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龙5 4500 VS 酷睿i5 10400F综合购买价值PK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55500搭配什么主板可以超频 锐龙5 4500 VS 酷睿i5 10400F综合购买价值PK

锐龙5 4500 VS 酷睿i5 10400F综合购买价值PK

2024-01-15 0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接下来看看锐龙5 4500和酷睿i5 10400F的性能对比情况。

实战测试:千元以下最能打!锐龙5 4500完胜酷睿i5 10400F

测试平台

处理器:AMD锐龙5 4500

Intel酷睿i5 10400F

内存:威刚XPG DDR4 3600 8GB×2

主板:华硕TUF GAMING B450M-PRO S重炮手

华硕TUF GAMING B460M-PLUS(WI-FI)重炮手

显卡:RTX 3060

硬盘:WD_BLACK SN850 1TB

电源:航嘉WD600K金牌电源

操作系统:Windows 11 专业版

首先要说的是由于酷睿i5 10400F只支持DDR4 2666,所以搭配DDR4 3600内存也只能工作在DDR4 2666模式下,而锐龙5 4500则无此限制,可以开启XMP使用内存标称的最高频率。同时,使用内存XMP频率后,锐龙5 4500自动解锁功耗限制,全核频率提升至4.2GHz,性能进一步提升。

之前已经分析过,锐龙5 4500核心源自7nm ZEN2架构,在IPC方面相对第十代酷睿本来就更有优势,因此在基准测试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单核分数高出酷睿i5 10400F大约8%~12%,多线程分数高出16%~17%。ROV-Ray渲染测试中,锐龙5 4500甚至领先了32%之多,明显高出一个档次。综合基准测试和生产力测试来看,锐龙5 4500领先酷睿i5 10400F大约14.7%,基本符合领先酷睿i5 10400F一代以上的水平。

游戏性能对比方面,8款游戏中,锐龙5 4500有7款领先,领先幅度从2%~33%不等,其中《怪物猎人:世界》甚至领先了33%,可见这款游戏对于IPC和内存带宽的敏感度确实非常高,只支持DDR4 2666的酷睿i5 10400F输得不冤。《古墓丽影:暗影》《魔兽世界:暗影国度》中,锐龙5 4500的优势也都达到了15%以上。综合来看,锐龙5 4500相对酷睿i5 10400F的游戏性能平均高出10.8%,等于也是高出了一个档次。

总之,不管是生产力性能还是游戏性能,锐龙5 4500都相对酷睿i5 10400F高出10%~14%,明显是领先了一代以上。

锐龙5 4500还能超频,全核4.4GHz无压力

锐龙5 4500轻松超至全核4.4GHz,CPU-Z得分进一步提升

前面说过,锐龙5 4500支持处理器和内存全面超频,同时由于采用7nm先进工艺,在功耗和温度控制方面也表现优秀。锐龙5 4500运行Cinebench R23循环考机,核心温度最高稳定在64.3℃,峰值功率为72.199W,就算是搭配一款入门级的A320主板,供电方面也毫无压力。前面已经说过,锐龙5 4500默认最高加速频率4.1GHz,但在华硕主板中打开D.O.C.P功能使用内存XMP频率后就会自动解锁功率(HWINFO会显示Enhanced),此时全核频率直接来到了4.2GHz,比单核加速频率还高。超频方面,我们把锐龙5 4500核心电压设置为1.45V即可稳定工作在全核4.4GHz频率上,整体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当然,酷睿i5 10400F不但不支持超频,高频内存更是没戏,这方面完败。

总结:千元超甜6核U装机,锐龙5 4500更值得选择

我们针对锐龙5 4500和酷睿i5 10400F整理了两套比较常见的4500元级配置,6核处理器加上RX 6500 XT显卡已经可以在1080P下流畅运行大多数3A游戏以及运行一些轻量级的生产力工具软件,非常符合一般用户的需求。

不过,仔细比较配置可以看到,由于锐龙5 4500支持高频内存,所以可以选择DDR4 3200内存获得更高的内存带宽,游戏性能和生产力性能表现都更好。酷睿i5 10400F平台则最多只能搭配DDR4 2666内存使用,性能差距已然拉开。同时,即便是AMD平台选用了更贵的高频内存,得益于锐龙5 4500和B450主板的高性价比,装机总价依然相比酷睿i5 10400F平台有高达370元的优势(实际上酷睿i5 10400F整机价格已经远远超过4500元预算了)。所以,结论已经很明显,同价位组装家用主机,锐龙5 4500综合性能比酷睿i5 10400F高出10%~14%,价格方面优势巨大,而且主板也支持未来升级锐龙5000旗舰处理器,各方面完胜酷睿i5 10400F,当然是更优的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