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巧,槽点也多?那些AR57冲锋枪招来的批评之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p90弹匣装弹 创意巧,槽点也多?那些AR57冲锋枪招来的批评之声

创意巧,槽点也多?那些AR57冲锋枪招来的批评之声

2024-06-17 16: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某特种部队队员正使用AR57冲锋枪进行狭窄空间训练

标准版AR57冲锋枪,机匣上方加装的是普通内红点瞄准镜

AR57冲锋枪的目标是进军军警市场,而现今许多特战部队射手会将微光镜装在前方,内红点瞄准镜装在后方,然后直接透过归零好的内红点瞄准镜射击,这就是所谓的串列配置。串列配置比起直接采用微光瞄准镜有不少优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射手可以按照作战状况选择是否需要打开微光镜,而非为了瞄准一直开启电源。再者,当射手拆下微光镜时也不用再重新归零,因为已经有一具调整好的内红点瞄准镜随时作为后备。

批评二:

枪机容易装反

为了配合大多数M16系枪械射手的使用习惯,AR57冲锋枪的分解结合顺序与M16/M4系枪械完全相同,射手只需打开上下机匣卡笋,就能轻松地进行不完全分解。其枪机结合分解的顺序和M16系枪械相同,包括枪机复进簧和缓冲器的位置都丝毫未变。但其与M16/M4系枪械不同之处在于,AR57冲锋枪的枪机方向颠倒时也能装入机匣,而且即便是装反的枪机也能够正确结合,但问题是只要一拉拉机柄,整支枪就会立刻出问题,因为枪机根本无法击发。惟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立刻进行不完全分解,把枪机重新装好。

由此可见,AR57冲锋枪的设计团队显然没有考虑到枪械设计中基本的防呆原理( 亦称愚巧法,就是一种从根本上消除由于人的“呆性”造成不当行为引发事故可能性的设计思想 ),那就是只要装不进去就一定有问题。举例来说,早期M60机枪的活塞也是正反都能装,因此射手往往在擦枪的时候就会装反,当真正走上战场开枪的时候就会出现故障,因为活塞装反以后,高压燃气会堵在导气管内,使枪机根本无法复进。后来的M60E3机枪就把活塞设计成只有正确结合才装得进去,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批评三:

弹匣卡笋操作不便

AR57冲锋枪的弹匣卡笋位于弹匣后方,射手在操作弹匣卡笋时,左手必须用很尴尬的姿势才能按压弹匣卡笋取出弹匣。加之弹匣位于护手上方,因此射手还必须自己动手把弹匣取出,不像传统枪械在按压弹匣卡笋时弹匣可以靠重力自动滑出弹匣座。这对于需要快速更换弹匣的射手来说较为不便,如果机匣上方装有较大的瞄准镜,射手在装卸弹匣时还必须更加小心,以免碰到瞄准镜。

批评四:

消声器版AR57冲锋枪

无法长时间射击

消声器版AR57冲锋枪主打警用市场,图中该枪机匣上方加装有全息瞄准镜。可见其导轨短小,只能加装1具瞄具,无法串列加装瞄准镜

消声器版AR57冲锋枪的消声器直接旋入护手内,虽然有缩短全枪长的优势,但因护手内部空间有限,热量不易发散,不利于长时间射击,并且射手不易更换其他厂家的消声器

“57中心”除推出标准版AR57冲锋枪外,还专门推出消声器版。其消声器直接旋入护手内,虽然有缩短全枪长的优势,但因护手内部空间有限,射手不能任意换装其他厂家的消声器;而且这样的设计使热量不易发散,不利于长时间射击。

瑕不掩瑜

“57中心”推出的这款结合M16/M4系枪械和5.7mm枪弹的新型冲锋枪虽然有上述缺陷,但优点也颇多,比如其长短和MP5冲锋枪相差不多,但却拥有50发容弹量;消声器版AR57的消声效果胜过MP5SD消声型冲锋枪;相比P90来说,其具有极大的价格优势,一支全新的AR57冲锋枪大约只有P90一半的价格,这对于许多预算有限的军警部队来说是个好消息。

一言而蔽之,价廉物美而又容易上手的AR57冲锋枪的确具备一定的市场冲击力。如果能够在实战检验后逐步改善用户提出的上述几项弊端,相信其市场前景会更加开阔。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12年第5期上半月刊,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这刀什么来路?被印在国旗和钞票上,还曾作为国礼赠给我国:阿曼弯刀

又是通过变形来伪装的“杀手快乐枪”?UC-9冲锋枪进化史及结构操作说明

我国“雁翎队”曾用它抗日:平底船枪——消逝的“巨无霸”(下)

这么便宜,质量靠得住吗?鲁格EC9s隐蔽型手枪

来自官兵的智慧:弹匣装弹导向器

弹药冷知识:那些年,人类为边缘发火弹,还开过这四种脑洞

编辑:王晓涛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扫码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打开小轻微店

有限时优惠券

领取限时优惠券

图书、文创打包带走~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