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miui125增强版和125 中国

中国

2023-12-11 2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

2020年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0周年。不久前,双方共同发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10周年实施报告》(下称报告),聚焦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10周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是在促进双方贸易投资增长、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签署多项协议,成立自贸区

为纪念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10周年,该报告对中国—东盟自贸区的重大事件和历史成就进行概述,重申中国和东盟各国部长在抗击疫情背景下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实施的决心。

中国与东盟于2002年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框架协议》),标志着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正式启动。此后双方于2004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签署《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框架协议》于2003年7月1日生效,根据该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各国部分农产品关税取消。

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生效,此后通过修订不断丰富完善,涵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动植物卫生检疫等内容。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和东盟六国已实现91.9%以上产品零关税,其余东盟国家也根据协定承诺正稳步实现零关税。

2007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正式生效,《关于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第二批具体承诺的议定书》于2011年签署,2012年1月正式生效。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正式生效。

2015年11月,《中国与东盟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下称升级《议定书》)签署。升级《议定书》对原产地章节进行修改,在《货物贸易协议》中增加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章节,在《服务贸易协议》中增加第三批具体承诺,在《投资协议》中增加投资促进和投资便利化相关条款,在《框架协议》经济技术合作章节对基本原则和合作领域进行扩充。升级《议定书》还针对货物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完善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以及投资自由化和保护等未完成事项制定未来工作计划。

根据未来工作计划安排,双方于2018年完成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谈判,包括最新产品特定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升级版原产地规则,于2019年8月正式实施。

在2020年8月举行的第19届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各国部长根据自贸区联委会提议,批准了落实未来工作计划的下一步安排,包括重点完成RCEP协定的签署,并在签署后探讨货物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问题;在投资自由化与保护方面,会议要求投资工作组基于RCEP等现有自贸协定,讨论未来升级路径;年底前确定其他互利共赢的合作领域。

各国部长强调,中国—东盟自贸区所有成员方都应加入未来工作计划的讨论。另外,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正在讨论菲律宾第三批服务贸易具体承诺纳入升级《议定书》的相关工作。

互补性强,建立自贸区基础良好

当今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风起云涌,发展迅猛。中国和东盟成员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全球经济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

中国与东盟国家有着建立自贸区的良好基础。一是山水相连、息息相关,相互间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相似的历史遭遇。二是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各有特点,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三是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对经济发展有着稳定和增长的共同愿望。四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相互间政治、经济关系不断有新的突破。

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有效增强了双边经贸关系。中国自2009年开始即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根据东盟方统计,2019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079亿美元(占东盟贸易总额的18%),相比2010年的2355亿美元增长1倍之多,约为2005年货物贸易协议生效时的4倍。根据中方统计,在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下,2020年1—9月中国和东盟贸易额逆势增长5%,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局面。

据统计,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从2010年的36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91亿美元,增幅达185%,占东盟吸引外资的5.7%。2019年,中国成为东盟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在2019年中国自东盟的进口中,享受优惠关税的进口额同比增长9.6%,占中国享惠进口总额的49%。同年,中国和东盟双边服务贸易额达到657亿美元。

10年来,中国与东盟在交通物流、便利通关、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跨境金融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日渐深入,双方贸易与投资更加便利、高效。在零关税的引领下,中国—东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巩固。

共同应对疫情挑战,自贸区升级建设中

尽管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缓慢,但中国与东盟贸易和投资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双方在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抗疫的原则指导下,于2020年5月联合发布《中国—东盟经贸部长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自贸合作的联合声明》,对疫情做出有力回应。各国部长重申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促进贸易投资、确保本地区稳定包容增长的重要性,承诺将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实施,以促进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促进双向投资、维护供应链完整。

2020年7月,第38次中国—东盟经济高官会强调,高度透明度条款对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及时解决实施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0年8月举行的第19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上,各国部长指示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加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下的执行机制,快速解决未决问题,促进协定利用,最大限度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效应,从而更好应对疫情挑战。

报告指出,中国和东盟致力于继续加强在经济领域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机制,更好地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及其升级《议定书》,解决双方企业面临的问题并加强经济和发展合作,推动经济早日复苏。未来10年,进一步释放中国—东盟自贸区红利,造福中国和东盟人民。

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了2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入驻企业超过600家,一批批投资项目落地。在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建区企业累计投资2.74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069个;在马来西亚,中国在制造业领域投资了400多个项目,其中中国中车建成马来西亚首个“铁路工厂”;在柬埔寨,金边至西哈努克港高速公路建设正加紧进行。

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程中,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跨境金融、数字经济、5G通信、卫星导航等更宽领域、更高水平拓展。

作为中国和东盟数字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国—东盟信息港经过近5年建设,正逐步成为以广西为支点的信息枢纽。项目内已建成3条国际通信海缆、12条国际陆地光缆和13个重要通信节点,同时中国已与泰国、老挝等9个东盟国家建立了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

报告称:“下一步,中方将继续与东盟方一道,推动自贸协定各领域顺利实施,使自贸协定优惠政策更好地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