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会把奔驰电动车称为杂牌?|查姐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cla200奔驰是什么级别 什么样的人才会把奔驰电动车称为杂牌?|查姐说

什么样的人才会把奔驰电动车称为杂牌?|查姐说

2023-07-05 2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了EQS SUV之后,我算是体验了所有奔驰的纯电车型。我想,我有资格来说标题中的这个问题。

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有一部电影叫《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由莫妮卡·贝鲁奇塑造了地球上最美的女人之一 ——玛莲娜。她美得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能引起小镇轰动,所有男人都为她沉迷。战争之后她的丈夫阵亡,她转而成为所有人唾弃的对象。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转折点的核心大多是时代的转变。

奔驰和其他大厂在网上被一些人称为“杂牌”,每次看到都会觉得很不适。每一个打下这两个字的人宣泄的不过是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和那些围观落魄玛莲娜的人没什么不同。曾经我高攀不起,现在你也有今天……

而其中99%的人我认为是没有开过任何一款他们口中的“杂牌车”的。

所以他们很难解答如下问题——

1、 正牌车又是谁?

2、 相比而言,杂牌究竟有什么劣势?

3、 杂牌的标志是什么?

事实上没人深度探讨这个问题,因为奔驰和杂牌画上等号,就像是玛莲娜和xx画上等号一样,剧烈的反差感才是关键。

我们都会把挥向玛莲娜的手,称为施暴者。而不分青红皂白给大厂电动车贴标签的,也同样是施暴者本身。甚至我相信,施暴者内心是存在某种快感驱使的。

当初高攀不起,现在你也有今天。躲在键盘背后去施加语言暴力的人大多在现实中更为孱弱和缺乏自信,希望用语言暴力本身增强自身优越感。施加暴力的对象,在以往固有认知中越是强大、其施暴者自身内心获得的成就感和优越感也会越强——“杂牌论”者大抵如此。

事实上,如果你驾驶过包括奔驰在内的市面上大厂的电动车,它们其实是有自身非常缜密的产品逻辑的。首先,奔驰之前油改电的产品,可以先放下不谈,但我要说的是,即使是油改电产品因为先天缺陷而有它天然的弱势,但是在汽车作为机械本身的驾驶性、安全性方面依然是现在很多新势力产品望尘莫及的存在。

而回到奔驰EVA纯电平台上的产品:EQS和EQE序列轿车及SUV,尤其是来到EQS SUV这样价格最贵的产品上,很多产品优势并不是坐进车里的那一刻就能感知到的。比如车内一些功能性的灯光,是手伸出去就会点亮;当你开车时间比较长的时候,畅心醒神功能会自动询问你是否需要开启。

记得在很久之前,我嘲笑过一些经销商做的几百米试驾就能感知车辆优势的试驾体验太过潦草,因为汽车的使用是高频且持续的。现在买车却恨不得坐进去就能看完重点,屏幕大不大、配置多不多、功能炫酷不炫酷、长得好看不好看……

这些当然很重要,但这些并不是全部。

有人选择A面,有人选择B面。消费者的幸运不正是当下市场上有如此之多个性和优势不同的车型可供选择么?那为什么要嘲笑差异、强迫一致呢?

有的车是多巴胺型,一眼就上头。有的车是内啡肽型,长期使用越用越香。

尤其是后者,需要足够长时间的相处。也正因如此,我们很少对一款车做出过于主观的标签式判断,武断认为“好”还是“不好”。

前段时间和莫工在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他说开得越多、懂得越多,越是难以下结论。总觉得怎么说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作为从业多年的车辆主观评测工程师,他的回答很有代表性:

只有无知者才会无畏,高认知者绝不会轻易下结论。

所以你是愿意被无知者影响,还是逐步从有价值的内容中成长为一个相对较高认知的人呢?我想,至少可以先从不轻易说别人“杂牌”开始。

最后我认为奔驰EQS SUV是很具备探索精神的产品,因为在百万级纯电SUV市场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参照物。这是一款很奔驰的奔驰,很奔驰SUV的SUV。当百万级别SUV的主流市场依然还是燃油车型绝对占优的时候,这台纯电产品肩负的使命更多是在培养市场,并试图告诉市场奔驰在当下纯电领域中的优势是什么。

是全方位为能效服务的设计,是高品质秉承燃油时代优势的驾控,是豪华的内饰氛围质感,是悉心的对于驾乘者的细节呵护,是不说谎的续航,是不打折的安全。

但如果你要的是前排放平可以躺孩子,是后排能打游戏机,是随意放手自动驾驶,是花30万买到500万的享受,

对不起,奔驰EQS SUV确实没有。但不管是不是在这台百万纯电SUV的身上,还是以后在各大豪华品牌的百万纯电产品身上,中国的百万级别消费者终将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

百万级别纯电市场,终将由相应的消费者们用钞票定义;而那些躲在键盘背后的人,不过是随意贴上“杂牌”的标签来宣泄买不起的愤恨。

我们作为个体也是如此。不轻易给自己贴标签和轻易被人定义,拥抱可能性而不是被定义好的确定性,坚决对那些给我们贴标签的人说“不”。

愿你我都能拥有不被定义的人生。

文|赵小查

图|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