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硕 Tuf Gaming B450M Pro S重炮手主板+Ryzen 3 3100的简单超频设置体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5800xb550超频设置 华硕 Tuf Gaming B450M Pro S重炮手主板+Ryzen 3 3100的简单超频设置体会

华硕 Tuf Gaming B450M Pro S重炮手主板+Ryzen 3 3100的简单超频设置体会

2023-08-25 1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明:本文写的比较乱,我是按照个人理解对影响超频稳定性的因素的先后次序来写的,很久不用AMD平台,且一般我花时间研究后会很久不再管它,所以容易忘记,故本文也作为个人的一篇学习笔记供以后复习之用。另外,本文主要是针对对电脑超频抱有兴趣,但缺乏实践的新手写的,高手可略过。

一,体质问题:

我的3100购于PDD,599元,不算便宜也不算贵,2020年37周产品,网上流传19年产的体质普遍较差,但是我在看购物评论时,有些网友反馈自己的19年产3100超频能力同样不错,可以和商家沟通后挑一下(我是直接付款)。如何查看生产日期,如下图1:

图1 注意上图中的红框,2006表示20年第6周的产品,同理可自行查看

二,准备工作:

1 主板BIOS版本的选择:由于华硕 Tuf Gaming B450M Pro S重炮手主板的发布时间较晚,建议该主板的用户刷入最新版本的BIOS,综合超频能力要强于2202或者更老版本,若使综合稳定性最佳,双通道内存请插2和4内存槽。但该主板在使用2409及以上版本的新bios后,如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的话,则主板后置的那个4联一体的usb3.0端口目前无法完美驱动(具体见我专栏的其他文章),特此说明。目前最新版本为2807正式版(我在用)。PS:bios版本并不是我推荐的就是最好的,硬件组合不同,可能好用的版本也不一样,最好是自己试验。

2 关于长期超频使用的电源,散热配置:

(1)好电源对长期超频使用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选择一个靠谱的电源非常重要,我的配置由于显卡为RX570,只需一个8针供电且cpu仅有4核心,另外,我平时除了3D游戏需求负载会高一点以外,个人并没有长时间多核心渲染应用的需求,所以选择了500W额定功率的电源。由于是服务器电源,这个电源是3路12V,每路最大负载18A,合计共500W输出,对于RX570(BIOS设定的boost功耗墙一般为135W)这种级别的显卡不超频使用来说,有足够余量可以应对,且无需强调单路12V输出的重要性(对于该电源,一个8针显卡电源口即为一路12V,单路输出最大上限为12×18=216W,即使考虑到18A设定系过载保护的电流值,12×16A=192W也还有足够余量),另外对于显卡,硬盘等由电源直接供电的设备,多路配置下一旦电源故障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是购买市面上单路12V额定500W电源,则>0.6元/瓦是较为合适的选择。PS:这里只是说下我对配置的选择,如是有2个或者以上8针的大功率显卡,或者打算将显卡超频使用,则单路12V的大瓦数电源应作为首选(强调下,这东西不能图便宜,尤其是你自身缺乏经验,或者是对想长期超频使用的用户来说)。

(2)散热器:如是长期超频使用则需保证散热器有一定余量,否则就会出现冬天稳定,夏天死机的尴尬,这套配置选择了雅浚B3(卷后65元 PDD),4热管直触,本体做工属于同价位高水平,本来买的是G3(卷后100元,一体式铜底,风扇比B3更好),但是商家发错货了,另外B3的实际使用效果也还可以,所以就留下了。目前市面上60-100的4热管,12cm扇配置的散热压这块U超频使用应该都没有问题,各自凭喜好选择即可。此外,如果你是喜欢关闭盖子使用,则在机箱上最好安装一个向外抽风的风扇,避免箱内热量的堆积(我拿了一个旧的9cm装上了)。PS:如果不是预算特别紧张,风冷散热还是推荐一体式合金铜底而非热管直触,优点在于,a:可保证cpu顶盖的有效覆盖面积,增强散热效能,b :纯铜的硬度本身不高,多次拆装后热管直触的散热器底部铜管易发生变形导致接触不够紧密,影响散热效能。

(3)内存如是超频使用,双通道则推荐使用马甲加强散热;如是插满4根内存槽,尤其是双面内存则推荐采用带有风扇的主动内存散热装置。长期超频使用时,即使是几元钱的铝片,夏天时装上跟不装的区别也比较明显(本人地处华中亚热带地区),如是新手,安装时需参考市面上的马甲条图片,注意下安装时与内存条本体相对位置的选择,避免装上插不进去的或者马甲碰到电容无法开机(短路后开机合格电源会启动断电保护)的尴尬,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购买带散热马甲的内存。由于3100官方最大支持3200Mhz的内存频率,并考虑到Zen2架构的锐龙内存控制器的体质普遍可以达到1800Mhz左右,则购买时可选择3000-3600Mhz的内存,低一点的内存加强散热,并适当调整参数,在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一般超1-2个档上来用是没有问题的。

三,Bios内单独设置每个CCX模块(如下图3-4):

由于Ryzen 3 3100是双CCD设计,每个CCD拥有2个核心(如下图3),而且华硕的这块主板又提供了对每个CCD单独进行超频的选项,故使用好这项功能对提高超频的综合成功率至关重要。

图3 ryzen 3 3100的结构模式图,借用的网络图片

如下图4,Core vid是指每个核心的待机或者轻载电压设置,这个项目我设置为auto时,开机主板可以自动给到1.1V左右,待机功耗可超过30W,温度也明显偏高,试着下调至0.75V,则待机功耗明显下降,且并未影响稳定性(该项目的起始低值为0.7V),建议可设置为0.7V-0.8V之间,或者自己试验合适的值。CCD0 Ratio和CCD1 Ratio是指分别设置每个CCD内的核心的倍频,我的0设置为44,1设置为45,如此设置的情况下,本机在1.29V电压下,可达成aida 64 FPU单烤1小时不蓝屏死机,实际使用数天,以使命召唤系列游戏反复测试也未发生蓝屏死机表现,较为稳定。如果均设置为45,则需1.325V才能完成烤鸡,但不是每次都能确保成功,游戏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出现蓝屏。由此可看出,即使是一块cpu的不同核心,体质也会有差异,而这种对模块进行单独超频的设置选项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获得我们所期望的性能。PS:当如下图分别设置了CCX0和CCX1的倍频后,则bios会优先调用这里的设置值作为开机时的使用值。

图4 单独对CCX模块进行超频设置页面

四,Bios一般超频设置(如下图5):

开机按F2或者del键进入bios,然后按F7进入高级设置页面,记得把语言改成中文,来到Ai tweaker页面,不用把超频想的过于神秘,一般情况下,只需调整几个关键数值即可超频成功,如下图5。

需要说明的几点:

SB clock Spread Spectrum,中文为南桥时钟频展,经过试验,超频时关闭(disabled)有助于系统稳定性提升。

Memory Frequency:内存频率:这个根据自己内存的规格性能特征进行设置,我的光威弈系列3000 8G×2条,设置参数为18-19-19-18-38可稳定运行在3600Mhz频率下,延迟最低为68.9ns,读取在50000MB/s(aida64测试结果),属于正常发挥。

FCLK Frequency(Front clock 前端总线频率),锐龙平台这里需设置为内存等效频率的一半,方能达到性能最优。

Cpu Core Ratio(cpu核心倍频设定):这里我设置的45。刚才已经提到,如在单独设置CCX模块的页面中设置每个CCX模块的倍频,则优先使用后者的设置值。

图5 一般超频设置

五,关于各种电压的设置(图6-7):

VDDCR CPU Voltage:cpu核心电压设置,有些文章试验后认为,20年中后期生产的3100,采用1.3V设置,达成4.4-4.5GHz属于普遍体质的产品,我的这块经过实际测试,觉得此说法有一定道理。44+45组合设置可在1.29V可稳定通过烤鸡及大型游戏,且电压较为理想;1.35V才能完全稳定的通过全核心4.5G的烤鸡,1.4V 全核心4.6G仅能开机,无法稳定运行系统。

VDDCR SOC Voltage:SOC电压设置,这里可以理解为cpu核心以外的其他部分的供电电压设置,目前的CPU已经将原来北桥的功能集成了进来,包括内存控制器,总线控制器等,所以这里的SOC电压设置可以理解为以往老电脑的北桥电压设置,这项设置对系统超频后稳定性也至关重要,比如3100官方最大支持3200mhz的内存(即前端总线频率1600mhz),那么当你在将内存超频至3600mhz使用时,要使性能最优,则前端总线频率应该设置为1800mhz,此时CPU的内存控制器实际是在超频使用的(超过了官方最大支持频率200mhz),所以该项目设置需适当加压才能保证超频后的稳定性,在asus这块主板上,默认为1.025V,建议设置为1.1-1.15V较为合适。

DRAM Voltage:内存电压设置。本人的弈系列内存自带的XMP2.0的参数为:1.35V电压下,16-18-18-18-38为主要参数运行在3000Mhz的频率上,以此为基础,仍采用1.35V电压,自配马甲加强散热,设置参数为18-19-19-18-38可稳定运行在3600Mhz频率下,延迟低于70ns,读写性能有所提升。

其余选项均可以设置为自动(经过不少的功课,个人认为这几项auto即可达到稳定性最优,并没有像有些帖子里面说的对超频稳定性起到关键作用)。

PS:如你的CPU的内存控制器的体质较好,且用的是比较好的高频内存,想达成更高的内存频率及性能发挥,则VDDG CCD Voltage Control和VDDG IOD Voltage Control以及高级——AMD OC——电压调节中VDDP Voltage Control共3个项目可进一步尝试进行微调。总体上对于FCLK稳定性来说,SOC>VDDG IOD>VDDG CCD>VDDP。(引自https://tieba.baidu.com/p/6764317706)

图6 超频电压设置图7 超频电压设置

六,关于CPU防掉压的设置:

防掉压也是影响CPU超频后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线路损耗,电压波动,环境电磁干扰等各种原因,我们在超频时设置的CPU核心电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很多时候,实际值会低于给定值,这种情况就可能造成超频的不稳定,而防掉压设置相当于一种电压补偿机制,当实际值偏低时,bios设置后可自动提升合适的值,从而增加超频稳定性。

如下图8,asus的这张主板,可以分别对CPU核心和CPU SOC进行防掉压设置,VDDCR CPU Load Line Calibration是对核心电压进行补偿(CPU超频适用),VDDCR SOC Load Line Calibration是对SOC电压进行补偿(内存超频适用),这2个选项均有5个等级(level),设置等级越高,则补偿的△电压值就越高,所以如果设置的过高,则有时会使整体CPU或者SOC电压峰值过高,不利于温度和功耗,这里建议设置为level 3;设置好后,可分别将VDDCR CPU Current Capability (直译为当前CPU电压效能)和 VDDCR SOC Current Capability(直译为当前SOC电压效能)均设置为120%,这4项组合使用+一个比较好的电源,则可以获得和设置值十分接近且波动范围很小的CPU核心及SOC实际电压值,利于超频稳定性的提升。VDDCR CPU Power Phase Control(供电相位控制)设置为Extreme(极限)可利用板载所有CPU供电相元件对CPU进行供电,而VDDCR CPU Power Duty Control(供电负载均衡设置)设置为Extreme(极限)则可达成利用所有CPU供电相对CPU进行均衡电流负载的目的,SOC的类似设置选项同理。

图8 防掉压设置

七,关于CPU特性一栏的设置(如下图9):

PSS support这一项目是asus对amd cpu 凉又静节能技术的一种称呼,经过实践,个人觉得关不关闭对超频稳定性并无多大影响,我实际一直处于打开状态,cpu空载时可降低能耗。

NX mode:是英文No-Execute Memory Protection的另一种写法,指不执行内存保护。具体是在内存中的某些关键段关闭执行权限,以防病毒恶意攻击。由于其对内存的某些关键段进行权限限制,因此在超频过程中会影响超频的结果。而且某些版本的系统无法安装虚拟机和它也有关系。建议关闭该选项。也就是BIOS中的enabled 允许。(引用自https://tieba.baidu.com/p/6258164715)

SVM mode为amd 虚拟化技术,如使用虚拟机需打开(enabled)。

SMT mode为超线程模式,一般情况下请打开。

图9 CPU特性设置页面

八,内存超频的相关设置(如下图10):

先说明一下:我的内存条参数贴纸上的时序为16(CL)-18(TRcd)-18(TRP)-38(TRAS) 1.35V(XMP2.0),但是有些朋友可能注意到,我上面描述的时序多了一位数字,如18-19-19-18-38这种,其中的第2和第3位数字均是TRcd的值,只是因为asus的这块主板支持对Trcdrd(Trcd读取)和Trcdwr(Trcd写入)分别进行设置,故才有5位。这一点请使用该主板的朋友悉知。

关于内存超频,建议各位以自己内存的XMP参数为基础,适当加减进行调整,裸条如前描述尽量带上马甲,参数以稳定为主,不必过分追求低值。如果不太熟悉,可以在确定超频目标后,以同规格适宜档次的市售内存的参数作为调整的参考依据。PS:内存超频后,可用aida64-工具-内存与缓存测试进行效能评估(如下图11),读取和写入性能固然很重要,但过分追求高频率而将主要参数的值设置的过高,则延迟会大幅增加而严重影响性能发挥,所以需要一个平衡,一般来说,5位参数组合的前3位对整体性能(延迟,读写性能等)影响最大,可花一定时间进行试验,获取一个性能不错且又稳定的数值。

图10 内存超频的设置图11 我的内存超至3600Mhz的测试成绩,延迟如能尽量控制在70ns以内,则整体效能更优

九,关于这块主板bios的一些我注意到的现象:

如你在这块主板上使用PS/2键盘,并使用windows 10操作系统,则进入系统后,有可能键盘无法使用,这时可将BIOS中的“捕捉中断19”这个选项打开(如下图12),然后保存退出,重启系统应该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图12 int 19的设置

结尾:

1 Zen2架构虽然也支持PBO自动超频,但相比Zen3架构PBO2.0来说,系统自动电压给的较高,且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下来,个人意见是BIOS内的相关设置不管不问即可。

2 关于超频后温度,在环境温度16℃左右,使用雅浚B3压这块超频后的U,烤鸡温度可稳定在58℃左右(机箱侧板打开,CPU风扇我设置成满转),日常大型3D游戏,温度50℃左右,主板CPU供电相散热片夜间烤鸡几乎难以感觉到热量,个人觉得可以。

3 附上两张超频以后测试成绩图,虽然不算什么高档好成绩,个人还是很满意的。

本机按文中描述超频后鲁大师5.20.1205的测试成绩,改版后的鲁大师测试成绩不同,请悉知。

我的机器按上述描述超频后的CPU-Z测试成绩,虽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成绩,但毕竟是白嫖的性能提升(默认单核480,多核心2500),当全核4.5G时,单核可达到555分,多核3060,对于4核心cpu来说,我较为满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