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发票加速扩围!新增五地试点!1月28日起施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8日上海新增 全电发票加速扩围!新增五地试点!1月28日起施行!

全电发票加速扩围!新增五地试点!1月28日起施行!

2023-03-14 05: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月20日,五省市税局同时发文,宣布开展实施全电发票开票试点。全电发票究竟怎么开?受票方接收到如何处理?一文总结全了!

一、新增5个地区,全电发票范围试点扩大

1、青岛市

2、大连市

3、陕西省

4、天津市

5、重庆市

以上五省市公布的公告内容基本一致,小编给大家提取了重点:

1、试点自2023年1月28日起施行。在部分纳税人中开展全电发票试点,试点纳税人范围为:2023年1月28日前设立登记的已使用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2023年1月28日起新设立登记的需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纳税人。

2、不使用网络办税或不具备网络条件的纳税人暂不纳入试点范围。此外,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纳税人暂不纳入试点:

(一)存在严重涉税违法失信行为;

(二)存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增值税发票风险;

(三)经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重大涉税风险。

3、五省市的纳税人也可作为受票方接收由广东省(不含深圳市)、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厦门市的试点纳税人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开具的发票。

4、全电发票的发票号码为20位。

5、试点纳税人通过实名认证后,无需使用税控专用设备即可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开具发票,无需进行发票验旧操作。其中,全电发票无需进行发票票种核定和发票领用。

6、试点纳税人可以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税务数字账户自动交付全电发票,也可通过电子邮件、二维码等方式自行交付全电发票。

7、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暂不支持开具机动车(含二手车)、通行费等特定业务全电发票,开具上述发票功能的上线时间另行公告。

至此,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简称全电发票)开票方试点省市自治区包括:广东(不含深圳)、上海、内蒙古、四川、厦门、青岛、陕西、重庆、天津和大连共计10省市。

全国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能作为全电发票的受票方。

二、受票方接到全电票如何处理?

1、受票纳税人取得发票和确认

纳税人可以使用各地“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进入“税务数字账户模块”,查询接收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开具的发票。此外,也可取得销售方以电子邮件、二维码等方式交付的全电发票。

好会计全电票取票方式

1.【销项数据导入】【进项数据导入】支持发票明细数据导入

(1)用户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和【电子税务局-税务数字账户】--发票查询中,下载发票明细数据及发票清单;

(2)系统支持将发票下载结果表样直接导入,无需做格式调整或者转化;

注意:需要【发票综合服务平台】和【电子税务局-税务数字账户】下载带有发票明细sheet页的报表,导入之后发票数据才能带有发票项目内容。

2.方格一键取票取进项全电发票

方格一键取票支持取全电发票,除上海、广东、内蒙古地区全电发票开票试点企业及上述地区切换到数字账户企业;

3.PDF/OFD电子文件上传、扫一扫、拍照上传

2、全电发票查验途径

单位和个人可以通过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

(https://inv-veri.chinatax.gov.cn)

查验全电发票信息。可以手动输入发票代码及发票号码等基本信息,也可以直接导入。

好会计支持全电发票真伪及重复性验证

用户通过上传电子文件、拍照、扫一扫等方式录入发票时系统会自动查验发票真伪;

用户录入发票时,系统会自动校验发票号码是否重复;

3、发票入账

单位收到的凭证确属电子会计凭证的,无论是否收到电子会计凭证的纸质打印件,均应当主动向开票单位索取电子格式的会计凭证。同时,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使用电子会计凭证的纸质打印件作为报销入账归档依据的,必须同时保存该纸质打印件的电子会计凭证原件,即必须保存OFD源文件。

……

拍照、截图、扫描等电子影像件属于电子副本文件,并不是电子会计凭证原件,不能仅以电子副本文件报销入账归档。

好会计支持全电发票一键生成电子凭证

将全电发票上传至好会计后,点击发票管理,生成凭证按钮,即可生成全电发票的电子凭证。

4、发票报销归档

纳税人以全电发票报销入账归档的,按照财政和档案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根据《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规范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的通知》(财会〔2020〕6号)第三条至第五条的规定:

三、除法律和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单位可以仅使用电子会计凭证进行报销入账归档:

(一)接收的电子会计凭证经查验合法、真实;

(二)电子会计凭证的传输、存储安全、可靠,对电子会计凭证的任何篡改能够及时被发现;

(三)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凭证及其元数据,能够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完成会计核算业务,能够按照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规定格式输出电子会计凭证及其元数据,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且能有效防止电子会计凭证重复入账;

(四)电子会计凭证的归档及管理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第79号令)等要求。

四、单位以电子会计凭证的纸质打印件作为报销入账归档依据的,必须同时保存打印该纸质件的电子会计凭证。

五、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会计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电子会计档案可不再另以纸质形式保存。

好会计支持全电发票上传附件及附件归档管理

通过电子文件上传的发票,可在发票查看详情处看到附件文件;

可在【归档管理】查询本期上传的电子发票源文件,支持源文件的在线查看和在线下载,满足用户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诉求;

三、开票方如何开具全电发票?

1、进入渠道

1.纳税人登录电子税务局后,通过【我要办税】→【开票业务】进入全电发票开具功能模块。

2.进入蓝字发票开具的二级首页功能页面,主要展示“数据概览”、“发票填开”、“最近开票”等功能。

2、数据概览

数据概览主要功能:显示纳税人的授信额度、纸质发票情况、本月蓝票开具情况,方便纳税人在开具发票前,作为参考。

3、开票员授权

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可直接使用全电发票相关功能,如需增加其他人员开具全电发票,需要进行开票员授权。

1.法人、财务负责人或有管理权限的办税员登录广东省电子税务局网页端→进入首页【我的信息】→【账户中心】→【人员权限管理】→【添加办税人员】。

2.输入被授权人姓名、证件类型及号码,身份类型选择“开票员”,功能集选择“电票平台”,录入有效期止,点击【确定】。

3.开票员以“个人”身份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账户中心】→【人员权限管理】,在操作栏点击“确认”,授权成功。

4、蓝字发票填开

1.进入路径:广东省电子税务局→【我要办税】→【开票业务】→【蓝字发票开具】→【立即开票】。

2.选择发票票种等信息后,点击【确定】。

3. 录入或选择购买方信息、开票项目信息、备注信息(非必录)、经办信息(非必录)后,点击【发票开具】。

4.系统自动进行发票赋码并生成电子发票,显示开票成功提示,发票自动传递至对方税务数字账户,也可进行二维码、邮箱交付或下载操作。

四、收藏!电子发票的涉税风险与防范

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的推进,优化发票流程管理及服务方式调整,还加强了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监督内控等税务业务的变革及相关系统的升级。

金税四期+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的金牌搭档,未来发票监管趋势加严,各企业主及财务工作者,要谨防一下几种情形:

1、发票重复入账抵税

电子发票可以打印登记入账,企业将业务发票或费用发票重复登记入账,例如将费用发票,在公司的多个月份里重复记账,或者在不同的公司入账,现在的全国统一发票服务平台,能有效避免发票信息不对称问题。

2、对开发票、环形开票

在没有实际业务发生的情形下,双方或多方互相付款、开票的情形,达到企业少缴或免缴的避税手段,税控管理情形下,行政机关可按虚开发票的情形处理。

3、买发票

企业成本和进项不足时,常常到市面上去购买发票,希望达到避税目的;

但是此类虚开的发票和业务即使入账,企业没有实际的货物收支,三流不一致,一查一个准。

一经查处,省下的那点税款可能要翻倍处罚,而且企业法人、负责人、财务还会涉及到刑事责任。

4、开具的发票内容与实际不符

与A公司发生的业务,发票抬头写B公司;企业主营服装鞋帽,开的发票确实建材;

卖了10个商品,开票写了20个;以往的这些开票行为不能再发生。

5、到处找发票抵税

部分企业为达到避税目的,会将员工部分工资以费用报销的方式支付,需要员工找票(餐票、车票等),长此以往,企业费用难免出现异常。

6、企业发票大量为个人抬头

大量以个人为抬头的发票报销入账;非直面个人消费者或个人供应商的企业有大量个人抬头的发票,都是稽查重点!

7、费用发票异常

不同企业对于经营费用发生会不同,实际业务发生,加油费、差旅费、服务费、会务费、咨询费、培训费等发票,若企业无实际业务发生却有票入账,或者有实际业务发生,开票项目或金额过高,与经营情况严重不符,可视为发票异常。

8、发票增量、增额异常,大部分发票顶额开具

企业实际经营及开票量不符,与同行相比变动异常,长期发票开具金额满额或者偏高严重。

9、频繁作废发票

企业发票频繁作废,大量跨月红冲,发票金额满额或者偏高严重等。

本文由畅捷通好会计整理发布,素材来源:财务第一教室、税务大讲堂、梅松讲税、税台、财务经理人。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