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阳关三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olors优秀教案 初中音乐《阳关三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阳关三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3-03-18 08: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

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在歌曲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所

蕴含的深厚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歌曲、观看老师演奏、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等教学手段,学唱歌曲《阳关三叠》。

 

3.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2

 

用连贯、流畅、饱满的声音表现古曲的韵味和情感。

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图片,交流图片内容

 

老师:

同学们,这幅图展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 

学生:

“xxxx 

的场景。

” 

老师:

这幅图上有一首诗,大家知道这首诗的原名及作者吗?

 

学生: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老师:

在古代的时候,诗与歌是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在《史记》中也记载

:

诗三百篇,

 

孔子皆弦歌之。我们今天就以这首诗为歌词,学唱一首古韵十足的古代琴歌《阳关三叠》。

此处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2.

 

了解歌曲

 

了解《阳关三叠》这首歌曲中

三叠

的含义及古代琴歌这种艺术形式。

出示歌曲完整的歌词,理解

三叠

的含义。

 

老师:

同学们在观察完整歌词的同时有没有发现,歌词和原诗有什么区别?

” 

学生:

“xxxxxxxx”

 

老师:

古人在谱入琴曲后增添的长短句,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小组讨论)

 

学生:

进一步抒写了离情别绪,加强了惜别的感觉。

 

老师:

古代的交通和通讯远不及当今社会发达,所以古人对于离别之情特别重视。让我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