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手表品牌排行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knc手表是品牌嘛 女士手表品牌排行榜

女士手表品牌排行榜

2024-06-02 1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女士手表应该戴哪只手

很多人在手表佩戴上都是跟随自己的习惯,也没有固定说法说必须要戴在哪只手,但是在手表的佩戴上还是有一套说法在里面的。

有老说法认为,男女脉象分布点不同,“男左女右”便是由此而来。但是在现在看来,是因为男人的血液是从心脏末梢流向左侧,而女人则正好相反,因此可以看出,女士手表应该佩戴在左手,而男性将手表戴在左手上,无论这种表带是什么材料制成的都会影响心脏的机能。

二、女士手表戴左手还是右手好

1、一般来说女士手表是戴在左手的,但是也没有规定必须戴在左手,一切都是自己觉得戴哪边更舒适,更方便即可。带在左手上面会好点,相对可以减少磨损,自己手腕也会好受点。戴手表到左右手是完全根据个人习惯的,和其他身体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晚上睡觉需要把表摘掉,睡觉的时候不要带金属产品以免影响睡眠。

2、如果习惯用右手的话,手表戴在左手是合适的,如果戴在右手工作起来难免会对手表有撞击,如果办公的话,手表会对一些文件造成摩擦损伤,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而且把手表戴在右手的话,调起时间来非常不方便,因为女性手表以电子表、机械表为主,而表盘调扣一般都在右边,女士在调节时间的时候用右手操作更方便。当然了也不排除个别人是习惯左手做事,那戴在右手也是正常的。

3、其实并没有规定必须戴在左手,但是一般职场上不难发现,女性都是把手表戴在左手,这样符合佩戴规范,左手戴手表,右手再佩戴一个镯子,给人的感觉会更好。

4、关于女士手表戴哪只手上其实按自己的想法来就可以了,取悦自己而不要取悦他人,自己怎样舒服,怎样方便,就怎样来就可以了。也有人因为习惯或者个人爱好而佩戴在右手上;当然也有喜欢将手表表盘朝下方便保护手表,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三、女士戴手表有什么讲究

1、正常佩戴

正常的手表佩戴就是你每天早上差不多的时间起床戴表,在单位正常工作一天下班回家把表摘下来,按照你通常的习惯把表放在表盒里,第二天重复同样的步骤就叫正常佩带。如果你今天带了,明天休息不带了,就不是正常佩带了,这种情况下表的误差就会因为佩带条件变化而发生变化,但不能说它的机芯稳定性发生变化了。

2、不同场合

根据标准的不同,手表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在社交场合,人们一般都是依据价格来区分其种类的。按照这个标准,手表可被分为豪华表、高档表、中档表、低档表等四类。以时价而论,豪华表价格在10000元以上,高档表在2000~10000元之间,中档表在500~2000元之间,低档表在500元以下。选择手表的具体种类时,首先要量力而行,不要作力不从心的事。另外,还要同时顾及个人的职业、露面的场合、交往的对象和同时所选用的其它服饰等一系列相关因素。

3、形状色彩

手表的造型往往与其身价、档次有关。在正式场合所戴的手表,在造型方面应当庄重、保守,避免怪异、新潮。造型新奇、花哨的手表,仅适用于少女及儿童。一般而言,正圆形、椭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菱形手表,因其造型庄重、保守,适用范围极广,特别适合在正式场合佩戴。选择在正式场合所戴的品牌手表,其色彩应力戒繁杂凌乱,一般宜选择单色手表、双色手表,不应选择三色或三种颜色以上的手表。不论是单色手表还是双色手表,其色彩都要清晰、高贵、典雅。金色表、银色表、黑色表,即表盘、表壳、表带均有金色、银色、黑色的手表,是最理想的选择。金色表壳、表带、乳白色表盘的手表,也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任何年代佩戴都不会落伍。

4、图案功能

除数字、商标、厂名、品牌外,手表上没有必要出现其他没有任何作用的图案。选择使用于正式场合的手表,尤其需要牢记此点。倘若手表上图案稀奇古怪、多种多样,不仅不利于使用,反而有可能招人笑话。记时,是手表最主要的功能。因此,正式场合所用的手表,不管是指针工、跳字式还是报时式,都应具有这一功能,并且应当精确到时、分,能精确到秒则更好。只精确到时的手表,显然不符合要求。有些附加的功能,如温度、湿度、风速、方向、血压、步速等等,均可有可无,而且以无为好。总之,手表的功能要少而精,并要有实用价值。

5、人群讲究

凡是每天运动量不足的人,长期坐着工作的女性朋友们,最好都不要戴自动手表。这是因为自动手表并非自动,它是依靠人的手臂摆动,通过表机芯上的旋转重锤的不断摆动,来驱使发条盘紧,达到自动上弦的目的。人的运动量不足,手表发条就不会被完全上满,手表就会时常出现停走或戴着走摘下停的毛病,而表往往会停在夜间换日历的时刻。同时,表的走时精度也差,误差大。所以建议运动量不足的女性朋友们,最好选择佩戴石英手表或手动上弦的机械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