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口后,“加拿大鹅”被约谈!最新回应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duewest加拿大鹅退换 改口后,“加拿大鹅”被约谈!最新回应来了

改口后,“加拿大鹅”被约谈!最新回应来了

2023-07-31 14: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日,贾女士花费11400元在上海国金中心“加拿大鹅”专门店购买了一件羽绒服。事后贾女士发现衣服上出现了商标绣错、缝线粗糙等质量问题,但“更换条款”上一句“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货品均不得退款”,硬生生堵住了她的维权路。此事被曝光后,加拿大鹅退换货条款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商标绣错、缝线粗糙…规定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加拿大鹅又上热搜!2021年12月1日上午,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加拿大鹅(希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拿大鹅”),公司派外部律师、高级客户体验经理和国金门店店长参加了本次约谈会。

约谈反映加拿大鹅参会人员对专门店“更换条款”的具体含义并不了解。

参会人员所表述的公司退换货流程与消费者反映的实际情况多有出入,上海市消保委要求加拿大鹅在12月2号中午前提交《更换条款》的正式说明,另在约谈中上海市消保委询问了中国大陆以外区域加拿大鹅专门店退换货条款是否与中国大陆相一致,加拿大鹅参会人员表示不知道,加拿大鹅参会人员也确认了在加拿大鹅官网上30日无理由退货的相关条款,并表示该条款不适用于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适用7天无理由退货条款。

在约谈会前,加拿大鹅发布声明称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

加拿大鹅表示,专门店售出的每一件产品在交付前均由受过专业训练的销售人员进行质量检查,并需由顾客现场确认。产品在交付后,若出现质量问题,符合加拿大鹅保修政策的,可以享有终身材料和工艺保修服务。

锐评

央媒:质量差却拒不退货

傲娇的“加拿大鹅”只能剩一地“鹅”毛

11月30日,@央广网评论称,羽绒服出现质量问题,品牌方首先要做的是积极同消费者沟通,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和方案,如此才能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赖。“加拿大鹅”却先入为主,给消费者限定维权的条条框框,一句“中国大陆地区不能退货”让消费者碰壁而回,后续更是处处设卡。用地域来区别对待消费者,这样的“双标”,是满满的“傲娇”,必定不被中国法律所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绝不是某个厂家一纸条款就能有“豁免权”的。

“加拿大鹅”之所以这样自信,似乎心里已形成一种自我认知:穿着本品牌羽绒服是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即便质量和服务存在瑕疵,都能被品牌光环所掩盖。但须知,服装品牌从来没有永恒的王者,质量和服务的上乘才能坐拥王座。现在,中国国产品牌羽绒服早就用质量和设计“扬帆出海”,如果“加拿大鹅”还迷失在自我遐想之中不思进取,那么剩下的只能是“一地鹅毛”!

中国大陆门店不得退货?

加拿大鹅嚣张给谁看

商标绣错、口袋脱线、面料刺鼻……花上万元买的加拿大鹅质量堪忧,想要维权却被“中国大陆地区不能退货”的“更换协议”噎了回来。消费者多次与门店、商家甚至通过邮件与总公司沟通中,均未果。

商品质量不行却拒不退货,这是哪门子道理?更可气的是,该品牌还看人下菜碟,以地域来区别消费者,未免太过嚣张和傲慢。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不仅可以要求退换,还可以要求厂家赔偿违约金,这是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赋予消费者的权益。企业在中国做买卖,就要尊重中国消费者,尊重中国法律。强词夺理,拿着“鹅”毛当令箭,砸的是自己的牌子。

舆论不断发酵,加拿大鹅也坐不住了,紧急出面澄清——《更换条款》中第一条的含义为:在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有中国大陆地区专门店售卖的产品可以退货退款。言外之意是,大家断章取义误解了他们。如果真是如此,为何有实体店店员却称“店铺出售货品不能退”?消费者投诉维权又为何处处碰壁?此外,对于眼下这一事件到底如何处理,声明更是只字未提。

一纸公关解决不了问题,态度和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梳理相关报道,不难发现这只“鹅”多少是有点飘了。近些年,在明星效应加持下,加拿大鹅被推上了羽绒服“鄙视链顶端”,甚至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因而虽价格昂贵,仍时而一货难求。但是很多时候其表现,却和名气相去甚远。

就在前两天其在中国就被罚了45万元,一份“处罚决定书”扒光了其虚假的“鹅毛”。比如,填充物名不副实,浑身都是鸭绒;比如胡乱制造噱头,鹅绒保暖性等明明和产地、气候无关,却一味宣传什么"Hutterite"等洋名词,刻意营造高端形象;比如,店大欺客,无视法律,声称自己对质量问题有“最终判定权”。等等这些操作,哪里有半点大品牌的样子?

名气再大,也掩盖不了质量和服务上的瑕疵。自以为站在“鄙视链顶端”,殊不知种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才最受鄙视。更何况,品牌从来没有什么永远的第一,质量和服务的上乘才能坐拥王座。放眼望去,中国国产品牌羽绒服正异军突起,如果有些品牌还故步自封,注定会跌下神坛,落得一地“鹅”毛。

对于这一舆论热点,监管也不可袖手旁观。相关部门要积极行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一些品牌的嚣张气焰,提升企业对法律法规的敬畏程度。此外,还要说的是,几十万元的处罚金额,对于“财大气粗”的大品牌而言实在有点“不痛不痒”。“沉疴下猛药”,加大处罚力度,才能提升行动效力。

来源:@CanadaGoose加拿大鹅、上海市消保委、北京日报、央广网

原标题:《改口后,“加拿大鹅”被约谈!最新回应来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