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梳理:51家成功在港上市,多只个股市值增长超20倍(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ipo和新三板 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梳理:51家成功在港上市,多只个股市值增长超20倍(更新)

新三板企业赴港上市梳理:51家成功在港上市,多只个股市值增长超20倍(更新)

2023-03-20 0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活报告

近年来,由于估值难以体现、融资功能不畅等诸多因素,很多新三板企业选择摘牌,并谋求其他的上市地,除了内地交易所,港交所也是热门的选择。

这些公司或经过一番收购、重组、股改、更名等动作,以全新的形象在港交所重新亮相。经过改头换面后,它们在新的资本市场舞台大展身手,融资能力改善,估值也轻轻松松直线上升。

一、51家新三板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2020年为上市大年

据LiveReport大数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已有51家港股上市公司从新三板摘牌后再赴港上市。截至2023年3月17日,2023年以来已经有3家曾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成功在港上市,分别为乐华娱乐、润华服务和亿华通。

回顾过去五年:

2018年实现港股上市的新三板企业有君实生物、汇量科技、旭辉永升服务3家;

2019年实现港股上市的新三板企业有

索信达控股、心动公司、蓝光嘉宝服务、新东方在线等13家

2020年实现港股上市的新三板企业有泡泡玛特、融创服务、明源云、乐享集团、思摩尔国际、云想科技、远洋服务等21家;

2021年实现港股上市的新三板企业有星盛商业、环球新材国际、麦迪卫康等6家;

2022年则有飞天云动、多想云、玄武云、天润云、金力永磁5家。

二、TMT、物管行业公司最多,累计募集资金约602亿港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51家新三板转港上市企业中,12家公司为地产相关公司(主要是物管公司),9家为媒体及娱乐公司,7家为软件服务公司,5家为建筑公司。

从融资金额来看,51家上市公司累计募集资金约628亿港元,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12.3亿港元。首发募集金额最高的为融创服务(收购开元物业),达92.05亿港元,其次为思摩尔国际,约81.9亿港元,第三为明源云,募集资金约71亿港元。

三、明源云、泡泡玛特、思摩尔等获“新生”,市值增长超20倍

受制于流动性等因素,很多公司摘牌时新三板市值很低值,成功港股上市后,大量公司的市值大幅飙升。

从上市首日市值来看,所统计的51家公司的上市首日市值累计达到约5266亿港元。市值最高的为思摩尔国际,上市首日的市值达到1780亿港元,其次为泡泡玛特,达到953亿港元,排名第三的为明源云,达到504亿港元。

从市值增长幅度来看,明源云、泡泡玛特、星盛商业上市首日的市值较新三板摘牌时的市值增长幅度最高。其中明源云市值增长162倍,泡泡玛特市值增长79倍,而星盛商业市值增长44倍,思摩尔国际增长超20倍。

从上市时长来看,剔除先港股上市后摘牌的公司,从新三板摘牌到港股上市平均耗时约660天。耗时较长的是乐华娱乐、金力永磁、天润云、润华服务、飞天云动、中邦环境等,时间均在1000天以上。用时较短的是奇士达、融创服务(收购开元物业)、鑫苑服务、旭辉永升服务,主要为物业股,时间均在300天以内。

此外,汇量科技、君实生物则是先完成在香港上市,而后在新三板摘牌。

四、仍有24家新三板企业曾递表港交所

据LiveReport大数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以上51家新三板摘牌公司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外,还有24家新三板企业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包括天图投资、友宝在线、美中嘉和、泉源堂、北森云、慧居科技、宜搜科技、乓乓响等,其中天图投资还未在新三板摘牌,其余23家公司则已经摘牌。

炒股开户享福利,送投顾服务60天体验权,一对一指导服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