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430G2553的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设计资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sp430单片机具有哪些特点 基于MSP430G2553的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设计资料

基于MSP430G2553的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设计资料

2024-06-02 15: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完成的工作

我以选题二为任务目标经过自学,基本了解了MSP430G2553芯片的结构、外设模块,加上之前利用CCS软件给MSP430单片机烧制过程序,已基本了解CCS编程基本知识。掌握了利用AD软件绘制原理图的基本步骤,并能根据原理图绘制PCB图,其中的布局布线原则能好好遵守。制板到手后通过对贴片元器件的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的能力,能保证不虚焊、焊反等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通过查阅资料加上自己的改进完成了代码的调试,最后的温度采集和控制系统能实现利用OLED显示实时温度和供电电压,并能输出PWM波控制电机运转,温度越高PWM波占空比越高电机转得越快。 二、系统设计

2.1 硬件设计

2.1.1 硬件系统方案框图及介绍

包含六大模块,分别是:DS18B20,实现对温度的采集;

                     AMS1117,稳压芯片组成电源部分;

                      OLED,将采集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L9110S,驱动电机运转;

                     MAX3232,实现RS-232性能,搭配四个0.1uF的电容组成电池供电设备。

                     MSP430G2553,整个系统的CPU;

2.1.2MSP430G2553单片机的特点

? 低电源电压范围:1.8V 至 3.6V? 超低功耗– 运行模式:230μA(在 1MHz 频率和 2.2V 电压条件下)– 待机模式:0.5μA– 关闭模式(RAM 保持):0.1μA? 5 种节能模式? 可在不到 1μs 的时间里超快速地从待机模式唤醒? 16 位精简指令集 (RISC) 架构,62.5ns 指令周期时间? 基本时钟模块配置– 具有四种校准频率并高达 16MHz 的内部频率– 内部超低功耗低频 (LF) 振荡器– 32kHz 晶振– 外部数字时钟源? 两个 16 位 Timer_A,分别具有三个捕获/比较寄存器? 多达 24 个支持触摸感测的 I/O 引脚

2.1.3MSP430G2553单片机管脚作用

2.1.4原理图设计主要规范

1、元件编号以设计图为准,不要修改元件的原始编号2、以设计模块为单元进行绘制,完整的单元模块内元件用导线连接3、功能模块之间用网络标号连接4、重要器件的管脚与PDF文档一致5、特殊器件的原理图库制作要简洁且能说明问题6、引出所需的各种接口如电源接口、测试接口、下载接口等,功能模块之间添加跳线为模块测试用7、有极性区分的两引脚器件连接注意正负如极性电容、数码管(共阳共阴要实测)等,三引脚器件连接注意引脚功能排列顺序如电位器、三极管、集成稳压电源芯片等。8、电阻、二极管等在原理图库中的符号直接修改成小一些的符号(以10mil为单位合理缩小)。9、以A4大小绘图,尽量紧促10、自制封装器件的单位用公制mm。11、元件外围边框为元件焊接放置时的垂直投影12、元件的丝印层不要覆盖至焊盘13、焊盘孔径大小较管脚尺寸(方形引脚器件应测量对角尺寸)大0.2~0.3mm,具体值视具体器件而定,优先采用0.6mm、0.8mm、1.0mm、1.2mm等尺寸14、焊盘的外径应为大于等于焊盘孔径的2倍15、自制元件封装的命名:元件编号—安装方式(默认为立式安装可不做标注,卧式安装时标W)16、常用元件可参考原库封装17、特殊元件封装的参考点设置以PCB板的装配图尺寸标注的参考点为准18、有极性区分的两引脚器件1脚为正,三引脚器件连接注意引脚排列与功能一致(尤其注意三极管的管脚与原理图及手册要对应)

2.1.5 系统原理图及各部分介绍

温度采集模块供电模块驱动电机模块电池充电模块系统CPUOLED显示模块

2.1.6 PCB设计主要规范和PCB图

(1)不同电压等级电源应该隔离,电源走线不应交叉。(2)走线采用 45°拐角或圆弧拐角,不允许有尖角形式的拐角。(3)PCB走线直接连接到焊盘的中心,与焊盘连接的导线宽度不允许超过焊盘外径的大小。(4)高频信号线的线宽不小于 20mil,外部用地线环绕,与其他地线隔离。(5)干扰源(DC/DC 变换器、晶振、变压器等)底部不要布线,以免干扰。(6)尽可能加粗电源线和地线,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电源线的宽度不小于 50mil。(7)低电压、低电流信号线宽 9~30mil,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粗。(8)信号线之间的间距应该大于 10mil,电源线之间间距应该大于 20mil。(9)大电流信号线线宽应该大于 40mil,间距应该大于 30mil。(10)过孔最小尺寸优选外径 40mil,内径 28mil。在顶层和底层之间用导线连接时,优选焊盘。(11)不允许在内电层上布置信号线。(12)内电层不同区域之间的间隔宽度不小于 40mil。(13)在绘制边界时,尽量不要让边界线通过所要连接到的区域的焊盘。(14)在顶层和底层铺设敷铜,建议设置线宽值大于网格宽度,完全覆盖空余空间,且不留有死铜,同时与其他线路保持 30mil(0.762mm)以上间距(可以在敷铜前设置安全间距,敷铜完毕后改回原有安全间距值)。(15)在布线完毕后对焊盘作泪滴处理。(16)金属壳器件和模块外部接地。(17)放置安装用和焊接用焊盘。(18)DRC 检查无误。

2.1.7原理图和PCB设计软件

(1)原理图编译时,提示Net has no driving source

一是将对应元件的管脚类型修改为对应的类型;(如果是input、output等,表示进行电气规则检查,需要将相连接的关联元件的管脚类型都进行相应设置,比如:这儿5脚是input,则和它连接的部分可调整为output;如果是passive类型,则表示不需要进行电气规则检测。)

第二个方法是:点击“放置——指示——没有ERC”,这儿,没有ERC即表示不就行电气规则检查,然后,在告警的相应点处放置一个No ERC即可

(2)原理图编译时,提示Floating Net Label...at...

网络标号悬浮,没有连接

(3)画完原理图的时候一定要让所有的元件都有封装,否则导PCB的时候会找不到元件

(4)若发现图不正确,一定要先改原理图,再用原理图更PCB.

(5)PCB原件移动提示绿色报错问题可能的原因:1、不符合DRC规则,比如原件之间距离过近2、右下角ROOM没有删除

2.1.8 焊接电路板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焊接温度

电烙铁的焊接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容易造成焊接不良。

2、焊接元器件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

焊接元器件要先焊接小,再焊接大。

3、注意极性反向

像一些电容、电阻、二极管和三极管,是有极性方向的,在焊接时要避免接反。

4、锡不易过多

焊接时要确保焊点的周围都有锡,防止虚焊,但并不是锡越多越好,当焊点的锡量层锥形即是最好的。电路板焊接时还要注意通风,可以选择配备一个抽风机,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气体吸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2.2 软件设计

2.2.1 软件设计流程

测温函数 #ifndef __DS18B20_H #define __DS18B20_H #include #define  DQ_OUT P2DIR|=BIT1 #define  DQ_IN  P2DIR&=~BIT1 #define  DQ_H   P2OUT|=BIT1 #define  DQ_L   P2OUT&=~BIT1 #define  DQ_READ  (P2IN&BIT1)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float readtemperature(void); #endif  //__DS18B20_H OLED显示函数 #ifndef __OLED_H #define __OLED_H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8 unsigned char #define  u32 unsigned int #define OLED_CMD  0              //写命令 #define OLED_DATA 1              //写数据 #define                            Set_Bit(val, bitn)                            (val |= (/*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