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今日“天雨粟,鬼夜哭”?︱节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howmaker为什么哭 为什么古时今日“天雨粟,鬼夜哭”?︱节气

为什么古时今日“天雨粟,鬼夜哭”?︱节气

#为什么古时今日“天雨粟,鬼夜哭”?︱节气|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是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进入谷雨节气,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降水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华南地区,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秦岭-淮河流域基本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的分界线,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谷雨是“终霜”的象征,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没停止,很多地方会出现初雷。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浮萍繁茂滋长,给湖面增添了几分春意盎然;二候鸣鸠拂其羽,家燕归巢,斑鸠轻盈飘渺,鸣声响亮,提醒人们播种的欢喜雀跃;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桑葚郁郁葱葱,戴胜翩然而至。

谷雨习俗之祭海

谷雨天亦是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文日。这一新倡议的提出旨在庆贺多种语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样性,并促进六种官方语文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新闻部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内容整理自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