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 1716 例,占比 3.8%,保护医务人员还应实施哪些举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sm模型缺陷及引进方向 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 1716 例,占比 3.8%,保护医务人员还应实施哪些举措?

全国医务人员确诊新冠肺炎 1716 例,占比 3.8%,保护医务人员还应实施哪些举措?

2022-05-19 2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财新记者前期在武汉一线的采访,已经发现医务人员出现感染的情况比较普遍,但并未引起专门关注。一位了解内情的高级医务管理人员和医学专家告诉财新记者,医务人员感染较多的医院包括武汉协和、新华、中南、 红会、后湖等医院。

根据官方通报的数据,全国共报告1716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湖北有1502例,占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87.5%,其中武汉市占1102例。这是官方首次正式披露医务人员被感染的信息。

医务人员普遍防疫意识较强,一旦受感染,不仅影响医疗力量,影响士气,而且会在医院形成交叉感染。这是2003 年SARS疫情的重要教训之一, 当时中国医务人员的感染率高达20%。

武汉的医生是第一批接触病人的患者。财新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至迟到1月6日,距华南海鲜市场较近的新华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已出现发热等病症,根据肺部CT磨玻璃状阴影,确认为“疑似病人”。

1月11日,新华医院出现第二例医务人员感染,一名接触过疑似患者的神经内科女医生单侧出现磨玻璃状阴 影,“像被子弹打过的一块一块的阴影”。1月16日,女医生再做肺部CT,双肺感染,病情加 重。在1月中旬,新华医院内部做了一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试行),但执行不力。

除一线医生外,体检科、皮肤科、 康复科、检验科等科室都有医务人员感染,甚至连保安也被感染,显示明显交叉感染迹象。

有男医生查出来肺部磨玻璃状三天后,其妻也发现感染。他们家中有一个7岁的孩子。1月16日,医院耳鼻喉科原主任梁武东出现发烧畏寒,CT显示全肺感染。1月18日,60岁的梁武东转入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于1月25日去世,成为此次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首位去世的医务人员。

2月7日凌晨,曾最早在微信通报疫情消息、受到约谈的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感染新冠肺炎抢救无效去世,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知友可阅读财新对李文亮医生的专访:

新华医院共900多医务人 员,最新感染数字难详。医生们说,一位体检科医生跟一名疑似患者客户交流了半小时, 不久就查出肺部感染 ;一名牙医感染后,传给了放射科两位找他看牙的放射科医生 ;不仅是呼吸内科,其他二线科室甚至保安也感染了。

武汉医院出现人传人,医护感染较普遍,也通过微信等互相知道。例如在新华医院,规定CT检查怀疑对于肺部不明原因肺炎的片子不可给本人,由科室统一交给医院内部的感染管理 03科。财新记者采访的武汉多位医生都透露,他们的医院也有类似规定——“检测结果不公 开,阳性结果以电话通知”。

1月20日央视采访钟南山, 首次透露曾有14名医务人员被感染 ;CDC1月29日英文论文所提为15人,1名危重。

武汉于2019年12月30日首检新冠病毒,当时内部确定为SARS-related。当天,武汉市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严格信息上报,并强调“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

财新在2020年2月10日出版的第五期《财新周刊》刊发社论《怎样保护医生》,作者写道,“什么是对医护人员真正的保护呢?可按短、中、长期来分轻重缓急,分别谋划与着手。”

作者指出:

眼下应立即做的,是如当年“非典”期间那样,建立全国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日报制度,与已有的确诊、疑似、死亡一起,成为疫情信息披露的项目,武汉市及湖北省尤其刻不容缓。财新记者了解到,在防护条件和防护意识尚佳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家,截至1月28日,感染的医务人员已达40人,其他医院可想而知。建立日报制度,不仅可以加强各级政府和卫健部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警觉,并增进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中期来看,医务人员的防护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共卫生体系完善与否。此番疫情中,地方政府和卫健部门的应对遭到强烈批评,相关省市高官多次表示“自责、愧疚”,甚至“愿以革职谢天下”。但大错已然铸成,令人不解和愤慨。针对“非典”暴露出的严重问题,多年来,国家投入巨大,相关硬件显著改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防御体系框架貌似不断完善,但是,谁能想到它在新冠疫情前竟如此不堪一击!其信息传递、决策效率、执行和激励机制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建议,在疫情平息后,国家成立高级别的调查委员会,撰写全面、系统、详尽的调查报告,并向全社会公布。长期来看,必须大刀阔斧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在此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医务人员的权益保护。近来接连发生的伤医杀医事件已令公众议论纷纷,不料,在此次疫情中,舍身忘死的医生竟然又屡屡被威胁甚至殴打。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不能总是被推到医患矛盾的焦点,这是医改不容回避的课题。医改一日不突破,医患矛盾便一日不可能缓解。

阅读社论全文可点击链接:

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提出七方面措施:

一要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重点改造医生办公室、值班室和休息室。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后勤服务,保障医务人员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二要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医务人员作息时间。对于因执行疫情防控不能休假的医务人员,在防控任务结束后,由所在医疗卫生机构优先安排补休。允许需要紧急补充医务人员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简化招聘程序。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组织做好一线医务人员健康体检,最大限度减少院内感染。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减轻医务人员心理压力。

三要落实医务人员待遇。为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向防控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不纳入基数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开通医务人员工伤认定绿色通道。

四要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出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政策。对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五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对一线医务人员展开慰问。为一线医务人员和家属建立沟通联络渠道。对家庭困难的一线医务人员家属进行对口帮扶。

六要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大警力投入,完善问责机制,对发现有歧视孤立一线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行为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处理。对伤害医务人员的,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

七要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工作。做好及时奖励和及时性表彰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信心、凝聚力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