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影展:首映减少,没有观众,壁垒突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irst电影节第一届 FIRST影展:首映减少,没有观众,壁垒突显

FIRST影展:首映减少,没有观众,壁垒突显

#FIRST影展:首映减少,没有观众,壁垒突显|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FIRST影展近五年影片报名数据一览

2021年,FIRST影展的宣传空前强大,明星的加持、流量的引入,以及通过各种媒介合力形成的宣传力量成功且有效,让FIRST青年影展在疫情之下火爆出圈,焕发新生。

但到了今年上半年,京沪两地反复的疫情,使得拍摄中断、后期延期等现实情况依然存在,突发的变故给青年导演作品的面世带来了诸多困难,甚至造成一些作品的夭折。

再加上诸如欧洲三大及多伦多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等海外电影节的恢复,青年创作者对自己好不容易拍完的作品在哪个电影节展进行首映更是会衡量再三。

“全球首映”“亚洲首映”“中国首映”这些字眼经常出现在电影节的宣传里,因为对于像FIRST青年影展、平遥国际影展这样依靠新人新作的影展来说,首映率至关重要。

各地影迷调休、请假,以及媒体人、影评人、制片人们千里迢迢奔赴西宁和平遥不是为了旅行,大家在感受电影文化氛围的同时,更是为了能够对新人佳作先睹为快,发现“新宝藏”。

今年的第16届FIRST影展主竞赛入围影片共19部,其中14部剧情长片,5部纪录片。其中,《不要再见啊,鱼花塘》《街娃儿》《兜兜风》《一个和四个》等多部影片都已经在其他电影节走过一波,被影迷戏称“回锅肉”,使得大家天然降低了一些期待。

2022年第16届FIRST影展竞赛入围片单及首映关系

例如,牛小雨导演的《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早在去年就曾获第74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提名。

改编自藏族作家江洋才让的同名短篇小说的犯罪类型片《一个和四个》 ,去年也因提名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金麒麟大奖而引发讨论。

中国台湾导演詹凯迪的首部剧情长片《兜兜风》此次也入围了主竞赛,但该片也曾入围优良电影剧本及2020年金马创投会议,及2022年韩国全州影展竞赛片单元,并非首秀。

此外,还有两部作品去年曾入围过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其中,那嘉佐导演的《街娃儿》曾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导演处女作奖)、一种关注单元的一种关注大奖及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女演员奖及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发展中电影计划·无限自在荣誉等。

王尔卓导演的《再见,乐园》去年获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新浪潮大奖;同时获得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特别表扬荣誉。

新片减少,影展首映率降低,一方面说明影视制作上游端在降低投资比例,产业公司在持续寒冬的境遇下并不鼓励新人新作;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外影展抢新片、抢首映的情况更加严重。

类似于《街娃儿》和《再见,乐园》都是先去了平遥再去FIRST,这是否意味着同一部影片同时申报平遥与FIRST两大影展,不会因首映因素而被限制入围?

02

圈子化严重,壁垒突显

电影节展的首要宗旨本应是挖掘新人,但上述现象的出现也从侧面暴露了近年华语电影缺乏优秀新人的现实问题。

入围影片在缩减,但国内电影节展却越来越多,各类创投项目大都有影视大佬保驾护航,反而是草根影人或独立影人更难出圈。

这种过分发挥影展内部或行业内部的圈子化供给关系从而导致人脉资源的封闭流动,都不利于发掘新影人佳作。

其实,从上届FIRST青年影展入围片单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去年主竞赛共入围8部纪录片,其中就包括周浩导演的《孤注》,范俭导演的《两个星球》。而周浩导演凭借《厚街》《高三》《大同》《书记》等作品,早已晋升为国内知名纪录片导演。

范俭导演凭借《活着》《吾土》《摇摇晃晃的人间》等作品也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英国牛津纪录片电影节等多个国内外电影节并多次获奖。今年由其担任监制的纪录片《废物故事》也入围本届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

去年入围主竞赛的还有郑陆心源导演的《她房间里的云》,而该片此前在4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已拿到最高大奖——老虎奖,还获得第4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及第22届台北电影节的奖项肯定。

对于周浩、范俭、郑陆心源来说,他们的作品入围FIRST青年影展主竞赛只是锦上添花, 放到非竞赛单元一样可以获得应有的关注。

但对于急需获得肯定的新人导演来说,入围FIRST主竞赛也许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有拍下一部影片的机会,甚至能成为他们能否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关键。

从本届入围影片来看,上述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圈子化现象突显,行业壁垒在逐渐增厚。

如牛小雨导演的入围影片《不要再见啊,鱼花塘》本来就是2019年FIRST实验室走出的作品。

久美成列导演的入围影片《一个和四个》不仅已经入围过东京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而且还有侯克明、万玛才旦担任监制。

郑仪飞导演的纪录片《废物故事》则是由前文提到的 范俭导演监制,此外还有《黄河尕谣 》导演张楠及《四个春天》导演陆庆屹制片兼策划,为其保驾护航。

本届影展闭幕影片《四十四个涩柿子》的导演蔡成杰也曾在 第11届FIRST青年电影展凭借前作《北方一片苍茫》拿下最佳剧情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其后才参加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荣获老虎奖,可以说是从FIRST青年影展走出去的导演。

此外,拉华加导演曾在2018年凭借首部电影作品《旺扎的雨靴》荣获第12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导演。其新作《千里送鹤》此次也选择在FIRST青年电影展进行世界首映,也算是一种“回馈”。

短片入围片单中,也有几个较为熟悉的导演名字,周圣崴《完美之城:妈妈》、沙漠《小大人》也都在列。

不过,尽管本届FIRST影展有一些“老面孔”,但在一众入围名单中,也出现了几部较为独立且兼具个人艺术气质的新人电影,例如《钓鱼》《智能手机》等片,就都是由一位导演自编自导自演完成。

虽然这种偏个人作坊式的低成本之作在影片质量或技术要求上无法与其他成体量投资的作品相提并论,但看到他们、支持他们或许才是FIRST这种电影节展存在的题中之义。

作者、编辑丨Ninoya

-END-

往期推荐

9.6分!国产综艺《快乐再出发》有多配这个分数?

莫里康内:最嫌弃电影配乐的配乐大师

威尼斯电影节公布入围片单,华语长片再度零入围

爱奇艺与抖音握手言和, 二创剪辑虽走向合规但仍有隐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