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bv一dna为0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2024-06-04 0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专家组认为,血浆EBV DNA筛查可以显著提高鼻咽癌的早诊率,从而相应地提高疗效。在鼻咽癌高发区,推荐将EBV DNA检测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的常规项目。

1.1.2 血浆EBV DNA与鼻咽癌治疗后远处转移

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肿瘤会缩小或消退,血浆EBV DNA水平亦会迅速降低至常规检测极限值以下,其中手术切除后血浆EBV DNA的中位半衰期为139 min,放疗后血浆EBV DNA的中位半衰期为3.8 d。因此,鼻咽癌患者治疗后血浆EBV DNA水平回复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肿瘤复发或进展,而且EBV DNA水平升高的时间较影像学检查发现复发和进展的时间更早。马骏等的研究显示,鼻咽癌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6.4%和65%,而远处转移患者分别为94%和96%,且血浆EBV DNA阳性诊断时间较临床或影像学检查阳性诊断时间早3.5~6个月。

专家组认为,血浆EBV DNA是判断鼻咽癌治疗后肿瘤复发和进展的理想标志物。

治疗前及治疗中的血浆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的治疗有效性密切相关,可指导治疗方案制定。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治疗前血清EBV DNA水平密切相关,只有治疗前血浆EBV DNA高的患者才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马骏研究组证实只有EBV DNA水平高(EBV DNA>1 550 copies/mL)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才能显著提高疾病无进展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只有非常高危的患者(N2-3 期和EBV DNA>4 000 copies/mL)才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 。LIANG 等研究同样证实只有血清EBV DNA水平高(> 4 000 copies/mL)的患者才能从同步放化疗中获得较单纯调强放疗更好的疗效。治疗中血浆EBV DNA水平亦能提示治疗疗效,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案及时更改、确认以及疗效判断的观察指标。WANG 等研究显示,化疗首月血浆EBV DNA清除率高的患者,治疗敏感性和生存率更高,对于血浆EBV DNA清除率低的患者,可考虑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组推荐将治疗前和治疗中的血浆EBV DNA水平作为鼻咽癌治疗方案制定和调整的依据。

1.1.3 血浆EBV DNA与鼻咽癌的预后判断

众多研究表明,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血浆EBV DNA水平与鼻咽癌预后密切相关。鼻咽癌根治性治疗后1年内肿瘤进展的患者,其治疗前血浆EBV 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未进展患者,且拷贝数与死亡率呈正相关(拷贝数每增加10倍其疾病相关死亡率上升1.1~3.1倍)。同时,治疗前血浆EBV DNA较TNM分期具有更好的预后判断效能,血浆EBV DNA水平高(>4 000 copies/mL)和血浆EBV DNA水平低的患者(245 U/L)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治疗后出现肝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前的血清LDH水平显著高于肝以外部位发生转移的患者,提示治疗前血清LDH水平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转移。转移性鼻咽癌行姑息性化疗时,治疗前或治疗后血清LDH水平升高的患者治疗反应率和预后明显较血清LDH水平正常患者差,认为血清LDH可作为鼻咽癌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的标志物。另外,血清CALM升高与鼻咽癌复发呈正相关,可作为鼻咽癌复发的预测标志物。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ⅣA/B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调强放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且表现出较EBV DNA更高的效能 。

专家组认为,外周血蛋白特别是LDH对预测鼻咽癌疗效、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2.5 PD-1/PD-L1

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鼻咽癌新的治疗手段,但其单药有效率仅约为30%,因此亟需寻找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鼻咽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 。ZHANG等报道95%以上的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高表达PD-L1,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且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高表达PD-1的鼻咽癌患者预后较差。大量研究认为肿瘤细胞高表达PD-L1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较差,也有研究认为PD-L1表达与鼻咽癌预后无关。最近ZHU 等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含量高的鼻咽癌患者,PD-L1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好。

专家组认为,PD-1/PD-L1作为鼻咽癌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指标的价值有待商榷。

2.6 影像学相关标志物

除了上述实体标志物外,随着生物信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的出现,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数字标志物。利用计算机编程,从影像(CT、MRI、PET/CT等)中高通量地提取大量影像信息,实现肿瘤分割、特征提取与模型建立。基于MRI、PET/CT的影像参数分析、多维数据建模等研究结果显示,PET/CT新型显影剂68 Ga DOTA-peptide,PET/CT参数IN ,SUVmax,MTV 等参数均与鼻咽癌诊断或预后有关,具有作为诊断和预后判断标志物的潜能。同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MRI数据建立的预测模型,在晚期鼻咽癌预后判断中具有良好的效能 。

专家组认为,影像学相关标志物有望用于鼻咽癌鼻咽癌诊断和预后判断。

3.小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血浆EBV DNA及抗体等鼻咽癌传统标志物的效能和应用得到了扩展,同时miRNAs(含EBV编码的miRNA)、基因甲基化状态等候选鼻咽癌标志物亦被鉴定。总体而言,单个肿瘤标志物的应用存在敏感度欠缺、特异度不理想或检测方法不便于大范围推广等局限性。因此,科学地开展多种标志物联合应用,同时推进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发展是提高现有鼻咽癌标志物临床应用效能的有效途径。对于已呈现出良好效能的新标志物,开展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检测和修正其效能,是促进其临床转化应用的关键和必须步骤。另外,制定统一的检测技术标准和参考范围,是推进现有鼻咽癌肿瘤标志物更大范围和规范化应用的关键。

来源: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供稿、编辑:弋水

校对:Bonnie

责编:叶翩翩返回搜狐,查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