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教授在浙江自然博物院作“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智慧”专题讲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4节气养生大全 张放教授在浙江自然博物院作“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智慧”专题讲座

张放教授在浙江自然博物院作“二十四节气与中国智慧”专题讲座

2023-11-23 1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

浙江大学教授、杭州农历博物馆馆长

张放教授

便为社会公众带来讲座

《二十四节气的中国智慧》

张放教授主要从事园艺学的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在农业科技扶贫、农业产业化研究和实践、农产品生态绿色研究、新农村建设及设计规划等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和丰硕的成果,退休后创办杭州农历博物馆、蕴芳收藏馆。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回溯

张放教授首先以时间为脉络,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与中华文明相伴而生的,是中华先民对时间的认识划分走向精细的表现,是生产生活方式与时间体系的结合。

早在西周时期,中华先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便对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有了认识,而冬至便是第一个被命名的节气。至春秋时期,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被确定。到了战国时代,二十四节气已全部出现,但各国使用仍比较混乱,直至汉代最终完善形成体系。

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历法和天文著作如西汉刘歆所编纂的《太初历》,明代徐光启所编写的《西洋新法历书》等都对二十四节气的计算方法、物候现象、农事活动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记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与气节

二十四节气不仅反映了时候(即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气候(即季节变化)、物候(即自然界生物现象),还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根据各自的作用又可分为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如立春、夏至,象征温度变化的如小暑大暑,反映降水量的如雨水、谷雨,以及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如惊蛰、芒种等几种类型。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下,中华民族从二十四节气中提炼出众多的文化品格,如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顺应天时、崇宗敬祖、孝老爱亲、爱国睦邻等。

以植物为例,梅花象征高洁孤傲、兰花象征忠贞友好、竹子象征君子之气节、菊花象征坚贞不屈、苍松象征雄伟苍劲等。如一品清莲的故事启示我们要有清廉之心,正是这些民族品格,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二十四节气与当今生活

讲座最后,张放教授指出,二十四节气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节气谚语,源于古人对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语言的专业性、科学性、规律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是其特色。谚语流传久远、应用广泛,郎朗入口,简便易懂,是百姓农耕劳作、生活行动的指南。

二是节气养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注重不同的养生方式。在春季,人要开始活动起来,使心情舒畅。在夏季,人们要顺应阳气旺盛的季节,要使自己出汗。在秋季,人们要顺应阳气开始收敛,要减少运动,心情平静。在冬季,人们要要避免受凉,早睡晚起。

最后,二十四节气培养了我们的生活美学,使我们能够获得生活的节奏感、艺术感和幸福感。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浙江自然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严洪明主持讲座:

张放教授的讲座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委婉动人,不仅让我们对二十四节气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让我们看到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品格,是一次心灵的陶冶,观众朋友们的阵阵掌声多次将讲座推向高潮,我想这便是对讲座内容最好的认可。从中可以感受到自然对古人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启示我们现代人要多走进自然,和自然对话。浙江自然博物院一直以来便致力于自然科普教育,举办科普讲座,也是和自然对话的一种形式,希望大家在博物馆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自然的爱护之心。

讲座以线下+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线上通过文博圈和浙江自然博物院公众号直播,共四千余人收看,获得点赞数超2万。现场则招募了一百余位观众,多为亲子家庭。

讲座结束后,现场观众踊跃提问交流,张放教授逐一耐心解惑。如有位英籍华裔女士表示自己慕名而来,通过讲座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解开了许多疑惑,今后也会向身边的朋友普及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有小朋友表示听了讲座后对二十四节气更加了解了,也会留心观察生活,去学习更多相关知识,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更加感兴趣。

张放教授寄语大家,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去学习和传承,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文字:陈余

图片:傅佳英

初审:彭驿涵

终审:严洪明、兰国英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遇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