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中的“大”字该怎么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utf怎么读 “士大夫”中的“大”字该怎么读?

“士大夫”中的“大”字该怎么读?

2023-03-21 0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的士人和官吏的统称。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

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为继承者们立下三条禁令,第二条就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等于是给士大夫们发了一块免死金牌。

清末以来,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士大夫”也渐渐变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可“士大夫”中“大”字的读音,一直众说纷纭。如果你百度,它读dà;如果你查《新华字典》,它也是读dà。可如果你看《百家讲坛》,会发现易中天等人都是读dài,于是有人气愤填膺:“专家也读错字?真是误人子弟!”

如果你细心一点,会发现一些电视配音也是读dài。

如果你考察古代音韵典籍或音义典籍,会发现元代以前典籍的音切资料中没有dà音。

那么,“大”字到底该怎么读?

《辞源》“大夫”条:“(一)官名。(二)职官等级名。(四)宋医官别设官阶。”该“大夫”词条的这四种词义的汉语拼音都标示为dàifū。可见,不论是指涉医类的“大夫”还是指行政类官职的“大夫”,读音都是dàifū。目前,两类“大夫”为同一个读音的,在流行的辞书中仅商务印书馆《辞源》(2011年版)一例。

其他辞书则区分了涉医类“大夫”与行政类官职“大夫”的读音,涉医类“大夫”读dàifū音,行政类官职“大夫”读为dàfū音。

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即有两种注释:1、大夫dàf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2、大夫dàifū,(口)医生。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虽然没有收入行政类官职“大夫”一词,也没有像《辞源》那样将两类“大夫”标示为同一个读音,但对涉医类“大夫”一词有明确注释:“大夫dàifū,医生。”

《汉语大字典》“大”字条:“‘山大王’、‘大夫(医生)’的‘大’读dài。”此处的“大夫”也是专指涉医类的医生,其汉语拼音明确标示为dàifū。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区分更清楚:“dà,大夫(古官名)。dài,大夫(医生)。”

《辞海》“大夫”条也有两种明确解释,其一:“在奴隶制时代的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后来成为一般官职者之称。……”其将行政官职类“大夫”的读音标示为dàfū。其二:“(dài—)宋代医官别置大夫以下阶官,徽宗政和间改订官阶时始置。今北方仍沿称医生为大夫。”其将涉医的医官或医生之“大夫”标示为dàifū音。

“大”字读音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复杂的演变过程。

“大”字最早出现在字典的音切资料是南朝梁顾野王所撰《玉篇·大部》:“大,达赖切。”可见“大”字读dài音而不读dà音。

此后的音韵典籍如唐代孙愐《唐韵》、宋代官修《广韵》《集韵》、元代《古今韵会举要》、明代《洪武正韵》、清代《音韵阐微》等,以及音义典籍如唐代《经典释文》、明代《字汇》、清代《辞源》、民国时期《新字典》(1913年版)及再版《辞源》(1915年版)等,注释“大”字音切的数量多达六种,有“唐佐切”、“达赖切”、“他盖切”,或是“徒盖切”、“铎艾切”、“铎饿切”,这六种切音按照反切原理拼切出来的只有duò、dài、tài三种音,唯独没有dà之类的音切。

据曾任《汉语大字典》编委、上海医药出版社总编辑的金文明先生考证:“作为表示事物大小的‘大’,在现代的普通话以及北方许多方言中都读dà,但翻遍了古代所有的字、词典,却找不到可以折成现代dà音的反切资料。”

“‘大’字的dà音,早在元代初年就已流行于民间的口语中,不过没有被收入以记录传统读书音为主的官修韵书而已”, 同时,他查考后认为“大”字的dà音是在民国成立以后才被收入官修字韵书籍之中:“1919年(民国八年),北洋政府的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注音字母后,同年出版的《国音字典》才第一次于‘大’字条下注上了ㄉㄚˋ(dà),作为全国统一的国语标准音”,“但是这一规定,并没有被以后编纂的所有词典遵照执行。例如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仍然沿袭《辞源》,只注dài、duò二音而不注dà音”。由此可知,“大”字在元代以前原本就没有dà的读音,读dà音是元朝初期才从民间口语中演变而来。

所以,“士大夫”中的“大”,你可以读dà,但是,听到有人读dài,也不用吃惊。也不必把词典视作圭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