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ino】犀牛3d打印导stl各种问题和参数设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lender另存为stl 【Rhino】犀牛3d打印导stl各种问题和参数设置

【Rhino】犀牛3d打印导stl各种问题和参数设置

2024-06-03 0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般3d打印都需要stl格式作为基础。犀牛的模型如果是Nurbs曲面,是需要转成Mesh网格的。有两种途径:

①直接导出stl格式,会有调节网格的控制面板

②先转成mesh确定效果后再导出stl格式。

两种方法都可以,官方更推荐第二种做法。

目录

01 如何检查转成的Mesh是否OK

02 正切单曲面精度不够问题

03 转Mesh的参数设置

04 其它补充

01

如何检查转成的Mesh是否OK

有些网格质量渣的肉眼可见,而有些网格在光滑显示模式下看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有可能也是比较粗糙的,需要用Flatshade这个指令才能看清楚真面目。可以直接在指令行输入,进行开启和关闭。(图标应该没有)

然后就会发现一些看起来光滑的网格出现了鳞片一样的层次感。简单而言,开启Flatshade后的样子就是后面3d打印出来的样子。所以理想的Mesh应当是鳞片非常细腻,达到理想状态。

图1

02

正切单曲面精度不够问题

有些模型不做一定处理直接转成Mesh是有非常奇怪的问题的。很常见的是正切处没有分割产生的精度不够问题。(尤其是老版本模型)

如下图2所示,挖掘机模型中有大量的正切,且该文件应该是老版本,所以很多正切位置并没有分割,转成Mesh会出很多问题。哪怕是精度调高也不行。

图2

如图3所示,在Rhino7中,在如果切线圆弧是用Loft放样指令生成的,并且没有选择在正切点分割,它生成的就是一个不可炸开的单曲面,这种单曲面在转成Mesh的时候会出现边缘处网格细分不够的问题。

更老的版本里面挤出或者其它一些生成曲面的操作都可能没有在正切处分割,从而给转Mesh带来问题。

图3

解决方案:选择存在正切未分割的曲面,运行指令DivideAlongCreases>SplitAtTangents=Yes。[1]

可以在图4中看到,转Mesh是相同的参数下,正切处分割曲面后在圆弧处的细分十分细密,问题得到了解决。

图4

03

转Mesh的参数设置

选中物件后输入指令Mesh即跳出如下面板。

滑块部分对应的是高级设置中的密度。

选择高级设置,会呈现如下面板:看起来很恐怖但是其实不复杂。

关于0:如果某个参数设置为0,那么表示这个参数不考虑在范围内,将用算法默认的方式处理。比如边缘至曲面的最大距离设置为0,并不是说最大距离只能是0了,这是不可能的。

①密度:取值范围是0-1。数值越大网格密度越密,这是好理解的。

②最大角度:这个参数和细节相关。角度越小,模型细节处的细分会越精细。

③最大长宽比:即Mesh单个网格的边长最大值:最小值的比例。如果这个值比较大,那么容易生成非常细长尖锐的三角形网格。

④最小边缘长度&最大边缘长度:即Mesh单个网格的边长最小取值和最大取值。

⑤边缘至曲面最大距离:这个参数非常重要。转成Mesh毕竟是拟合,会和原来的模型会有误差,这里就是误差的最大值,算法会尽力将误差控制在这个参数值范围内。

这个参数和3D打印机的打印精度没有太大关系。不是说打印机精度是0.1mm,这里就设置成0.1,这不是一个概念。一般情况下,在网格没有过分密集导致卡顿不便的情况下,精度适当高一些是很Okay的。最好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偏差值。官方手侧提供的数据是这样的:

1. 烤面包机大小的物件,一般0.01mm够了

2.手表和首饰等高精度细节的模型,可能要0.002mm

3.建筑这种大模型,可能是0.1-1mm,甚至还可以往上调。[1]

04

其它补充

如果原来的实体模型有小问题,运气好的情况下转成的Mesh网格是好的。如果Mesh有破面,大多情况下是原来的实体模型有问题。除此之外,版本越新,转Mesh的算法越好,很多老版本的问题都在新版本中得到了优化。

【说个题外话补充下01部分的内容,可以不去纠结。Flatshade模式下原来的Nurbs模型也出现了明显的鳞片,这是因为光滑显示模式被关闭了,将原有的渲染网格呈现出来了。(关于渲染网格的介绍可以看好几年前写的老文章  什么?!Rhino也是网格?被骗了好久...... )

渲染网格的网格面数量非常少,效率高,但是其精度不够,所以是不适合用来3d打印的(但是适合用于渲染之类),所以在3d打印的需求下,还是需要用Mesh这个指令将犀牛模型转成Mesh网格。】

Reference:

[1]https://wiki.mcneel.com/rhino/meshfaq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公主号:学设计的小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