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SCI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nas多久送审 我的第一篇SCI

我的第一篇SCI

2023-05-08 1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正题:从投稿到接收 今天,是我文章接收的第三天,第一篇SCI文章,职业生涯的开启。记得收到接收邮件的那天早上,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投稿期间无数地等待、煎熬、无助、迷茫,甚至绝望,再到事情出现转机,直至尘埃落定,留给我太多太多的记忆。不是我傲娇,我想那种感受,只有那些亲身经历过一连串跌宕起伏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对于那些发文章如家常便饭的大牛,我无法企及)。

废话太多,还是转回正题吧。我是硕博连读生,今年博三。研一至今将近五年的时间里,还没有发表过SCI,迫于毕业和找工作的压力,我内心的焦虑何其巨大。

刚接收的这篇文章,是我从2015年就着手准备的,中间经历了整整三年时间,跟合作者无数次修改,无数次推倒重来。2017年5月,我将文章投出,很幸运,投出后不久就送审了,而且送审后的意见是大修。当时别提有多开心!毕竟是我的第一篇文章啊。修改时间是两个月,但如果发现时间不够是可以申请延长的,我们当时就给编辑部发邮件延长了半个月。两个半月后,我提交了修改稿。那段时间,周围很多人都说这文章应该没问题了,甚至后来连自己都有些飘飘然了。但是,在一个多月后,我收到的消息是——拒稿!!! 被拒的最重要的依据一个新的审稿人的意见,这位审稿人应该是领域大牛,他从实验设计上质疑我们文章缺乏创新性。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完全按一审的意见去修改,有些审稿人觉得应该删掉的地方,我们舍不得删。主编拒稿的态度非常明确,拒绝我们重投。看到这个消息,我感觉自己突然从自由翱翔的状态掉进了万丈深渊。我明白,自己跟这个刊物无缘了。接下来一段时间,我反复研究了编辑及审稿人的意见,看的次数越多就越绝望。

拒稿20多天后,一封来自合作者的邮件让这件事有了转机——他想申诉。虽然网上绝大多不赞成像我这样被拒得如此彻底的进行申诉,因为成功率几乎为零。但是,我想反正都这样了,再等几个月何妨,如果申诉不成功,大不了改投就是,如果万一成功了呢。所以,最终我们选择申诉。申诉十来天后,编辑部回复说,他们可能会看看我们的申诉理由,另外,他们说,需要我们等很长时间(他们稿源特别多,正常投稿的稿件都处理不过来)。

这一等就是两个半月,可喜的是给了我们一次重投的机会。但是,从主编和编辑回复的语气来看,他们有些生气,因为我们的反驳其实是质疑他们当初决定的公正性,在他们看来,拒稿的决定是完全公正的,是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给出的。所以,这让我有些不安,即使有了一次重投的机会,成功的希望还是极其渺茫。

接下来的时间,我跟合作者就全身心投入到了修改中,这一次,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改到无能为力为止!同样是修改了两个月,提交,又是等待。。。

20多天后,我终于收到了邮件,编辑说他很高兴看到我们做出如此大的改动,给了“Approval after revision”,差不多是小修,给的意见也只有6条。我那一刻无比开心!但有了上一次大修被拒的惨痛经历,在经历了短暂兴奋后,我立即保持了警惕。我将所有意见改好后,为了确保接收的概率,我跟合作者一起进行了proof-reading,反反复复地改了四五次。最后直到我们很难找出问题了,才决定提交。

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开头讲的那样,三天前,距我投稿差十几天就一年的时候,我收到了邮件——我的文章终于被接受了!这一刻,我的心终于安定了,就像一颗悬在半空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那样。

来点鸡汤——虽然我也不爱喝 我想,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期刊吧,因为我觉得会有不少虫友可能也会投到这个刊物上,我希望以上经历对他们的投稿有所帮助。这篇文章被PNAS接收,我们没有找美国科学院院士,是direct submission,合作者中只有一个老外,而他只是博后。当然,我很幸运,也很庆幸自己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因为我坚信一点:凡是未知的事情,都应该满怀希望,并付出所有的心血为之奋斗,但凡有一点希望,就有可能成功!【受不了,太正式啦】

当然,这次成功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教导和组里老师同学的帮助和支持还有陪伴。同时,没有关心我的父母,亲人,老师和朋友,以及那些给了我失败教训的人和事,也很难有今天的这个结果。借这个机会,致以我的深深的谢意!

最后,祝所有奋斗在科研这条路上的虫虫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我想最直接就是——有更多的成果发表!这也是对我自己的祝福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