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录音新典范Meister Music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usic音箱 单点录音新典范Meister Music

单点录音新典范Meister Music

#单点录音新典范Meister Music|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烧友买了新的数播,总想炫耀一下高清格式的播放能力,几年前DSD 512(22.6 MHz)格式似乎可望而不可及,目前DSD 1024的音乐资源都已经出现了。要知道DSD 1024(45.2MHz)=CD格式44.1kHz的1024倍,因为文件容量太大,对解码器材的硬件要求极高。但这么高规格的音频真有必要吗?举个简单的例子,视频载体从VCD进化到DVD再到BD蓝光,分析力越来越高,画质越来越清晰,现在回头去看VCD,相信大家都不习惯了吧。声音也是一样,现代科技给人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习惯DSD 128或DSD 256音频格式,就能发现整体音色较柔顺平滑,微弱表情更加清晰一些,声场的宽度、纵深也会有一些提升,虽然细节情报总量不变,仍然有看4K蓝光盘的感受。

在NativeDSD.com网站可以购买多个唱片公司发行的DSD 256音乐,包括PentaTone、Channel、LAWO、2L、Fone、HDTT、dmp、LSO Live、harmonia mundi、Opus3、Ondine、RR、Yarlung、老虎鱼…等等,售价在30-37美元之间。NativeDSD自己发行的一张DSD 1024录音,只有5首曲子,卖29美元,内容有Gabor Varga爵士三重奏、Manfred Honeck、Ragazze Quartet和The L.A. Network指挥的匹兹堡交响乐团等。取材自2xHD Mastering、Resonance Records、Hunnia Records、Eudora Records、Channel Classics和Reference Recordings五家唱片公司。录音时NativeDSD老板,也是格莱美奖获得者Tom Caulfield负责操作,他使用Merging Technologies的Meco译码器和Pyramix 12数字音频工作站,配合Signalyst的HQ Player 4 Pro母带工具与EC调制器(最高DSD 1024)。先不说效果如何,要用甚么机器播放?用甚么机器译码?都是摆在台面上的问题。家里的数播如果可以完整播放,先别高兴,有可能是降频处理,大部分国外Hi-End数播器材只能支持最高到DSD 256。

笔者觉得比较靠谱的选择是DSD 256或DXD(24bit/352.8kHz PCM),甚至低一点的DSD 128与24bit/192kHz格式都足够使用,在99%的音响系统上几乎听不出明显差别。DXD(Digital eXtreme Definition)是为编辑 DSD而诞生,因为DSD的1bit位元流方式极不适合后制编辑,即使用超高配置计算机,庞大的资料还是会CPU过热。所以录音室多数采用DXD来录音与编辑,事后再转成DSD,因为DXD的352.8kHz采样率是CD格式的8倍,8.4672 Mb/s码率达到DSD64的3倍,可以提供目前最佳的分析力和动态。别讶异,从挪威2L公司公布的制作流程,我们可以确认他们是这么干的!2L公司用DAP 4003麦克风,讯号放大后进入Merging Technologies译码器转成DXD,如果需要编辑就在Pyramix 12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最后再转成DSD输出。DSD格式本身容易产生20kHz以上高频噪声,每次进行DSD转换会引入更多噪声,先用DXD编辑音乐最后一次性转换成DSD,有助减少DSD/SACD的音质损耗。

奇怪的是发烧友对DXD似乎不买帐,反而一昧追捧DSD,总之我们能买到的DXD资源并不多。另一方面,要制作超高清格式的音乐,除了精挑细选的麦克风以最大限度捕捉所有乐器的细微差别,还要像发烧友一样在避震、电源、线材等方方面面充分讲究。笔者介绍过的日本UNAMAS唱片,录音师泽口真生(Mick Sawaguchi)就让主要器材全部用电池供电,尽量降低所有噪声与干扰,DXD与DSD 256录音才有意义。UNAMS的出版不多,由索尼公司前总裁大贺典雄捐资兴建的轻井泽大贺音乐厅,主要录音都在此进行。以柴可夫斯基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的回忆》录音为例,泽口真生录音时采用环绕7.1声道,再加上音乐厅顶部设置的4声道空间麦克风,总计11.1声道的沉浸式环绕制作,充分捕捉到音乐厅清晰美妙的空间残响,以及乐队浓密而厚重的质感。

与UNAMAS唱片同样在1994年成立,日本Meister Music一方面专注于古典音乐,一方面提供单点麦克风技术制作的高清音乐,他们是日本第一家销售DXD 384kHz文件的公司,从2019年至今,已经有超过六百张唱片。总部位于横滨的Meister Music由在日本首次获得Diploma Tonemeister(德国国家资格)的平井义也(Yoshiya Hirai)主持。平井在日本获得电子学博士学位后前往德国,在代特莫尔德音乐学院学习音乐学、声学工程、电子工程、作曲、声乐、钢琴等,文武全才。这座1946年成立的学校最早名为德国西北音乐学院,由一个旧兵营改建成的,1956年改名为国立音乐学院,学校每年举办约450场音乐会,训练出很多音乐界的名人。平井先后在DGG和Norddeutscher Rundfunk二家唱片公司任职,回到日本后加入索尼音乐,然后创立Meister Music厂牌。

Meister Music唱片最大的卖点是使用世界上仅有的几对,纯手工制作的瑞典Detrick de Geer麦克风,并以专为古典音乐调音的设备在音乐厅录音。平井义也的麦克风编号13、14,这个名为“Eterna Musica(永恒的音乐)”的大话筒,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足够规格覆盖192kHz高分辨率的麦克风之一。二十多年来平井义也一直用它来录音,同时推出24 Bit/192kHz的文件,随着编辑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更新,目前也有DXD 384kHz的文件发售,据说由于信息量大,编辑需要更精细的工作,耗费时间是以前的三倍。平井义也强调,高分辨率录音的最大特点不是频宽有多少,20kHz以上人耳就听不到了,但对重现乐器的完整泛音却至关重要。所以他不在录音棚工作,主要选择东京不同音乐厅来录音,整个东京都大小音乐厅有一百多座,够他用了。

这对电容式麦克风是一个与音响行业研究无关的瑞典人Dedric Deyar所制造,他是瑞典皇家空军的一名电工,主要负责维修飞机真空管设备(红外跟踪装置、热视觉相机系统)。1960年代起对唱片感兴趣,曾进入瑞典山水(Sansui)担任维修工程师,并为瑞典极地录音/母带工作室开发了电子管/晶体混合式功放,用在黑胶母盘的刻录。那个时候他就意识到,想要拥有高质量的录音必须正本清源,首先对麦克风进行改进,于是兴起自己开发麦克风的念头。这位技术宅男后来辞去工作,把家中地下室当成作坊,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花了三年时间专注于麦克风设计。他说自己很喜欢附近的大片森林,他在树木底下“静静地听”,领悟到最好的麦克风其实是人的耳朵,Dedric Deyar的目标是重现森林的万般寂静,必须在自然的声音之外没有任何色彩。他先设计了一部讯噪比极高的功放当参考标准,然后对变压器铁芯材料和铜线等各种元件测试评估,其中还用了一些古董元件,同时在电路配置、结构等方面反复试验以降低噪音。Dedric Deyar说由于没有收入,附近好心的餐厅老板让他三年间“霸王白食”,直到麦克风开始卖钱后他才还清账单。

从外观看,纯铜外壳的Detrick de Geer麦克风略嫌粗糙,体型比其他产品硕大粗壮。可以更换收音头成为单指向、全指向或双指向,收音头使用AKG制作的C12VR大1英寸双振膜,JAN-6189W(12AU7)电子管放大,输出变压器由18层Mu金属绕制。这只麦克风频率响应8Hz-200kHz -3dB,承受最大音压140dB,最小音压灵敏度-27 dBm,最大输出+14dB,几乎是从针尖掉地到喷射发动机怒吼都能涵盖,而噪音低至惊人的-112dBm。一方面纯手工制作产量很低,二方面Dedric Deyar脾气古怪,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必须志向相同他才出售,所以号称全世界最好的Detrick de Geer麦克风充满传奇色彩。

而Dedric Deyar研发的参考标准是AKG的C12VR麦克风,由传奇的C12改进而来,采用与C12一模一样的拾音头与6072A电子管。C12麦克风原型出现在1953年,后来德国西门子请AKG代工,依据C12的特点稍微改进后,推出也成为神话的德律风根M250/M251麦克风。全世界任何一个录音棚都以拥有C12VR麦克风而自豪,蔡琴那低沉有磁性的声音就是AKG的功劳。不但声音温暖,C12VR还有靓丽的外观,拾音头网罩采用24K金手工打造,绿色麦克风机身采用天然漆料多次涂层,就像制作皇家漆器,据传90年代C12VR推出时连奥地利副总理都来凑热闹一睹芳颜。既然AKG已经够好了,为什么还要选择Detrick de Geer麦克风?请大家自己来听听就知道了!

大概平井义也只买得起一对Detrick de Geer麦克风,总之他用这对麦克风进行单点录音,塑造了Meister Music独特的声音风格。我们一般听到的流行音乐唱片,绝不是一群团员聚在录音室里面弹唱录音,而是让鼓手先录音,然后再把贝斯、吉他、键盘、主唱,一个个跟着鼓手的节奏分开录音,之后由录音师再做“混音”,这是常见多轨录音的情况。如果要回归自然原貌,就得像平井义也一样,选择一个声学条件良好的音乐厅或教堂,让独奏家与乐团在舞台上一起演奏,音乐和空间产生自然的残响,然后利用最简单,最少的麦克风把自然的声响录制下来。听起来事情很容易,不是吗?抱歉,音乐厅空间开阔,残响比较长,乐器能重现足够的响度,可是要捕捉精确的定位点并不容易。残响较长就像“空谷回音”,听不出乐器正确的位置,录音时麦克风的位置全靠录音师的经验。摆对了,录音自然又真实;摆错了,乐团就会乱成一团,什么乐器在哪里都搞不清楚。

所以Meister Music的录音绝大多数都是独奏或者二重奏,其中吉他与小提琴等弦乐器的独奏最多,小编制的音乐更好控制音响效果。单点录音有独特的要求,麦克风与乐器距离不得超过17米,一旦超过会产生50毫秒的延时;但又不能太靠近,会影响立体分离度与空间感的捕捉。麦克风位置决定后左右移动麦克风,以解决乐队横向的平衡比例;高低或俯仰移动则解决纵向的平衡比例。麦克风通常放在声场中直接音与反射音比例合适之处,录音棚有吸音处理所以一般没有混响问题,多在后期混音时再人工加上它,而Meister Music的古典音乐录音要求自然残响,难度要高出许多。

单点录音可以用两只配对的心形指向麦克风摆成XY状,成为ORTF (Office de Radiodiffusion Télévision Française),这是1960年代法国录音室发展出来的技术,二只麦克风相距约17公分 (差不多是人两耳间的距离), 呈110度夹角收音。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空间感比较自然,乐器不用太靠近麦克风,还可以捕捉过多的空间回响。不过从图片了解,平井义也录音时采用一个特殊的支架,支架下方有避震设计,二只麦克风以平行悬挂方式收音,在没有辅助麦克风的情况下,要保持足够清晰度与乐器间声音平衡,的确非常考验技术。平井义也显然擅长寻找音乐厅的“甜蜜点”,大部分Meister Music的录音听起来清晰、自然、通透,同时掌握了饱满中带着轻盈的特质,加上高分辨率的DXD或DSD 256格式,实在很难让人拒绝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