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懂的HDMI线材购买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witch的hdmi线可以自己配一条吗 简单易懂的HDMI线材购买指南

简单易懂的HDMI线材购买指南

2023-12-11 15: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单易懂的HDMI线材购买指南—写在HDMI2.1来临之际 2018-12-01 18:15:04 283点赞 1833收藏 295评论

国内HDMI线材市场及其混乱,经常碰到兼容问题,比如最常见的1.4和1.3不兼容,1.4和2.0版不兼容。看到这可能会有人说这是乱讲,明明cat2后的HDMI不分版本,线是通用的。

实际上这句话并不准确,具体下面解释。

HDMI完整的线材包括接口和线缆两个部分:

接口方面,HDMI联盟定义了type A/B/C/D/E共5种规格,其中双路的B口基本没有厂商在做(仅一款产品在官网注册)不用理会,剩下的C和D口分别是mini HDMI和micro HDMI,前者摄像机可能有在用,后者常见于手机等小型移动设备(D比C要小很多),E口是车载专用口,长21.9mm,外面有防脱落的倒钩,较少见。市面上最常见的是A口,长13.9mm,包括电视、显示器、播放器、游戏主机等众多家用数码设备。

线缆部分,HDMI联盟将其分成了9类,同时又对厂家提出了一个叫做Category 的认证流程,这个流程完成后,根据其送测样品线缆的带宽值,分为Category1/2/3三个不同的认证标准,具体如下:

Cat1Standard HDMI CableStandar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Standard Automotive HDMI Cable

Cat2High Speed HDMI Cable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High Speed Automotive HDMI Cable

Premium High Speed HDMI CablePremium 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

Cat3The Ultra High Speed HDMI Cable

 

其中Standard开头的是Cat 1,带宽不得低于2.25Gbps;High Speed是Cat2,不得低于10.2Gbps(HDMI 1.3引入),而Ultra High Speed是Cat3,它是最新的HDMI2.1标准所相匹配的新线缆带宽最高48 Gbps。除了Cat3和Premium High Speed ,Cat1和Cat2认证都分别对应三种,分别为普通版,网络版,Automotive即车载版。

要注意的是,Premium High Speed很特别,官方没说明它属于Cat2,但因为Ultra High Speed才是Cat3,那么把它就姑且放在2里面吧,或者也可以说是Cat2超,带宽18Gbps。通过该认证的设备带有一个黄色二维码标志,这也是以前所不具有的。从HDMI联盟官网所见,网络版的Premium似乎还是用的老版本的High Speed的蓝色标志,具体可见文末型号。

 

看到这里不妨试算一下,如果将9种线缆和5种接口组合后会如何?考虑到接口两边不同的情况,那么最大会出现9 * 5 * 5 = 225种组合。

实际上如前所述,B口基本不存在(HDMI官网登记仅有1款),车载的E口也很少(车载有用A口的),C口被后出的D口所取代,而即使是D口近年来也有往USB-C过度的趋势(可节省移动设备的宝贵空间)。于是,只看A口的9种就差不多了。

但HDMI联盟继续搞事,提出来一个所谓HEAC(HEC+ARC)的总线(BUS),简单来说,就是在上述基础之上又引入了HDMI 1.4标准带来的Ethernet(百兆以太网)和ARC(音频回传)。以太网和ARC是利用相位相反的信号来传输的,对于实际产品而言,这两个功能同时存在。换而言之,那些标有“with Ethernet”的网络版的线,也就同时能用ARC功能。照此理解,并不是只有Cat2的网络版可以用到ARC,Cat1的网络版也可以存在ARC。如果这些产品真要出现在世上,可能进一步干扰用户选择。

还好,目前市面上的产品还是以Cat2和Cat2网络版为主,Cat1网络版这样的产品似乎并看不到。而即使是国际市场上标有HEAC的产品也是寥寥无几(除了如巴法洛之类的日企),就连始作俑者之一的索尼也还是把HEC和ARC分开写的。

上述已提及Cat1、Cat2、Premium等都是根据带宽来划分的,那么在购买连接线之前,我们也可以自己试算一下自己的设备所需的HDMI带宽。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辨率x刷新x色深,比如1080p下60Hz刷新,8bit色深即为:

1920 * 1080 * 60Hz * 8bit * 3(乘3是因为RGB有三个通道)

但这个数据不完整,因为基于TMDS的HDMI牵扯到时序(比如含blanking intervals),具体还要看采用何种时序标准,目前主流的有CVT-R2标准和CTA-861-G标准,前者是EDID(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扩展显示标识数据))的组成部分,后者为E-EDID(前者的扩展版)。简单来说它们会通过读取内置芯片数据兼容设备,有兴趣可自行查看标准,这里不赘述。

CTA-861-G(前身EIA/CEA-861)由CTA制定,全称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即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每年主办CES展会,成员超2200家公司。

CVT-R2由VESA制定,脱胎于CRT显示器的CVT标准,后来又推出了针对LCD显示器的R2版本,即现在的CVT-R2。

这两个标准的时序方式存有差异,带宽的计算也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CVT-R2比861要小)。CTA的861主要为电视所采用(其中就包括了HDMI联盟),而VESA的CVT-R2主要用在显示器。早期的一些显卡因为TMDS采用了外部芯片,显卡驱动面板里甚至还能对其进行更改:

 

简单易懂的HDMI线材购买指南—写在HDMI2.1来临之际

题外话,不光老黄的N卡用过矽映的TMDS芯片,ATI(现AMD)也曾采购过。

 

既然861的有现成的PDF可查,所以这里就按861来计算了(VESA那边的CVT-R2虽然也是免费标准,但是需要注册麻烦。wiki上的数据是用CVT-R2参数来算的,比本文的会小一些)。

根据CTA 861的标准可查,1080p和2160p在60Hz刷新下对应的数据分别是280/45、560/90,需要把这部分也各自并入原始的横纵分辨率,而TMDS传输时有2bit的校验数据含在10bit的包内,需要排除这部分损耗,所以最终:

(1920+280) * (1080+45) * 8 bit * 60Hz * 10/8 * 3 = 4.455Gbps

(3840+560) * (2160+90) * 10bit * 60Hz * 10/8 * 3= 22.27Gbps

显然,4K 10bit的带宽已经超过了2.0的18G上限,RGB下无法满足。

另一种常见的计算带宽方式,2bit的校验数据不代入公式,而是在总带宽排除损耗部分时将其代入。

比如HDMI 2.0 18Gbps的数据带宽实际为18Gbps * 8bit / 10bit = 14.4Gbps

那么此时,(3840+560)* (2160+90) * 10bit * 60Hz * 3= 17.82Gbps

所以14.4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