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英语听力总会不由自主要翻译成中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reatness翻译成中文 为什么做英语听力总会不由自主要翻译成中文?

为什么做英语听力总会不由自主要翻译成中文?

2023-06-22 1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所谓的“英语思维”,而是在于从视觉和听觉层面上进一步熟悉英语的特点,以做到在输入时能实现自动化处理。以下这几种方法值得借鉴:

1.扩大理解单位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句子的长度越短,用词越简单,我们越容易做到快速理解其含义。

比如下面这两个句子:

(1) We will go to Canada this summer.

(2) Delivery companies with young men on motorcycles have taken over, and the remaining bangbang men are coming to terms with modern technology.

对于第一个句子,相信绝大多数人第一眼就能反应出其含义,而不会在脑海中先翻译成“这个夏天我们要去加拿大”。

对于第二个句子,要一口气读懂就会难一点了,因为它包含了更多句子成分,容易造成理解卡顿。一旦文字层面解读出现困难,我们的大脑就会开始借助母语来帮忙理解,从而出现“翻译”的现象。

解决的办法是尽可能扩大理解单位,阅读时不要逐词翻译,而是在熟悉语法结构词组句型的基础上,将句子划分为若干个整体来理解。例如上面第二个句子中,coming to terms with 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含义是“与……妥协”,而不能单独拆开为 coming to / terms with

扩大理解单位主要有两种途径:积累常见的语块表达;提升长难句分析能力

(1)积累常见的语块表达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固定词组,句型,习语和谚语等,我们将这些表达统称为“语块”,熟悉甚至固化这些语块有助于我们在听力和阅读中做到快速反应。 举个例子:

The article throws into sharp relie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句子里面涉及到了 bring / throw sth. into relief 这个语块,它的含义是“(使某事物)格外引人注目”,因此句子的含义是“文章使两种理论的区别更加明显。”

如果读者对上面这个句型没有概念,很难做到快速理解句子。

认知心理学上有一个“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该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其实是文章语言、内容和形式与读者头脑中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就如同拼图配对一样,读者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与文章的图式相匹配,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会越高。积累大量的语块有助于我们加快阅读“配对”速度,从而能够快速反应出句子的意思,减少母语干扰。

(2)提升长难句分析能力

学会分析长难句,是提升字面理解速度的重要方法。长难句即使再复杂,也是由五大句型通过扩展、组合、省略、倒装而来:

1.主语+系动词+表语

2.主语+谓语

3.主语+谓语+宾语

4.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

在此基础上,长难句分析可以从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定语从句)以及状语从句这三个角度入手。建议对长难句分析感到吃力的同学去通读一遍语法书中关于句法的知识,这样遇到长句时才能知道如何下手分析。

2.使用英英词典

使用英英词典有助于建立单词与英文释义的联系,即学习如何用英语来解释英语。这样做有个好处:可以最大化减少中文的影响,避免一看到单词就下意识反应出它的中文含义。

举个例子,对于下面这个单词:compunction

使用英英词典学习记忆后,我们对它建立的联系是 compunction => a feeling that you should not do something because it is bad or wrong ,而不是 compunction => 内疚,自责,这样有助于抑制中文的干扰。

3.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

大量阅读也是如此,不管有多忙,每天养成读一点英文的习惯。长久坚持下来,你读英语会感到越来越舒服,阅读的时候受到的中文干扰也会越来越少,从而真正将其作为获取信息,扩宽眼界的工具。

本文系授权发布,By 魏剑峰,From 英文悦读,微信号:read_the_economist,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北美学霸君诚意推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