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80后音乐餐厅 乐·想

乐·想

2023-05-28 0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个大家庭可不一般,它们大都见证了上海滩的百年变迁,是时间磨砺的幸存者,并且还是那个时代建筑设计的典范之作,彰显了浓厚的艺术人文气息,是属于这个城市历史记忆独有的符号。

本期就带你逛遍人民广场周围,陪“90后”音乐厅走亲访友,听听那些年的上海故事!

1

1930(南京大戏院)

2019

“90后”文化地标

上海音乐厅

(延安东路523号)

年龄:90岁

风格:欧洲古典

设计师:范文照、赵深

在秋日里与 银杏约会,仰头就是天空般的 蓝色穹顶,还有你钟爱的 古典音乐……

上海音乐厅

银杏广场

上海音乐厅建于1930年,原名南京大戏院 ,1950年又更名为北京电影院,直至1959年,才定名上海音乐厅。 它由中国第一代建筑设计师 范文照、赵深设计,满场金粉漆边与 “海上蓝”,加上绝佳的自然音响条件,是音乐家心目中的理想舞台。

作为全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它迎接过无数 名团名家和经典名作。建成初期 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的演出、61年前梅兰芳先生《贵妃醉酒》中的一颦一笑;历届“上海之春”、国际广播音乐节的盛况;指挥家黄贻钧、汤沐海、曹鹏等的执棒,钢琴家傅聪、殷承忠、波格莱里奇,小提琴家阿卡多、祖克尔曼、俞丽拿等著名音乐家的倾情演绎;到如今音乐午茶、家庭音乐会等品牌项目的精彩呈现…

将音乐奉献给这座城市的热情,是上海音乐厅与人们共同的回忆。

2

1934

2020

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

上海锦江国际饭店

(南京西路170号)

年龄:86岁

风格: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

设计师:邬达克

老上海都知道,“看国际饭店,当心帽子落沓(掉了)”,要想看清国际饭店的全貌,就必须仰头,上海人心目中国际饭店雄伟的形象至今都没有变。

国际饭店是上海年代最久的饭店之一,由匈牙利建筑师 邬达克设计,1934年正式落成。 深褐色面砖、竖线条的轮廓和层层收进的顶部造型,彰显出美国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的建筑风格,也蕴含着“聚沙成塔”的美好寓意。

直到八十年代中叶,国际饭店仍是“上海最高楼”的纪录保持者,是 上海楼宇高度的神话,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国际饭店的西餐,丰泽楼的中餐,依旧是上海人心中不变的经典。

▲ 图: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

▲ 图: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的 贝聿铭年轻时曾深受国际饭店设计的影响,正如他为设计者邬达克的纪念馆作的题词:“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城市轮廓的一抹亮色。”

3

1931

2020

八仙桥的记忆,思想火花碰撞的地方

锦江都城经典上海青年会人民广场酒店

(西藏南路123号)

年龄:89岁

风格:传统复兴

设计师:李锦沛、范文照、赵深

▲ 图:八仙桥地区大致范围

老上海八仙桥最初的范围,北至延安路,西达嵩山路,熙熙攘攘的闹市,著名的大世界游乐场,如今几乎消失在地图上,只剩这座 “八仙桥青年会大楼”依稀可见旧时的风光。

酒店的前身是 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大楼,由中国建筑设计师 李锦沛、范文照、赵深共同设计,于1931年落成。 外观似北京前门城楼,以现代样式为主,细节采用中式民族风格。

▲ 图: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在青年会

(摄于1936年10月8日)

这里曾有上海青年 爱国的声音,也曾是中国人 走向世界的起点。 鲁迅、郑振铎、许广平等进步人士曾在此为救亡发声;“奥运第一人”刘长春曾从这里出发;由田汉、聂耳执导的爱国戏剧《扬子江风暴》曾在此首演,此后编曲几经演绎成就了国歌……

这座建筑曾书写过振奋人心的凯歌,如今矗立在繁华街道的一角,仿若一部奋斗史,静观时代的变迁。

4

1934

2020

旧时海派风流的缩影

上海扬子精品酒店

(汉口路740号)

年龄:86岁

风格: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

设计师:李蟠

“玫瑰玫瑰,最娇美。玫瑰玫瑰,最艳丽……”上海扬子精品酒店的前身——扬子饭店是 中国第一家由华人设计、投资建造的饭店,曾获 “远东第三大饭店”的美誉,这里就是姚莉将《玫瑰,玫瑰,我爱你》唱响上海滩的地方。

设计师 李蟠将扬子饭店的设计定调为艺术装饰主义(Art Deco)风格,米灰色的外墙色彩、丰富的纵向直线条装饰和逐层退缩的结构轮廓,是设计师追求造型美和装饰愉悦的结晶。

▲ 图:美国报纸追忆阮玲玉的报道

如今的酒店内依旧摇曳着 老上海怀旧的风情,绚丽的穹顶,蜿蜒而上的雕花扶梯,水晶灯饰和宫廷式帷幔,走廊中陈列着名媛的旧物,漫步其中,仍能想象阮玲玉、胡蝶等名媛登台舞池的场景;二层摆放着留声机,墙边挂着旧报纸,每天下午都会播放《天涯歌女》等无声电影......

▲ 图:上海扬子精品酒店内部展品

2016年,李蟠先生的女儿李思颖曾写道,“建筑是一本凝固的书本,每一页都包含岁月的沧桑,80多年的扬子饭店是历史的幸存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如今的扬子精品酒店,不仅是历史的碎片之一,也更在与住客如你我一道,书写自己的故事。”

5

1980

2020

沪上文艺创作的老“灯塔”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

(西藏中路120号)

年龄:91岁

风格:后现代主义

设计师:乌鲁恩

“市宫”,在上世纪70年代的那些夜晚,曾是工人们挥洒热情的 灯塔......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原为 东方饭店,于1929年建成,由建筑师乌鲁恩设计,具有现代建筑的特点:平顶,方形的大窗户,窗框上又饰有古典风格的壁柱。由于地形前宽后窄,呈现出高大的三角形,远看就像一艘巨轮驶向人民广场。

▲ 图:东方饭店旧海报

东方饭店北向繁华的 “四马路”(约今汕头路、福州路),楼下是当时上海最大的 东方书场,每天听客如云,人声鼎沸。解放后改为工人文化宫,70年前,陈毅市长曾亲笔题写 “工人的学校和乐园”的匾额。

▲ 图: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开幕典礼

50年代 《听话要听党的话》就是从这里唱遍神州大地;70年代轰动一时的话剧 《于无声处》就是在这里首演;工人们曾在这里乐此不疲地学习和创作......

在《三十年》一书中,编剧宗福先先生回忆道,“那一段刻苦的、快乐的学习日子,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会磨灭的,它把我领进了话剧创作的神圣殿堂。”这些岁月对于我们来说或许陌生,但对于那些曾经每晚几乎横跨整座城市来到这里的人们,“灯塔”指引他们投身于文艺事业的那些年,此生难忘。

结语

上海的海派气息是洋溢在经年岁月的记忆里的,去国际饭店吃蝴蝶酥和银丝卷,在市宫前的长椅上小憩片刻,踩一踩人民广场的红枫叶和音乐厅门口的金色银杏……

年前陪音乐厅走走亲戚,嘎嘎讪胡(上海方言,意为闲聊),听那一砖一瓦吟唱上海滩故事的风情万种。

暂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见,今年,音乐厅将 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到她的建筑大家庭中,继续带大家领略音乐文化!

这些陪伴阿姨爷叔们长大的老建筑,2020年记得要来打卡哦~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