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阵容「缩水」、玩家问题不断,全新 PlayStation Plus 会员值得订阅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s游戏库已购买内容被加锁怎么办 游戏阵容「缩水」、玩家问题不断,全新 PlayStation Plus 会员值得订阅吗?

游戏阵容「缩水」、玩家问题不断,全新 PlayStation Plus 会员值得订阅吗?

2024-01-05 07: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8 年 1 月,微软公布了一件大事:在未来,旗下第一方游戏工作室的所有新作,都将于发售当日同步登陆旗下的游戏订阅服务:Xbox Game Pass。

自此之后,微软就一直朝着这个赛道不断发力;为了缓解第一方阵容孱弱的问题,他们祭出了一系列大手笔的工作室收购;而众多独立游戏 —— 甚至是第三方大作 —— 的首发加入,也让 Game Pass 逐渐在玩家们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毫不夸张地说,Game Pass 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一部分玩家(例如我)的消费习惯;我身边甚至有不少之前只玩任天堂或 PS 系主机的朋友,也被这一服务吸引,购入了 Xbox Series S。

要说订阅制服务能成为玩家选择主机的理由,可能现阶段还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模式有着实实在在的优点:新入坑的玩家和轻度玩家们,可以用更少的钱玩到更多好游戏;而对核心受众和忠实玩家而言,除了省钱,也能藉此接触到一些从未尝试过的、不同类型的游戏作品,大大扩展了游戏的选择面。

作为 Xbox 最大的直接竞争对手,索尼显然从中嗅到了一丝危机感。

毫无疑问,PS4 就是上世代的绝对王者,这一仗赢得太简单、太轻松;如今恰逢新世代的到来,如何应对微软另辟蹊径的打法,已经是摆在索尼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题。

尽管 ​SIE 的现任总裁 Jim Ryan 曾经 公开质疑过 Game Pass 类模式的可持续性,并表示索尼的「大规模、高投入」式独占作品并不适合首发即加入订阅服务;但对 PlayStation 而言,订阅服务却并非是什么新鲜事物

早在 2014 年,索尼就已经面向北美市场推出了 PlayStation Now;这是一项云游戏服务,提供了上百款 PS3 游戏可供云端串流。虽然在早期还只能租用单款游戏,不过索尼很快就转向了订阅制方案,每月 19.99 美元(后续降价到 9.99 美元),订阅后可以任意串流库中的游戏。

后续 PS Now 的库中追加了 PS4 游戏,并从 2017 年起允许订户将 PS4 游戏下载到本地游玩,每月都会有新作进库和离库,其中还不乏第一方独占作品。

从模式上来说,除开没有首日新作的加入,它和 Game Pass 其实已经非常相近了。

可能是受服务器部署区域的限制,PS Now 至今仅在欧美和日本等地区上线,于是索尼又将目光瞄向了更多用户订阅的 PS Plus;先是为 PS5 玩家免费提供包含数十款 PS4 游戏的「PS Plus 精选集」,后续又让部分第三方 —— 甚至第一方 —— 作品首发即会免…… 如今来看,这些操作很可能就是在试水。

2021 年末,有消息称索尼要对 PS Plus 会员资格进行「升级」,并将 PS Now 整合进 Plus。这一传闻终于在今年三月被索尼证实,正如很多人所知道的那样,新的会员资格分为了三档;不仅将「游戏库」的概念引入到了 PS Plus 中,还提供了更多额外福利。

新的会员服务已经于 5 月 24 日在亚洲地区 (不含日本) 率先上线,我也在第一时间升级到了最高档位。

全面拥抱订阅制的索尼,在解题思路上会有什么异同之处?目前服务的体验如何?借着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目前的使用感受;也希望能为犹豫是否要订阅的你,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数百款」游戏任意玩

正如上文所述,新推出的 PS Plus 服务分为三档;其中第一档服务被称为「基本」(Essential),权益和过往的 PS Plus 完全一致,包括网络联机、每月会免游戏、云存档、PS5 的「游戏帮助」功能等。原有的会员用户,也都会被自动迁移到这一档位。

而大家最关心的,想必还是第二档会员「PS Plus 升级」(Extra);只要订阅这一档会员,除了能享受所有「基本」会员的权益,还可以随意下载游玩「数百款」PS4 和 PS5 游戏。官方称之为「游戏目录」。

究竟有多少款游戏?

在我此前收到的宣发邮件中,官方曾表示目录中的 PS4 和 PS5 游戏多达 400 款。

这一数字可以说是相当可观了,哪怕和目前的 Game Pass 比,也丝毫不落下风。

但是,官方在后续的宣传中又将文案改为了「数百款」——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目录里的游戏,到底有多少款?

说明一下,我是在港服办理的会员,若未特别注明,下文中的内容都以港服为准。

由于某些未知原因,PS App 和官网上的游戏列表都缺失了部分游戏,还有一些游戏似乎又在撰稿时被移出了目录。

根据我自己的最后一次统计,该目录当前在 PS5 上列出的游戏,共计 236 款。

这一数字显然明显低于最初「400 款」的说辞,而且实际上 236 这个数字也是不准确的。港服有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部分游戏的不同语言版本会在商店中被分为两个商品,这一问题如今延续到了 PS Plus 的游戏目录中。

以《最终幻想X | X-2 HD 重制版》为例,本作的中韩文版、英文版、日文版,就在列表中被分为了三个游戏:

还有一些游戏,虽然语言不分版本了,但 PS4、PS5 版又被分成了两个单独的图标;像是《神力科莎:争锋》《幽灵行者》《WRECKFEST》等,都属于这样的情况。

这类「滥竽充数」的游戏说多不多,但也的的确确影响了准确性。

为了排除这些「影分身」的干扰,我又遍历了一遍 PS5 上的目录,找出了 14 款有着重复图标的游戏,重新计算后得到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219 款。

当然,最重要的从来不是数字,而是游戏阵容本身是否足够有吸引力;毕竟,要是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哪怕往列表里塞上几千款游戏,怕是也无法勾起任何订阅的欲望。

那么,这个目录中的游戏阵容,整体质量如何?

这恐怕是一个我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原因也很简单:众口难调嘛。一个人爱得不行的作品,很可能就踩中了另一个人的雷区;我也没法保证你一定就会对现在的阵容感到满意。

这 219 款游戏,我也无意一个个在这篇文章中列出来,因此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客观地去描述目前目录中囊括了什么样的游戏。

我将这些游戏大致分为了下述几类:

第一类:来自 PlayStation Studio 的第一方作品

在很多玩家的心目中,PS 的第一方独占往往都是高质量的代名词;很多人选择购买 PS4 和 PS5 的原因,想必也有这些作品的一份。

而在这个目录中,它们同样是最受瞩目的存在,其中就有包括《死亡回归》《恶魔之魂 重制版》这样的 PS5 独占游戏;以及《蜘蛛侠:迈尔斯·莫拉莱斯》《死亡搁浅》《对马岛之魂:导演剪辑版》等同时登陆 PS4 和 PS5 的作品。

上述的这些都称得上是近年来 PS 平台的热门大作,此外,你也能玩到多款 PS4 世代的经典第一方作品;像是《地平线:零之曙光》《战神》(2018)《血源诅咒》《重力异想世界 2》《汪达与巨像 重制版》等。

第二类:日式游戏

除了第一方独占,日式游戏同样是吸引国内玩家选择 PS 的重要理由。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 Square Enix 了,光是一个《最终幻想》系列,他们就为这个目录贡献了好几款游戏,从 7、8、9 到《X | X-2 HD 重制版》和《XII:黄道年代》 ,可以说是囊括了整个 FF 系列在 PS 平台上的高光时刻。

除此之外,SE 还贡献了《最终幻想 15》,两部 FF 外传作品,以及《星之海洋:初次启程 R》,可以说撑起了整个目录中日系作品的半壁江山。

除了各种 FF,目录中为玩家熟知的 JRPG 可能就只剩下《伊苏 VIII》和《新次元游戏 战机少女VII》了。非要说的话,LEVEL-5 将带中文的《妖怪手表 4++》和《妖怪学园 Y》也都搬了上来。

其他类型的日系作品包括《真三国无双 7:帝国》,万代南梦宫贡献的《火影忍者 终极风暴 4》和《灵魂能力 6》,还有《血污:夜之仪式》《银白钢铁伊克斯》等。

看到上面「半壁江山」这四个字,你应该多少也明白了一些;平心而论,现在整个目录的日式游戏阵容确实不算丰富,收录的作品也并没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令人喷饭的是,连《LEFT ALIVE》和《巴兰的异想奇境》这种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雷作,居然也出现在了目录里面…… 难道这就是收录了这么多款 FF 的代价吗?

第三类:独立游戏佳作

第三类作品是收获了好评无数,创意出众的独立佳作;例如《星际拓荒》《空洞骑士》、《神之亵渎》《奇妙逃亡》等。

整个目录阵容里值得一试的独立游戏当然不止这些,数量上还是较为丰富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乏《人类一败涂地》《胡闹厨房 2》《胡闹搬家》等适合本地多人游玩的派对类游戏。

第四类:3A 大作及中等预算作品

就当下的目录列表而言,第三方 3A 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多,但也有一小批近几年问世的 3A 级大作和中等预算作品。

这里面包括近几年最好的漫改游戏之一《漫威银河护卫队》、令超自然现象和怪谈爱好者大呼过瘾的《控制 终极版》,以及极度考验操作和反应能力的《幽灵行者》等。上述的作品均同时提供了 PS4 和 PS5 版。

近期刚刚发售的《影子武士 3》这次也入库了,其他年头比较新的游戏还包括《NBA 2K22》《观察者:系统还原》《真人快打 11》《狙击精英 4》《赏金奇兵 3》等。

另外,我注意到目前的阵容中收录了不少竞速类游戏。除了上文中有提到的《神力科莎:争锋》《WRECKFEST》以外,《赛车计划》的 2 和 3,以及《RIDE 4》《WRC 10》、《MXGP 2021》等作品也有出现。由于我个人对竞速游戏的兴致不大,这些作品的整体素质如何,还是交给爱好者们评判吧。

非要说的话,整个目录里最重量级的 3A 大作,当属《荒野大镖客:救赎 2》。尽管这已经是一款 2018 年的游戏,但整体素质依旧过硬。

第五类:Ubisoft+ Classics

可能是为了配合即将在 PS 平台上线的 Ubisoft+ 订阅服务,育碧愣是弄了一个叫做 Ubisoft+ Classics 的玩意。

官方把它描述成了赠送给二档和三档 Plus 会员的「订阅服务」,但它和 Game Pass 与 EA Play 之间的关系完全不一样,你也不能单独订阅 Ubisoft+ Classics。

实际上,它就是把育碧这次加入 PS Plus 游戏目录的作品打了个包,单独做了个分类而已。这些游戏也是会被算到目录总数里的。

这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刺客信条:英灵殿》,但剩余的作品…… 基本上都有些年头了。

据育碧官方所述,在今年年末之前,Ubisoft+ Classics 所包含的游戏会被扩充至 50 款。希望其中能多出现一些近两三年来的作品吧。

下载、安装与游玩体验

看了上面的分类,相信各位对目录中的游戏阵容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既然解决了有无问题,接下来要聊的就是好不好用了。

首先是直接在主机上浏览游戏目录的体验。在 PS5 上,只要将光标移到最左侧的 PlayStation Plus 区域,就可以看到访问「游戏目录」的入口:

等等…… 为什么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入口?

其实这俩入口虽然图标一样,名字一样,作用却大相径庭。点开第一个,随即显示的是所有游戏的列表;而选择另一个入口,则会调出基于游戏类型进行分类推荐的页面。

每个游戏列表都支持二次排序和筛选,操作方法和功能与 PS5 上的商店基本一致。

点开列表中感兴趣的游戏后,会发现在购买按钮的左侧已经出现了一个带有会员符号的「下载」按钮。

这些游戏的实际体验,和购买的或是之前会免领取的作品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经过测试,如果在游戏过程中断网,游戏并不会被强制退出;已经下载的作品,也可以正常启动。

如果你的帐号在 PS5 上启用了主机分享,同一台主机上的其他用户可以游玩你下载好的游戏。

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查找「游戏目录」中的作品,直接在 PS Plus 的界面上选择搜索即可;系统会优先在前排显示来自 PS Plus 订阅资格的游戏内容。

和 Game Pass 一样,「游戏目录」中提供的作品大多都是不包含 DLC 等额外内容的版本。但和 Game Pass 不同的是,如果你打算买下其中的某一款游戏,或是想购买游戏的 DLC,目前均无法享受额外折扣。

对于 PS4 玩家而言,你会发现主页上多出了一个名为「PlayStation Plus Games」的图标;这个图标所承担的作用和 PS5 最左侧的 Plus 区域一致,基本功能都大同小异。

唯一的区别是,页面布局采用了和 PS4 商店相同的纵向排版,从 PS5 的从上到下变成了从左到右。

二者之间仅仅只是布局方式的差异,没有好坏之分;进入具体的游戏列表后,也同样可以进行二次筛选。

下载和安装的流程也完全一致,在此不多赘述。帐号将主机认证为常用 PS4 后,同一台主机的其他帐号也可以启动这些游戏。

前面有提到,「游戏目录」中的作品大多不包括 DLC,但也有几款游戏是自带 DLC 的完全版,如《最终幻想 15 皇家版》《漫威蜘蛛侠 年度版》《四海兄弟 III:最终版》等。

有订阅了会员的 PS4 玩家反映,在 PS4 上这些游戏的 DLC 虽然可以成功安装,但进入游戏后却无法识别;而进入「已安装的追加内容」界面查看时,会发现 DLC 前都出现了一个锁头,即便修复凭证也无济于事。

为了验证这一状况,我在 PS5 与 PS4 上都下载了《四海兄弟 III:最终版》和《漫威蜘蛛侠 年度版》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的确如此。PS4 上《四海兄弟 III:最终版》里的付费 DLC 都显示了锁头,而 PS5 上并没有出现这一状况。

在《漫威蜘蛛侠 年度版》中,尽管我已经将剧情推进到了可以解锁 DLC 的进度,但在安装了所有 DLC 的前提下,PS4 上的 DLC 内容依旧无法访问。同一个存档,在 PS5 上就可以正常显示相关内容。

PS5 上可以正常读取 DLCPS4 上无法选择相关内容

对于 PS4 玩家来说,这个 Bug 还是非常要命的,希望索尼能够尽快修复。

至于移动端,索尼现阶段并没有像微软那样,为 Game Pass 单独开发一个 App;「游戏目录」的浏览和作品的远程推送下载,都可以在 PS App 中进行。

只不过,目前移动端的体验还有一点小 Bug;如果你现在打开 PS App,切换到 Store 页面,映入眼帘的会是新版 PS Plus 的宣传头图;但按了下方的「查看更多」之后,跳转到的页面中却没有任何与新版会员有关的内容。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先切换到上方的「定期服务」这个 Tab,然后选择「了解更多」;或者按下右上角的 PS Plus 图标,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把你带到新的会员界面。

从体验上来说,PS App 上提供的筛选和排序功能,比主机端还要丰富;例如它支持按照下载次数排序,还可以筛出目录中支持 PSVR 的游戏。但在本文截稿时,有少数几款游戏虽然能在主机上正常领取下载,却没有在 App 的列表中出现,例如《妖怪学园 Y》。

另外,如果打算让主机远程下载游戏,有一点需要注意:PS App 目前不支持一键推送下载,在商品页面按下「添加到内容保存库」之后,需要再点一次「下载至主机」才可以。

最后要重点批评一下网页端,目前网页端的商店还没有一个专属的新版会员区域,也没有单独列出收录于「游戏目录」中的作品。而 PS Plus 官网的「所有目录游戏 A-Z」页面,居然真的只是一个单纯的文字列表,无法直接跳转到商店进行下载。

不过,如果你已经知道某款游戏加入了「游戏目录」,是可以在对应游戏的商店页面中进行领取的。

「高级」会员的额外福利

至此,我已经介绍完了这次新版会员中最重要的改变。不过别忘了,在「升级」会员之上,索尼还安排了一档更高级的会员资格 ——「高级」(Deluxe)。

不得不说,这次索尼为新会员服务安排的译名真的很拗口(「升级到『升级』会员」,多念几遍试试);然而在欧美和日本地区,这档会员还有一个更具王霸之气的名字:「尊贵」(Premium)。

对于这个定价最贵的「尊贵」会员,索尼本来的计划是将 PS Now 和 PS Plus 合二为一,整合串流 PS3 和 PS4 游戏的权益;然而正如我在开头提到的那样,PS Now 原本面向的地区就是有限的,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亚洲地区从来都不在服务范围之内。

因此,对于最早上线新会员的亚洲市场,索尼只得拿掉串流服务,将头衔改成了听上去不那么尊贵的「高级」了。

不过正因为此,港服第三档会员的定价也要比欧美日的定价更低一些。

和第二档「升级」比较,「高级」会员除了能玩那「数百款」PS4 和 PS5 游戏,还增加了两个特权:一是某些游戏提供了数小时的试玩,二是可以下载一些「经典游戏」。

乍听上去,这两项额外权益更像是针对 PlayStation 的忠实玩家所设计的,和「升级」会员所带来的畅玩游戏福利相比,吸引力并没有那么强。

所以,在没有串流游戏的前提下,这两项特权的表现是否足以值回票价?

游戏试玩

顾名思义,「高级」会员可以在有限时长内试玩一部分 PS4 和 PS5 游戏,试玩时长目前为 2-5 小时不等。

和我们通常熟知的「试玩版」不同,这些作品实际上都是完整版的游戏,只是加上了时间限制而已,并没有在内容和进度上额外设限。理论上来说,只要你能做到,一路打到通关也是可以的。

目前支持试玩的共有 14 款游戏,面向的平台和试玩时长如下:

《地平线:西之绝境》(PS5 / PS4):5 小时《赛博朋克 2077》(PS5 / PS4):5 小时《农场模拟器 22》(PS5 / PS4):3 小时《十字军之王3》(PS5):3 小时《神秘海域:盗贼传奇合集》(PS5):2 小时《小缇娜的奇幻之地》(PS5 / PS4):2 小时《ELEX II》(PS5 / PS4):2 小时《Hot Wheels Unleashed》(PS5 / PS4):2 小时《WWE 2K22》(PS5 / PS4):2 小时《MotoGP 22》(PS5 / PS4):2 小时《生化变种》(PS4):2 小时《乐高都市:卧底风云》(PS4):2 小时《餐尸冒险饭》(PS4):2 小时《邪恶国王与出色勇者》(PS4):2 小时

打开这些游戏的商品页面,就能看到下载试玩的按钮了,页面上也会写明可供试玩的时间长度。

不过我还是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首先《赛博朋克 2077》没有出现在 PS4 上的试玩目录中,在 PS5 上则无法正常下载试玩版。

然后是《小缇娜的奇幻之地》,尽管 PS5 的试玩目录里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次世代「增强版」的商品页面上没有试玩的下载按钮,只有 PS4 版可以在 PS4 上下载试玩。

关于前者,我已经联系了索尼客服,目前尚未收到回应;而后者似乎是港服独占的 Bug,只能静待修复了。

打开这些试玩游戏时,系统会先弹出一个提示,告诉你剩余的试玩时间还有多久。

但在正式进入游戏之后,这个倒计时就再也看不到了。本来我以为索尼会利用 PS5 的活动功能卡来显示剩余时间,然而并没有;只有在剩余时间小于 30 分钟的时候,系统才会弹出通知。这也为试玩游戏的体验过程带来了一丝不便。

根据测试,同一款游戏的 PS4 和 PS5 版,试玩时间是分开计算的;而如果已经在 PS4 上消耗了一部分游戏时长,在 PS5 上打开该作品时,试玩时间不会从头算起。

和「游戏目录」中的作品不同,这些试玩游戏同一台主机上的其他帐号无法打开,而且要求全程联网。如果在游戏过程中断开网络连接,一小段时间后游戏将自动暂停并退回主页;此时再试图打开游戏,则会弹出「未连接至网络」的错误提示。

另外,这些游戏都是可以正常获得奖杯的,奖杯信息也能同步至 PSN,可以为帐号积攒经验值。依靠继承 PS4 版存档,我在试玩有效期内就已经拿到了《神秘海域:盗贼传奇合集》过半的奖杯。

要是心意已决,打算把游戏给买下来的话…… 特殊优惠目前是没有的,不过你在试玩过程中的存档和奖杯都会留存,未来可以直接继承到正式版当中。

经典游戏和重制版游戏

作为另一项额外权益,索尼为高级会员准备了更多「经典游戏」可供下载。这些「经典游戏」包括两类,第一类是 PS1、PS2 和 PSP 游戏;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重制版」或是「复刻版」,而是通过模拟器的方式在 PS4 和 PS5 上运行。你大可将它们视为官方模拟器。

这一批游戏目前有 17 款,具体列表如下:

《捉猴啦》(PS1)《全民高尔夫》(PS1)《虹吸战士》(PS1)《荒野兵器》(PS1)《Jumping Flash!》(PS1)《I.Q. 方块》(PS1)《奇异世界:阿比历险记》(PS1)《铁拳 2》(PS1)《爆钻小英雄》(PS1)《百战天虫之末日浩劫》(PS1)《百战天虫:世界派对》(PS1)《玩具总动员 2: 巴斯光年大营救!》(PS1)《无限回廊》(PSP)《杰克与达斯特 旧世界的遗产》(PS2)《Jak II》(PS2)《Jak 3》(PS2)《Jak X:战斗赛车》(PS2)

这些游戏中《Jak》系列早已登陆港服,而 PS1 和 PSP 的官方模拟器,则是第一次在 PS4 和 PS5 上出现。

就功能而言,这个官方模拟器还是较为完备的;它支持相当实用的「倒带」功能,十分适合一些难度较高的老游戏。此外,快速存档、多档位保存、画面滤镜等功能也没有缺席。

而且,这次索尼还为多款第一方游戏追加了奖杯支持,包括《虹吸战士》《捉猴啦》等,而且因为这次多了倒带功能,有些看似条件苛刻的奖杯,也可以较为轻易地拿到。

但游戏的实际模拟效果,就有些…… 不敢恭维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索尼为自己的绝大多数第一方 PS1 游戏,都选择了 PAL 版本的镜像文件。

在数字高清信号普及的今天,对 NTSC 和 PAL 这两个名词,我们恐怕已经十分陌生了。简而言之,这是两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由于二者之间无法互相兼容,设备和内容都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这也是早期的游戏机普遍「锁区」的原因之一。

对于游戏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 NTSC 制式电视机的刷新率为 60Hz,而 PAL 则为 50Hz。这也就意味着,PAL 版的游戏帧率通常都要低于 NTSC 版本;60 FPS 的游戏会变成 50 FPS、30 FPS 的游戏会变成 25 FPS,以此类推。

「数毛社」Digital Foundry 的成员 John Linneman 测试了数款采用了 PAL 版本的 PS1 游戏,结果证明和 NTSC 版相比,帧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以《捉猴啦》为例,这款游戏的官方模拟器版,在 PS5 上只能以 25 FPS 运行。

来源:Digital Foundry

不仅帧率打了折扣,索尼的这一举措还带来了其他副作用。PS5 和 PS4 最低支持输出 60Hz 的视频信号,但这些 PAL 版游戏都是为 50Hz 的显示设备开发的;游戏的帧率无法再和刷新率构成整数倍关系,帧速率生成不稳定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这些问题带给玩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游戏玩起来不够流畅跟手,操作出现粘滞感,动作看上去也慢吞吞的。根据 John 基于同一 Demo 场景的测试结果,和 NTSC 原版相比,PS5 上的这个「高级」会员版《捉猴啦》拖慢了 17%。

就在我接近完稿的时候,索尼为部分第一方 PS1 游戏推送了补丁,声称「提升了 PAL 的输出效果」;但根据 John 的分析,这一批补丁实际上只是通过帧混合的方式,对游戏画面进行了后期补帧,试图让画面看起来更流畅。

帧混合的原理是这样的:前后各取一帧,对这两帧的图像进行复制,调整透明度为 50%,而后再将这两帧复制的图像进行相互叠加。

来源:ACFun 我嘞个老Fe(ac14085715)

对游戏画面进行这样的操作,显然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且,帧混合也有着一个非常明显的副作用,那就是画面上会出现残影,严重影响观感 —— 由此看来,就连这个「标」,索尼好像都没治理好。

来源:Digital Foundry

不过,其他的第三方作品,例如《铁拳 2》以及《巴斯光年大营救!》,都是帧率较为正常的 NTSC 版本。

这一批 PS1 和 PSP 游戏,3D 模型的渲染分辨率都得到了提升,不过 2D 贴图的分辨率没有任何变化。以目前唯一支持中文的《无限回廊》为例,虽然游戏中的建模画面看上去确实高清了不少,但作为 2D 贴图的中文字幕在拉大之后就有些难以阅读了。

虽然该模拟器在设置中提供了数个不同的缩放选项,但目前所谓的「1:1」和「方形像素」都只是将画面压扁了而已,并没有真正还原 PS1 游戏应有的分辨率。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样的情况居然同样发生在了 PSP 模拟器上。

大家都知道,PSP 采用的是一块近似于 16:9 比例的液晶屏;但在《无限回廊》中,选择「1:1」这个缩放选项,居然也会将画面压窄。而且,作为一款 PSP 游戏,设置中却出现了 PS1 模拟器里的「复古经典」扫描线滤镜,实在是令人摸不着头脑。

请问各位,这样的画面,看上去像是和 PSP 1:1 吗?液晶屏幕哪来的扫描线?

综上所述,无论是索尼对 PS1 游戏镜像的选择,还是模拟器的一些功能特性,目前都还存在着难以忽视的缺憾。

至于第二类「经典游戏」,实际上就是重制版游戏。

这其中包括《乐克乐克重制版》《啪嗒砰重制版》《最后生还者 重制版》等第一方独占作品,以及《乐高哈利波特合集》《生化危机 重制版》《无主之地 帅杰克合集》等第三方游戏。

这个被索尼划出来的「重制版」分类,也在会员资格正式上线后备受争议。其中一个原因,是在 5 月 16 日索尼先行公布的名单中,这个列表中的很多游戏,都被列为可供第二档「升级」会员下载游玩的作品。

但当新会员上线后,玩家们却发现必须升到最贵的「高级」会员才可以玩到,不免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另一个原因是,索尼对于「重制版」这个概念,并没有给出一个十分确切的定义。按照索尼在 PS Blog 等处的官方解释来看,之所以有一部分游戏被列为「重制版」,是因为它们原先在 PS3 平台发售:

但要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乐克乐克》《啪嗒砰》这种 PSP 游戏的重制,以及《重力异想世界》的 PS4 版本,也变成了只有「高级」会员才能游玩的作品?

如果 PSP、PSV 游戏的重制也要被算到这个特殊列表中,为什么同为 PSV 的《撕纸小邮差:拆封》,却可以在「升级」会员的「游戏目录」中找到?

再举个例子,《火线迈阿密》登陆 PS4 仅仅只比 PS3 晚了一年左右,甚至还支持索尼自己推出的 Cross-buy 服务,只要买了其中一个版本,就可以自动获得剩余的两个版本。

但这款游戏却被索尼视为「重制版」,如果只是因为发售的时间差,说实话真的没有什么道理。而且 2015 年同步推出 PS3 / 4 / Vita 版本的《火线迈阿密 2》,只需要「升级」会员就可以游玩。

在我看来,这个分类其实根本没必要存在;现在这个「重制版」的目录,所有收录作品加在一块也只有 35 款而已,其中很多还是打折常客,买下来都不会肉痛。

与其强行用这种方式让「升级」和「高级」会员拉开差距,不如干脆将它们全都放在游戏目录中撑撑门面,毕竟,只是为了这些重制就咬牙上「高级」会员的玩家,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让老用户挠头的升级策略

上面说了这么多,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价格环节。那么,这次的新会员服务,究竟要多少钱呢?

首先,继承了原版 PS Plus 权益的「基本」会员,价格上和原先的 PS Plus 也保持了一致;港服定价均为 48 港币 / 月、128 港币 / 季度、308 港币 / 年。

目前已经订阅了 PS Plus 的用户,都会被自动转移到这一档会员。

至于剩下的两档会员,情况就稍显复杂了。如果你之前没有订阅过 PS Plus 或是已经过期了,那么直接参照索尼官方的定价即可。

任意畅玩数百款 PS4 / PS5 游戏的第二档「升级」会员,港服的定价是 75 港币 / 月、215 港币 / 季度、515 港币 / 年。

在「游戏目录」的基础上追加了游戏试玩、经典游戏以及重制版游戏库的第三档「高级」会员,定价则为 85 港币 / 月、239 港币 / 季度、599 港币 / 年。

而如果你已经是 PS Plus 订户,想要尝试「升级」或「高级」会员,那么你只能选择将现有的服务进行升级。

按照索尼目前的升级规则,若现有的「基本」会员想要升级至更高等级的会员计划,则必须将剩余的有效期限全部升级,并一次性缴纳升级差价。

也就是说,如果你此前的 PS Plus 会员还剩一年零三个月到期,那么你只能将这一年零三个月的会员全数付费升级,不可以自选时长,不可以按月或者年支付升级费用。

光这一点就已经相当不人性化了,但我们都没想到,索尼的操作还能更「骚」。

会员首发当日,有网友发现,如果玩家是在 PS Plus 会籍打折时办理的会员服务,那么索尼在计算升级差价时,会让玩家将当时省下的钱再补回来。

为了便于理解,我以一个还有 365 天会员资格的帐号为例;这个帐号在一年前以折后 205 港币的价格办理了一年 PS Plus 会员,现在想要升级到「高级」会员。

按照我们正常人的逻辑,二者之间的升级差价应该是 599 - 308 = 291 港币。

但索尼当时的计算方式,是用「高级」会员的年费价格,减去打折时购买会员的价格;于是实际的升级金额变成了 599 - 205 = 394 港币。当时以为享受到了优惠,结果现在全都得吐回来。

这样的操作着实震惊了海内外网友,毕竟从来没有过任何一家公司是如此计算升级差价的。

24 号下午,有人在 B 站上传了自己当日与 PS 香港客服的电话录音,电话另一头的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折扣时买的会员,需要补到原价才可以进行升级」。

无独有偶,25 日 VGTime 网友「星術」晒出了他收到的 PS 香港支持团队的回信。对于他的疑问,支持团队在信中的解答是:「如果您需要升级至第二档或第三档次的高级会籍时,需要先将以往折扣差价补回正常价格」。

这样的回应,自然在网络上激起了掀然大波。尤其是那些趁着打折叠加了很多年 PS Plus 会员的人,他们大多都是 PS 系主机的忠实玩家,因为实际需要,会在价格便宜时多订阅几年;未曾想到,因为这两项规则,他们需要一次性补齐上千港币才可以升级会员资格。

而由于 PS 商店的余额有 1700 港币的最大限额,因此那些动辄要补两三千甚至五六千的人,甚至无法使用支付宝进行付款。

也许是迫于舆论压力,索尼在 5 月 26 日的凌晨一点左右悄悄修改了差价算法,许多人的升级定价一下子便宜了几百甚至几千。

随后,面向美洲用户的推特客服帐号 @AskPlayStation 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在升档时错误计算了玩家应该缴纳的费用,将这件事情定性为「技术错误」,并称将向受影响的用户提供退款。

截至本文完稿,PlayStation 香港的官方帐号均未发布相关致歉信息,我作为之前在折扣期间办理了会员,并在 24 日当天缴纳差价升级了会员的用户,目前也没有收到任何的退款。

该不该订阅?哪一档更划算?

文章看到这里,索尼这次交上来的答卷如何,想必你也有了自己的判断。

和 Game Pass 靠十元三个月疯狂拉新不同,新 PS Plus 没有做首月优惠、没有试用期,甚至在正式上线前的宣传都相当低调。对于一个可能影响整个 PlayStation 未来走向的服务而言,索尼这样的表现甚至平静得有些奇怪了。

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可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索尼根本没有准备好。

为了撰写这篇体验报告,我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关注着其他玩家的反应和吐槽;而在不断地测试和复现问题的过程中,我失望的情绪也越来越深。

虽然我做好了会遇到问题的心理准备,但这几天的经历,还是让我有种当了次小白鼠的感觉。亚洲地区的率先上线,难道就是付费内测吗?

单就游戏阵容而言,在这个第一方 PS5 游戏原价全线 70 刀、降价幅度相对较慢的情况下,这次的会员服务确实降低了入坑的门槛。而对于一些玩法或者模式较为新颖的作品,借助新的会员服务,应该也能吸引到更多的玩家。

例如《死亡回归》这款作品,我一直都有尝试的欲望,但对于一款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喜欢的作品而言,568 港币的原价实在略显劝退,打折幅度也一直算不上大。

正如本文开头所述,订阅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省钱的同时,大幅扩宽游戏的选择面。

虽然目前「游戏目录」的阵容还存在日式游戏不足、3A 级新作较少等问题,但凭借较为丰富的第一方阵容,我也足以将第二档的「升级」会员推荐给新入坑的玩家,或是买了 PS5 但没有购入太多游戏,想尝试更多内容的朋友们。

而对于老玩家和死忠粉来说,目前的阵容在吸引力上可能会小上一些。原因是这个目录中的一部分作品其实都曾经会免过,抑或是已经包含在此前的「PS Plus 精选集」当中了。而那些第一方游戏,很多人可能也已经买了个七七八八。

原因之二,就是索尼目前的升级政策,实在是对老玩家过于不友好;如果会员续得比较多,不妨静候佳音,等待自选时长升级功能的出现。

至于最高档的「高级」会员,我目前不推荐任何人办理。原因也很简单,在价格没有太大优势的情况下,这一档多出来的两个权益表现较为一般。PS1 和 PSP 模拟的效果说好听点叫差强人意,说难听点就是不够尊重自己的优秀作品。

至于游戏试玩,其实我觉得是个相对较为鸡肋的功能。一是目前提供试玩的游戏作品还比较少,二是个人认为,对于玩法已经基本定型的 3A 系列续作而言,试玩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不论如何,现在还只是新服务上线的第一周。索尼已经明确了入库和离库机制的存在,但并没有说明第一方作品是否会常驻。在我看来,接下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 6 月 13 日北美地区上线,二是整个 7 月。

前者的反响可能会左右索尼未来的升级和付费策略,而且从目前的风评来看,北美玩家也对 PS1 游戏的 PAL 问题较为敏感,有可能会推动索尼重视模拟器所存在的问题。

后者则是新会员服务在几乎大部分主要区域上线后的第一个自然月;如果不出意外,游戏库可能会发生变更。

你对全新的 PS Plus 会员制度有何看法、你会选择订阅那一档会员?欢迎在评论区与大家讨论。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