关信息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开幕 “江南文化讲堂”同时启动 [2020-05-25] 带您领略最美江南:“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先导片 [2020-05-26] 春风千里 诗画江南 [2020-05-17] 简介

2018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总目标。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热点详解

如今的长三角一定意义上已是江南的代名词,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是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重镇,多年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目标,举办过数十场与江南相关的特展。如今,发掘馆藏文物优势,服务上海城市战略乃至国家战略,举办提升至“江南文化”层面的专题展览是上海博物馆立足时代、弘扬文脉、助力发展的必要工作。

背景介绍

江南因风景优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令整个民族魂牵梦萦,又以其“诗性” “自由”与“责任”特质在诸多地域文化中独树一帜。本展览在呈现江南艺术、讲述江南历史的基础上,从文物出发,提炼出江南文化深层的五种特征,精选代表性艺术品近二百件,以五大板块分别表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基调、安礼乐仪又旷达洒脱的江南性情、治平济世与明德修身的江南人物、阳春白雪与市井浮生的江南风尚、抱诚守真又开放兼容的江南器度。春风拂面任自在,行尽江南数千里。向历史学习,江南人将继续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追求卓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