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爆火后的冷思考:分享教学视频的边界在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qms3d教学视频 “挖呀挖”爆火后的冷思考:分享教学视频的边界在哪?

“挖呀挖”爆火后的冷思考:分享教学视频的边界在哪?

2023-05-28 14: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一曲“挖呀挖呀挖”的儿歌让教师上课状态呈现于大众面前,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热议的话题,赞美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人们关注的点不尽相同。

然而对于“教师是否能够拍课堂上课小视频并分享给社会大众”这一问题,争论尤为激烈——

发挥课堂视频分享优势 妥善应对潜在问题

李大雁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小学部校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课堂视频的分享有其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拍摄和分享课堂视频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将课堂实况分享给大众,教师可以吸取外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此外,课堂视频的传播还能让其他教师了解到同行的教学案例,为他们提供沟通、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此外,课堂视频分享还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拍摄并分享优质课程,可以让那些位于偏远地区、资源匮乏的学校和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样一来,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当前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其次,教师分享课堂视频有助于提高教育的透明度。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师的误解和不信任。通过分享课堂视频,教师可以主动向社会展示他们的教学成果,让家长和社会了解课堂的真实情况。这样一来,家长和社会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教育工作,增进彼此的信任。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家长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当家长和社会看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辛勤付出,便能更加理解和支持教育工作,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教师拍摄和分享课堂视频可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家长可能会过度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对教师进行无理指责。另外,教师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可能会过分追求形式化的表现,忽略教育的本质。

因此,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这些潜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

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如何合理拍摄和分享课堂视频,掌握课堂视频拍摄的技巧,提高课堂视频的内容与表现方式等各方面的质量,以及如何处理网络舆论风险。这样,教师在分享课堂视频的同时,也能够避免课堂视频分享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应对教师保持尊重,理性看待课堂视频,从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和支持教育工作,不盲目跟风、抹黑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建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基础上,课堂视频分享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课堂视频的拍摄和分享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敢于拥抱这一变化,充分利用课堂视频这一手段,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透明度。然而,我们也应关注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只有在充分发挥课堂视频分享的优势,同时妥善应对潜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利用这一手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教室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不是电影片场

纪圆北

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小学新城校区高级教师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教师更应谨言慎行。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声,录制小视频丰富业余生活,刷刷小视频调节生活节奏。自媒体不仅可以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分享生活和感悟,还有一些人投入到了自媒体的运营中,并以此获取收益,甚至以此为职业谋生。而教师是以教育为生的一份职业,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全方面地培养学生。

从上课拍视频或直播的受众群体上来看,如果受众是学生或者教师,比如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比如优秀教师示范课,比如电视台直播课等,那么,上课拍视频或直播都是应当且必需的。这样的视频和直播是为了把教学内容或方法进行分享,并且有利于同行学习、研究,还能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往往各级教育部门还会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录制、课程直播、资源提供和线上教学指导等,并且组织教师以多种方式广泛参与观看和学习。当然,这些视频或直播仅仅是作为教育教学使用,受众群体是相对固定的,并没有任何商业用途。

但是,近来看到网上有一些老师拍的自媒体短视频明显变了味,这些短视频通常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火起来,其目的也是博取眼球,赚取流量。某些短视频内容中会有各年龄段的学生出镜,并且形式多种多样,有老师带着唱歌跳舞的,有排着队回答问题的,有在教室里坐着站起来朗诵的。从拍视频的角度来说,一条视频的拍摄并不容易,需要写台词,需要学生配合反复排练,甚至最后需要摆拍。然而,教室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电影片场。如果老师把时间精力都用在拍视频开直播,博流量赚点赞,哪还有心思进行教学吗?教师做个人自媒体,不应利用学生群体和课堂来展现,更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作为老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不能为了流量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更不能发布一些错误导向的视频。如果教师作为个人或配合学校,不以营利为目,分享教育教学经验,或者制作一些正能量、有价值的作品,比如配合预防校园暴力霸凌宣传、鼓励学生身心健康等短视频,并且不影响本职的线下教育工作,一心为教育事业,是可接受的。虽然在互联网时代,快餐文化让社会的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但教师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毕竟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课堂不是“秀场” 教育不能“彩排”

闫伟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房山分校副书记

在学校,教师最愿意看到的是生动活泼、真实成长的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都牵动着教师敏锐的神经。这背后充满了故事、生机和未来,考验的是教师的基本功——教育观察的能力。

倘若班里有人来听课,孩子们立马“支棱”起来,小腰板儿挺得直直的,手举得高高的。他们知道老师们需要什么,全意迎合,热热闹闹。胆小的孩子不说话了,课堂成为爱发言孩子的舞台。这不是真实的学习过程,真实的学习是态度和价值观的展现,是知识的联结、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具身的交互,是听、说、读、写、算诸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没有学生成长的教育是无效的,它没有意义且荒废了时光。

如果在教室放置一架摄像机,教师多少有些紧张,而且一部分的精力会被“摄像机”消耗,观察学生、聆听学生的精力就被占用了一部分,无疑耽误了教学的有效时间,影响了对学生状态的观察判断,延误了教育时机。另一种现象是课堂成为“秀场”,呈现的是老师巧夺天工的设计、天衣无缝的过场、妙语连珠的提问、精彩绝伦的结尾,课堂哪有这么完美?这些是提前设计、提前彩排的结果,然后教师唱一出流光溢彩的独角戏。这样的教学的目的何在?当然,这不是普遍的现象,没有学生主体投入的教育为无效,它没有价值且荒废了资源。

所以,教育不能“彩排”,课堂不是“演出”。教育过程本身是瞬息万变的,需要教育智慧的随机应变。教育现场不能复制,每一个教育事件都有其特殊性,处理的方法各有不同。学生已经知道老师要“出什么牌”了,如同知道了考题,还有什么作用。最为重要的是,教育容不得半点虚假。稍有不慎,学生就学会道德表演、态度表演、情感表演、智力表演,课堂成为虚幻的“秀场”。

课堂当然是开放的,但不能断章取义地挂到网上“示众”,“看客”们或沉默或臧否,各种力量搅动纷争,这对教育高质量发展没有价值。教育需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给孩子以适度的空间和真实的情境,不能产生攀比之心、虚荣之心、浮躁之心。教育需要一份沉静,教师是引路人,要志存高远、甘于寂寞、不畏浮云遮望眼,要把学生放到课堂的“正中央”,自己隐于幕后。课堂教学需要真正的批评,老师也会悄悄录个像,这是为了研究、改进、提升,不是为了提高“人气”。

总之,课堂是生成之地、成长之地,会有润物无声的滋养,会有雷霆万钧的冲突,会有恍然大悟的领会,会有黯然失落的忧伤,这些都是教育过程中应有的样态。要让教育真实地发生。课堂不是“秀场”,不能进行变样的作秀表演。

策划:张广林

编辑:张秋颖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