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教你站混元桩(看完16点我全明白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gonoodle视频一起放松 从头到脚教你站混元桩(看完16点我全明白了!)

从头到脚教你站混元桩(看完16点我全明白了!)

2023-07-24 01: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么,从头到脚该如何做呢?

一、 头颈:头顶虚悬、虚灵顶劲。

头部百会穴好像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在空中一样,转动轻灵,不对颈椎产生额外的压力压迫而变形。

通常我们会有两个表象:一是经常下颚前翘,颈椎过分向后弯曲,导致颈部供血不畅、僵滞扭曲,进而会压迫通过颈部的血管经脉,造成头部营养供给不足。

二是当你稍微活动一下颈椎,若感到颈部酸胀不适,就是因为长期不良的姿势,造成供血障碍或颈部肌肉劳损。颈椎颈部嘎嘎有声,这是筋腱椎骨已经有些僵滞的表现了。

如果你去寺庙,注意观察一下大殿的菩萨,菩萨仪容庄严,你注意看是看不到鼻孔的,因为头顶虚悬,下颚微收,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提醒自己头颈直立,不要后仰也不要一直做低头族。

二、眼睛:眼光内收,双目垂帘。

眼光先内收,两眼皮像布帘那样自然的耷拉下来,不加紧闭的意念。保持这种自然垂帘的状态,让局部气血通畅,同时也因为双目垂帘,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保持心神内敛。我们经常说的闭目养神,其实就是中医所说的肝开窍于目,闭目而使精魂不散。一定要记得放松后再闭眼,站桩时千万不要东张西望。

三、舌:舌抵上腭

初学者,可以不用刻意去做舌顶上鄂,防止因你不习惯反而造成舌头紧张。只需放松就可以了。等你站桩站到一定程度之后,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阶段,稍加意念舌顶上腭,也是不迟的。而那时你已经可以很好的掌握放松的要领,而不至于因为照顾舌顶上腭反而造成紧张。

四、 肩:沉肩拉长。

我们经常把沉肩和坠肘在一起说,当肘部向外或向下引,这时肩峰处肩臂骨交接处,就会出现一个凹,感觉上有点把肩臂拉长的那种感觉和趋势。

五、 腋:虚张腋下。

要求腋下不要紧夹,要放松腋部好像空虚能放下一个乒乓球(或者一个鸡蛋)那样的感觉。如果沉肩坠肘做好了,就可以体会到虚腋的感觉了。开腋,除了便于肩臂气血的通常外,还能减轻了两肩对两肺的自然压迫,从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畅。

六、 肘:坠肘横撑。

不管站桩还是打太极拳时,都要意念肘部有外展下坠的意念和趋势。

七、腕:立腕平直。

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时候,腕横纹小指侧也就是尺骨尽处有向前的意念或趋势。

八、指头:放松伸直。

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五指张开,手指之间像夹了根香烟似的。

九、胸背:含胸拔背。

感觉像抱着一颗很大的树,是尽力要抱全,抱住的意思。含胸,也是为了胸部更好的放 松。腰部,平时我们直立时,腰命门一带是向前弯曲的,站桩时,我们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门向后凸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又要保持前述身体姿势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来配合了。

十、 腹部:放松呼吸。

小腹只需放松,就自然达到要求了。放松放松再放松,就这样,小腹慢慢感到充实,胸部慢慢感到空旷,就是过去常说的宽胸实腹了。

十一、 裆:圆裆。

裆部要有撑圆的趋向或意念。

十二、胯:撑胯。

胯部放松,找到撑胯的感觉,其实是尾闾向前卷自然而然的。

十三、腿:放松。

人体的整个重量平时直膝承担,力量多由骨骼对直承担,而屈膝后,参与承担体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会觉得较直立更费劲或容易疲劳。这时候对腿的要求就是紧中求松,在保持姿势的前提下,在逐步锻炼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放松,放松,再放松。

十四、膝:微曲放松。

曲膝的程度,以膝盖不超过脚尖为标准。,为了命门微微的后凸,需要曲膝来配合。

十五、脚:脚踏实地,无妄用力。

一般的桩法讲究两脚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会有不同的角度。身体中心落在脚上,根据不同的桩法要求,落点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涌泉一带,也就是脚的偏前1/3左右。

十六、脚趾:自然落地。

脚趾自然落地,但是有些特殊的桩法要求用力扒地(例如伸筋拔骨桩),则需要根据具体桩法来实施。

视频教学如下:

(▲此视频为元贞老师亲自演示)

混元桩是太极的基本桩功,养生价值很高。每天坚持站30 分钟,可以恢复精力、调整呼吸,缓解颈腰椎疲劳的症状,对长期伏案的人效果尤为明显。站桩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相交,加速新陈代谢,还可以加强各脏器、器官以至细胞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痛风等。站桩也是适合所有的人最佳的锻炼方法。

关于居家锻炼,你还可以查看过往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