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出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语言兀 《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出版

《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出版

2023-06-20 1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新华文轩提供

敦煌文献的发现,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整个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敦煌文献也是语言研究的宝库,在汉语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其中以白话为主体的变文、曲子词、王梵志诗,以及愿文、书仪、契约等社会经济文书,更是近代汉语语料的渊薮。

6月15日,由四川辞书出版社推出的《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正式发布。该书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领衔主编,是“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的第一项重大成果,它集敦煌学语言研究之大成,反映了敦煌学最新研究水平,被称为中国敦煌学事业的“三峡工程”、“敦煌吐鲁番字词考释的里程碑”。

据了解,《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收录敦煌文献(包括吐鲁番文献)中的特殊语词及疑难俗字,以语词为主,所释对象既包括口语词、方言词,也包括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名物词和佛教词汇。共收条目21939条,详细考释了语词和俗字的读音、意义。作者汇集前贤研究成果,在释义举例时把敦煌文献与其他传世文献结合起来,互相比勘,探源溯流,对大量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纠正了不少相沿已久的错误校释,力图勾勒出每一个疑难字词产生、发展、消变的历史脉络。

张涌泉介绍,从2000年开始,他与他的学术团队开始了《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的编纂工作,先后参加这一项目的团队成员有20多人,“经过二十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现在全书终于面世。”张涌泉感叹,《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是一叶“小舟”,期待它能让在浩瀚的敦煌文献之海航行的人们有所依凭。

语言学家江蓝生、敦煌学家项楚通过贺信和视频对《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的出版表达了祝贺。江蓝生表示,这本巨著是以张涌泉教授为首的编写团队多年学术积累的成果,也吸收融汇了敦煌学界、语言学界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称之为“集大成之作”实至名归。项楚在视频中谈到:“《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既是敦煌文献字词考释成果集大成之作,又凝聚了编纂者自己的发明和创见,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敦煌文献语言的大型工具书,又是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高质量学术著作。本书的出版,对于促进敦煌文献的整理校勘,对于促进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型字典词典的编纂,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从辞书编纂的角度肯定了这本书的价值:“《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全景展示了敦煌文献语言的面貌,这样一部富有创新价值的大部头工具书,对推进敦煌学及相关学科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国辞典编纂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开创了学术型词典编纂的新范式,为我国辞书编纂的宏伟蓝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认为《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突破以往敦煌语言辞书的范式,广泛收集所有敦煌吐鲁番文献,包括通俗文学作品、社会经济文书、佛经等,将为汉语史、近代汉字的研究提供全面丰富的敦煌吐鲁番文献方面的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教授杨永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敦煌文献语言大词典》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他说,这部学术词典定位准确,侧重特色语词、疑难俗字,针对性强;其旁征博引、材料可靠,特别是对以往很少受人关注的敦煌社会经济文献以及道教文献等的整理和利用开阔了学术视野;且收词详备、释义精确,两万余条目、五百余万字可谓卷轶浩繁;探源溯流,原创性强,是在继承前贤精华的基础上的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