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症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tp病如何确诊 蛔虫病症状

蛔虫病症状

2024-01-08 08: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蛔虫病如何治疗?

蛔虫病主要通过口服驱虫药治疗。怀疑自己或家人患有蛔虫病时应及时于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驱蛔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视频)、左旋咪唑、噻吩嘧啶,常采用单剂量一次顿服。

以目前应用最多的阿苯达唑为例,两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用法均为 400 mg 一次性服用。

阿苯达唑治疗后需要长达 10 日蛔虫成虫才能完全排出,推荐在治疗后至少等待 14 日再复查虫卵数量(复查大便),以明确驱虫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进一步处理。

驱虫治疗的治愈率很高,因此常规重复粪便检查并非必不可少。非蛔虫病流行地区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 2-3 个月可重复粪便检查,以确保感染已经消除。

蛔虫病用哪种驱虫药效果更好?

目前常见的针对蠕虫的驱虫药有:阿苯达唑、甲苯达唑、噻吩嘧啶。荟萃分析显示在一次性顿服疗法中,这三种药物对蛔虫感染均有较好疗效,治愈率分别为 88%、95%、88%。

蛔虫病用的驱虫药有副作用吗?

总体来说,驱虫药是比较安全的,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儿童、成人均能耐受。以其中最主要的药物阿苯达唑为例,副作用主要有以下:

发生率 1% 左右的:恶心、呕吐、胃痛、肝功能损害、头痛、眩晕、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可逆性的脱发、发热等,以上反应通常较轻微,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发生率小于 1% 的:皮疹、皮肤瘙痒、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异常(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表现贫血没血色、容易出现皮肤瘀斑或出血),应及时就诊,采取相应措施; 极少数的个体有可能出现非剂量依赖性的不良反应(特异质反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急性肝衰竭、转氨酶升高的肝炎、严重药疹、急性肾衰竭等。

请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和观察下服用驱虫药物。

蛔虫病用的「宝塔糖」就是驱虫药吗?

「宝塔糖」是驱虫药中的一种,但目前已不是一线用药。可能大多数人都有学龄期服用「宝塔糖」预防蛔虫病的经历,但随着更多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的问世,「宝塔糖」的应用已明显减少。

「宝塔糖」的成分是磷酸哌嗪,是一种较早(1953 年)问世的驱虫药,其主要通过抑制蛔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释放,起到麻痹虫体的效果,使蛔虫难以附着在宿主肠壁,从而随肠蠕动排出。

相比之下,1972 年才被研发的阿苯达唑具有更强效武器:干扰蛔虫肠壁细胞胞浆中微管系统的组装和聚合的功能,阻止虫体吸收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导致幼虫和成虫体内糖原耗竭而死,起到了杀幼虫、成虫、虫卵的目的,同时还对虫体有破坏分解作用,比「宝塔糖」是更理想的选择。

蛔虫病用的宝塔糖被误当糖吃了怎么办?

若学校里或家中的「宝塔糖」摆放不当,有可能造成儿童误将其当作普通糖果大量食用,这时家长应该注意:

磷酸哌嗪对人体具有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尤其儿童更为敏感,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抑制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活动; 一旦发现孩子过量服药,无论是否伴有不适,都应立即就诊,接受医生的专业治疗。

此类误服药片的事件在儿童中时有发生,建议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妥善保管一切药物,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并做好监护儿童的工作,从根源上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蛔虫病的孕妇患者应该怎么治疗?

关于妊娠期间患蛔虫病的情况,目前并无权威性的治疗指南,但专家建议按以下原则治疗:

若孕妇为有症状的蛔虫病患者,应予驱虫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若孕妇为无症状的蛔虫感染者,可考虑在生产前再服用驱虫药,以避免分娩过程中成虫受刺激钻孔而引起的危害; 若无症状的蛔虫感染者在孕期未接受驱虫治疗,那么产后应接受驱虫治疗,避免母婴间的粪-口传播; 优化营养摄入、改善卫生条件,应始终是孕期患者管理的重点。

倘若决定在孕期进行驱虫治疗,噻吩嘧啶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药物;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在妊娠大鼠中表现出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虽该作用未在人体身上证实,临床仍不将其作为孕期妇女和 1 岁以内儿童的一线用药,其被美国 FDA 归为妊娠用药 C 级,即只有在肯定用药受益大于其潜在不良反应时可以使用。

蛔虫病什么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通常情况下仅需口服驱虫药即可治愈蛔虫病,但在出现了以下严重并发症时常需要急诊手术处理:胆道蛔虫病导致胆囊穿孔、蛔虫性肠梗阻发展为绞榨性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和肠坏死)、蛔虫性阑尾炎穿孔等。

image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