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慕课”平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3dmax模型网格编辑凹凸效果不一样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慕课”平台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慕课”平台

2024-05-26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慕课”(MOOC,即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近两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课程,被誉为“自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自2012年始,“慕课”迅速席卷全球。

  在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慕课”的到来对我国的高等教育造成了强烈的冲击。2013年起,国内许多顶尖大学也纷纷加盟并推出自己的优质资源共享MOOCs平台,如北京大学的“华文慕课”、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以及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等。

  “慕课”为何来势如此凶猛并获得井喷式的发展,这根源于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开放性。“慕课”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学习意愿,就可免费注册学习。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学生注册学习。二是共享性。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免费或低学费享受世界一流的优质教育资源。三是自主性。学习者没有教育背景、年龄大小与地区之分,均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法与评价方式等。四是互动性。学习者之间可以针对疑问相互解答、相互评分、合作学习、分享学习体验与心得,实现双向与多向互动。这些优势势必对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与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深远的影响。“慕课”对于中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把握机遇,直面挑战。

  面对“慕课”风暴的冲击,如何因势利导、积极应对?要加强顶层设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管“慕课”在更新教育理念、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慕课”作为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开发的教育形式,在传播知识与先进理念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现有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等带来影响和冲击。尤其“慕课”的受众对象主要是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年轻一代。因此,国家和政府应高度重视,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进一步深化“慕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课堂与实体课堂相结合,实现高效的混合式学习。尽管“慕课”具有实体课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没有时空与门槛限制,没有课堂规模与人数限制,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实时互动与自主学习等,但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如它不能取代实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思想碰撞与情感交流,也不能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校园学习与生活体验,也无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育积极的情感以及高尚的品德等。因此,未来教育的改革方向应是促进在线课堂与实体课堂的有效融合,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实现高效的混合型教育模式。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大大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慕课”通过开放的网络资源,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转变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大学课堂演变成师生交流与互动的主场地,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主体,在“慕课”潮流的冲击下,要不断加大对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改革的浪潮,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整合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打造本土化“慕课”平台。目前我国的优质教育资源稀少并分配不均,因此,要想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实现校际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则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集中国内外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校的优势学科,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学生需求的“慕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慕课”平台,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