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人际关系和心理咨询中的共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mpathy翻译中文 说说人际关系和心理咨询中的共情

说说人际关系和心理咨询中的共情

2023-03-13 23: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科胡特提出自体心理学框架的时候,认为“共情是精神分析根本学的问题,要主观情感的同步,需要咨询师和个案做到情感之间的同频,才能收集到精神分析的真正材料。”

如何理解共情?

可以从四个角度去理解:一是对情感的认识以及对他人感受的体验;二是替代内省(内省是内在观察,属于觉察的能力);三是替代缺乏内省的人,觉察他内心的情感或感受;四是跟我们的心理发育过程密切相关的(现代自体心理学里说的是纵观的概念)。

譬如说母亲不能共情到为孩子提供养育环境,孩子就不能从早期状态逐渐地向着成熟方向发展,会被固着在早期(NPD:自恋型人格障碍)。因为没有共情,自体就没办法从早期原始古老自恋的状态逐渐走向现实化的健康正常自恋状态,所以是NPD缺乏共情能力。

共情会面临三个问题:

一、共情抑制

咨询师拒绝进入共情状态,这是和咨询师的人格缺失有关:有一种可能是反移情的部分被触动了因为当咨询师进入到对方的痛苦时,很快转化到了自己曾经的痛苦,然后被自己曾经的痛苦淹没了。咨询师非共情状态的沉默,会给个案造成创伤性影响。

二、共情失控

咨询师试图帮个案去除罪恶感的时候,是咨询师自己有这个需要,也跟咨询师自己内在的反移情有关系。

三、错误的共情

主要说的是养育者对孩子的共情,一是错误的共情;二是过度的共情;还有共情缺乏。

在实际咨询中,咨询师的自我需要分裂成三个部分:观察者(客观)、参与者(共情)、阐释者(分析),在这三者之间快速转换,因为共情是工作背景和姿态,不是最终的治疗手段。

如果不能共情到个案,咨询师会错过和个案的交流,特别是非语言的交流;而一直共情,则回不到咨询师的位置上。

当个案展现出强烈的性或攻击性,或内疚或焦虑的情感时,可能已经成为咨询师反移情的对象,这时候咨询师可以用反移情来工作。

咨询师进入共情状态,需要允许自己的某个部分成为个案,将个案的工作模型放到前景,帮助咨询师决定操作是要在哪个程度/纬度上展开,在客体关系里,如何配合个案能接受的节奏去工作。

共情是双向奔赴的关系,所有人际关系的结果都是双方共谋和互动的结果。而且共情是不能被教导的,但可以通过亲密情感的修复来获得和提升,而能教导的只能是如何使用共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