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阅读 以美化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taysean插画作品 点亮阅读 以美化人

点亮阅读 以美化人

2024-01-16 0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美术报》第290期 美术聚焦

11月27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品读文与画——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开展。本次展览展出了中国美术馆馆藏名家经典文学插图作品138件/套(300余件),涵盖水墨、版画、水粉、素描等多种类别,涉及白描、工笔、拓印、布面拼贴、剪纸等多种表现形式,还展出了部分木刻插图原版。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更有多件作品为首次全套展出。此次展览与近期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叶浅予主题创作与插图艺术研究展”以及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小人书大智绘——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等展览共同为人们呈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插图,老一辈艺术家为文学作品创作的精美插图和他们严谨的创作态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文学插图的重新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插图,让我们有了走进经典的另一条路径。插图在旁,文字更显摇曳生姿,阅读更加饱满愉悦。”插图作为文学作品的“画外音”,赋予抽象的文学作品以生动的视觉形象,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也给读者带来审美享受和情感共鸣。一幅好的插图能够激活读者的阅读兴趣,加深读者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更能使文学作品产生意义的增值。

【明末清初】陈洪绶 水浒叶子·四十幅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文学插图的艺术水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对待文学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插图史上,杰出画家参与创作对于文学插图艺术价值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的画家如丁云鹏、崔子忠、萧云丛、陈洪绶、仁熊、改琦等都进行过插图创作,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人物画成就极高的陈洪绶也是明代很有名望的插图画家,从正在绍兴博物馆展出的“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等插图作品,均表现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对后世插图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为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而呐喊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随着新文学的发展、现代美术教育的兴起和世界各国插图艺术的传入,中国文学插图的发展迎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徐悲鸿、蒋兆和、张光宇等美术家都参与过插图创作。当时的插图画家和文学家常常涉足对方的专业领域,甚至同时兼顾文图创作,如鲁迅为《朝花夕拾》创作的插图《活无常》、叶浅予的《打箭楼日记》插图、张爱玲的《金锁记》插图、丰子恺的《鲁迅小说全图》、闻一多的《冯小青》插图、叶鼎洛为郁达夫小说《迷羊》创作的插图等。这些插图将画家与文学家的身份统一起来,大大提升了插图艺术的思想性和审美价值。

叶浅予 《子夜》插图创作手稿 中国国家画院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学插图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1949至1966年是中国当代文学插图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插图作品秉持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确立的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创作原则,并吸收借鉴了苏联、东欧、拉美等国家的优秀插图作品。与此同时,老一辈艺术家也十分注重外来艺术与民族文化的结合,特别是向传统艺术、民间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学习,逐渐形成了既吸收传统绘画精华,又符合现代审美习惯的中国特色插图艺术创作体系。这一时期,一大批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的优秀文学作品插图涌现出来,其中经典作品有孙滋溪的《林海雪原》插图、古元的《灵泉洞》插图、彦涵的《王贵与李香香》插图、贺友直的《山乡巨变》连环画、四川版画家集体创作的《红岩》插图、黄永玉的《阿诗玛》插图、侯一民的《青春之歌》插图等。此外,鲁迅、茅盾、老舍等著名作家的文学作品也产生了各色插图版本,这些插图作品深刻地塑造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叶浅予 《子夜》插图创作手稿 中国国家画院藏

叶浅予创作的《子夜》《茶馆》《春蚕》《铁木前传》《林家铺子》等许多著名插图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前,中国国家画院典藏研究系列·叶浅予艺术回顾展之二“叶浅予主题创作与插图艺术研究展”首次展出了叶浅予创作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插图原作和大量手稿、文献。其中,叶浅予为《子夜》创作的插图最为精彩。茅盾创作《子夜》之时,叶浅予也在上海,他对上海社会的深入观察,使他为《子夜》所作的插图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原著所叙述的那个时代的上海社会生活。这些插图人物众多,画面层次关系和场景安排处理得有条不紊,反映了艺术家对复杂的叙事线索与戏剧冲突场面的高超驾驭能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文献价值。同时,展览呈现了《子夜》插图从人物设计、草图绘制到最终作品完成的各个阶段,让观众对艺术家严谨的创作过程和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有了直观的了解。

今年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诞辰100周年,11月20日,26卷《贺友直全集》在2022年上海书展首发,其中第19卷至22卷为插图卷,包含了《火种》《儒林外史》《齐白石的一生》等插图作品。部分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刚刚落幕的“小人书 大智绘——贺友直诞辰百年纪念展 ”中亮相。无论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创作的《山乡巨变》《朝阳沟》《李双双》《白光》《小二黑结婚》《十五贯》等经典连环画作品,还是为各类文学作品专门绘制的插图,贺友直都以他的作品诠释了美术与文学的互文。

贺友直 《儒林外史》插图 严贡生欺亲霸产 北京画院藏

20世纪70至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图书出版事业欣欣向荣,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热潮和《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等文学刊物的火热也带动了插图艺术的新发展,文学插图的风格更加前卫。袁运生、王怀庆、俞晓夫、陈丹青等知名艺术家都曾参与文学插图的创作。但当时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普遍缺乏自信的心理也导致部分文学插图丧失了民族特点。

今天,新的创作媒介和传播手段使得插图艺术在大量商业需求之下日益丰富多彩,插图也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然而在当前热销的文学作品中,优秀的插图少之又少,美术名家广泛参与插图创作的现象更是近乎绝迹。

黄永玉 《阿诗玛》插图 中国美术馆藏

从事文学插图创作20余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晓林表示,国内文学插图的式微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据李晓林回忆,他最后一次为大型文学作品创作插图已经是15年前了。当时一家出版社的副主编从《中国作家》杂志里看到了李晓林的插图作品,认为他的画风非常适合一部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便几经周折找到李晓林,请他为小说绘制插图。“当时的稿酬是1000元一张,就黑白插图来说算是比较高的价格了,我为这本小说创作了大约20张插图,那是我最后一次为长篇小说画插图。”李晓林道出了大型文学作品插图越来越少的原因:“一方面,今天出版社和杂志社的文学作品编辑和过去的老编辑们不同了,他们不够重视插图提升文学作品视觉感染力的作用,在文学作品的插图方面也就没有很高的要求;其二是出版社不了解请一个画家给文学作品画插图的稿酬应该是多少。在商业利益的挤压下,插图的稿酬往往较低,但文学插图的创作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低稿酬难以请到好的画家,这往往致使文学作品的出版索性放弃插图”。

彦涵 《狂人日记》插图 中国美术馆藏

出于对文学插图的热爱,李晓林至今仍然在为《读者》杂志创作插图。李晓林认为,文学插图和商业插图有着本质的不同,文学插图绝非单纯地对文本进行注释,其中蕴含了艺术家个性化的创造和情感表达,是对文学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升华,这种升华无疑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因此无论历史如何演进、新的媒介如何发展,那些经典文学插图的人文精神内涵是不会消失的。“中国唐代就有艺术水准极高的《金刚经》插图,西方也有丢勒这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圣经》插图,这些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所散发的光辉,在任何时代都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

牛文  《红岩》插图 小萝卜头的梦 中国美术馆藏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李晓林每年都会出国交流,看到国外文学作品插图的艺术水准和世界级的文学作品插图展览,反观国内文学插图的衰落,他十分感慨,也开始思考在今天这样的新媒体时代,如何使我们的文学插图恢复生机。他表示:“如何培养优秀的插图工作者和年轻一代艺术家从事严肃的文学插图创作,为人们带来更高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力量,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新媒体的发展使文学作品的传播更为便捷了,但今天的插画家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还远远不够。对此,官方的引导和号召是必要的。20世纪90年代,出版系统曾组织全国插图画家培训班,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培养插图画家,这一做法也值得今天借鉴”。

古元 《祝福》插图 祥林嫂 古元美术馆藏

正如吴为山在“品读文与画——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前言中写道的:“阅读,关乎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进步。插图艺术在提供阅读支持、点燃阅读兴趣、推进阅读公平、建设‘书香中国’的行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使读者的视野拓宽到文字之外,以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读者的兴趣,为人民由‘知学’向‘好学’,进而向‘乐学’的转变提供更多可能性”。希望近期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学插图展览能够在引领观众从文学与绘画的比较观赏过程中走进文艺殿堂的同时,也能够推动新时代文学插图艺术取得新的成就。■

李晓林为《读者》杂志创作的插图《小偷》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殷铄、马子雷

三审 | 金新、冯知军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颜培大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571110283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3年出版46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30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