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3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

2024-02-19 00: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精选7篇)

来自范文参考(www.hg9p.com)

时代的天平已然平衡,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正在开拓着更加广阔的天空。下面是范文参考(www.hg9p.com)小编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1

中国自建国以来就在发展教育,可中国为什么一直处于一个落后地位?是的,这与中国的基本国情一致:中国的人口众多,教育发展困难。但同样,这样的政治使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错误的。

美、英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不同于中国,自初中开始,这些国家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想学的学科,并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这项科目。他们可以做到精通一项学科,学校也会给予他们一些帮助去将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学到最好、最精、最擅长。而中国呢?可谓样样皆会,同样的处处平庸,没有一点特长,这样的教育对于创新又怎样会有用呢。

对中国的各类考试更是无用,一次考试只能测出其学习程度,然而他的实际做事能力怎么样呢?他的道德品质怎么样呢?他的为人处事能力又怎么样呢?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考验没有经过认识的,有博士生吸毒致死,有清洁工小事情也做出大水平。这些示例还不够吗?为什么不学习外国的这些呢?为什么学习外国只学习到一半呢?为什么不将教育发展到另一个水平呢?这一切的原因都是些什么呢?

中国需要的是真正的教育!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2

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啊!她拥有13亿人民,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这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富强的国家!我为生在这片土地骄傲,我为我是炎黄子孙自豪!我们的祖国美丽无比,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波涛滚滚的黄河,巍峨耸立的珠穆朗玛峰……我们的祖国有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我们的祖国……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在她的历史长卷里,又有过怎样的辛酸历史,怎样的惊天巨变呢?翻开泛黄的历史,这永远是我们无法忘却的!

昔日的祖国经历过强盛,也经历过衰退;经历过喜悦,也经历过灾难。我们的祖国在解放前经历的苦难,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解放前,人民的生活很糟糕,简直无法忍受。永远也忘记不了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景象,那一滩滩鲜红刺眼的血迹,那一个个充满恐惧的尸体。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行为,不也在提醒,激励我们吗?落后就要挨打!是啊,中国要进步才行。194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众人瞩目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解放了!

从前爷爷奶奶走的路是泥泞小路,住的是茅屋;爸爸妈妈走的也是泥泞小路,住的是平房;到了我们这一代,走的是宽敞的大马路,住的是楼房。爷爷奶奶小时候没有吃也没有穿;爸爸妈妈小时候,虽有吃有穿,却只有那一丁点;我们小时候,吃的穿的数不胜数,却很快吃腻了。爷爷奶奶小时候对于舒适的生活想也不敢想;爸爸妈妈小时候虽然幻想,却有一些遥远;我们小时候从来也不用想,因为天天都在过这样的生活。回首昨日,再看今朝,变化是多么的大啊!现在,爷爷奶奶也可以享受生活了!这一切多么美好啊!

中国飞快的进步着。我们祖国的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是最好看的,奥运金牌数是最多的,“神七”又成功升天了!这是多么振奋人心啊!纵然我们经历了雪灾,地震,但我们克服了天灾。让世界一次又一次惊叹中国的进步!

中国在腾飞,这条龙在飞向世界的顶端!我们是龙的传人,要从小为祖国奋斗,为祖国拼搏。我们只有现在开始认真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记住这句话,为祖国而努力吧!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3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是一个美丽的旅游度假好去处。但听爸爸说,他小的时候那里条件很差,他在很小的时候过生日能向家长提出一个生日当天吃桶泡面都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更别提会向我们现在的小朋友一样,过生日可以有生日派对蛋糕啊什么的。不过现在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越来越宽,车子越来越多,房子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次老家之旅,那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开车回到了老家。刚到村里就看见了路边有一幢高大气派的五层小洋楼。房子是用钢金水泥制成的,全身用瓷砖给房子穿上了衣服,玻璃铮明瓦亮的,门口的石柱雕塑让人移不开眼,整幢房子让人感到金碧辉煌。而旁边却有一个又矮又破的木质小房子,听爸爸说那是那家人的老房子,新房就是边上的那个五层小楼。哇!差别好大啊!走在村里的路上,看到的都是一幢幢新的小洋楼,和爸爸对我描述的老家不一样。爸爸向我解释了原因,他说爸爸对你说的是“我”小时候的家乡,而你现在看到的已经是二三十年后的家乡了。我心里有点不解,为什么这二三十年会变化这样大啊,完全是两个地方吗?

要说每个人的家里有变化是自己努力得来的,那村里的公共场所才让我真的认识到什么是变化太快。村里有一个小公园,听爸爸说他小的时候那里是一片空地,留给大家晒谷子用的。可当我来到这里,看到的是一个修剪精致的假山,周围溪水环绕,在阳光照耀下,水面波光鳞鳞的。公园中还种植了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朵,单拿出一朵看不出有多漂亮,可当把它们种到了一起,那一片片的真是让你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它的美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花)多力量大吧!从远处看,后面的整座大山为它背景下,这个小公园就像是一处让人感到安宁的世外桃源。周围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在公园的最外边围了一个大圈圈。公园里的小溪水,是从后面的一条小河里直接流进来的,从一座小桥走过去,就看到了一条不是很宽,河水有深有浅,但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有时还会看到有鱼游过。这时一个路过的老爷爷和爸爸聊了起来,从他们的聊天中,我才知道,这条河已经流了好多年了,可以前都说它是臭水沟,所有的垃圾都是倒里面的。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同样环保的意识也增强了,政府出钱修河坝,治理垃圾,人们也自觉的爱护起了周围的环境,才有了这么清澈美丽的河!

一路走走看看,都和爸爸和我说的不一样了,但又有什么关系呢!看看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就知道这种变化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吧!

小康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但我知道的是马路越修越宽,楼房越盖越高,车子越来越多,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小康吧!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4

俗话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乏没,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美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中国》就是我们身边美的集中体现。

航空英雄罗阳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爱国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师德美”;农家妇女高淑珍坚持14年以家庭力量撑起“爱心小院”的“奉献美”……这一个又一个“美”,传递着的是一个又一个人家大美!

节目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台湾老兵高秉涵为上百位老兵带回骨灰的事迹。国民党阻止军人回到故乡使用残酷的手段,无尽的乡愁寄托在灵魂中,正如白岩松所说,“带回的不是骨灰,而是一坛又一坛乡愁”。

浅浅的海峡怎么能切断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呢?两岸同胞的心永远是连在一起的,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就能渡过难关!

或许是因为年龄差距不大的缘故,12岁女孩何玥最令我钦佩。我们还在活蹦乱跳,她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尽管她离开了,可她却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别人,永远地活在人们心中。

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局长陈家顺为保障农民工利益,多次到企业卧底打工,为政府人员做出了榜样。

科学家林俊德、医生周月华、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孝子陈斌强,一个又一个彰显“坚持”和“奉献”的感人事迹,无不感动着我们。

这一个个“美”——“品格美”、“人格美”、“精神美”,将被我们传承,并创造“社会美”、“中国美”。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5

那张图,让我久久难忘:左边一位爷爷,右边一位奶奶,穿着最普通的外套,戴着袖套围裙,笑容很灿烂,皱纹如镌刻。他们不是穿着防护服的一线工作者,也不是穿着警服的一线英雄,他们只是一对开着一个特殊 “厨房”的平凡夫妇而已。

这对夫妇如是说:“生死是大事,吃饭也是!”他们的厨房,非常特别,竟然开设在江西肿瘤医院旁的小巷子里,而且是一家亏本收费的“抗癌厨房”。18年来,这对夫妇从开设一个早点摊开始,到如今的一排炉灶、油盐酱醋和锅碗瓢盆,一块钱一个炒菜的价格,一直坚持的24小时服务,为癌症患者和家属提供炊具和调味品……经营着这个“爱心厨房”的平凡夫妇,就是已年过六旬的万佐成和熊庚香。

“感觉值得。”万佐成说。这一声“值得”的背后,是18年的炉火不息,坚持不懈。医院全年无休,老万夫妇和他们的爱心厨房也是全年无休。一年365天,爱心厨房从不打烊,包括万家圆圆的除夕。除夕那天,老万夫妇还会给肿瘤医院的患者和家属做一顿免费的水饺和红烧肉。就这样,一天24小时中,从凌晨4点起床用木柴给煤炉生火,9点前得把厨房收拾好,就此一直忙到夜里9点后,老万夫妇才能吃上自己的晚饭。

我们都清楚,一个人一旦得了癌症,将会意味着什么。不仅是自己丢掉工作,不仅是长期医疗的痛苦,不仅是巨额的医疗费和生活支出,还有家人长期的陪伴、看护和担忧……这些足以击垮一个普通家庭,足以让泪水和忧愁布满整个家的天空。于是,他们每次的开支,都是能省一分是一分,节省下的都是生命和希望!

一炉火,一份心,就能守护人间温暖。一炊香起万灶烟,“抗癌厨房”就这么平凡又温暖地存在于陋巷,让患者和家属在医院就有了家,让患者有一份来自家人掌勺的熟悉味道,更是让那些被病魔逼入绝境的人心中有一处温暖停憩的港湾。感动我的,正是这份平凡、渺小却温暖、伟大的善良和爱心。

“坚持到倒下为止,坚持到无能为力为止!”有人曾问,你们都这把年纪了,你们自己省吃俭用,还给别人最高价不超过2。5元的服务,你们图什么?你们不亏吗?这对夫妇的回答总是:“不亏!”这声“不”字,一说就是整整十八个年头,一说就是十八个365天的风吹雨打。

还记得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一段台词,狠狠地敲击着我的内心。老太太对警察满脸绝望地说:“4万元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谁家能不遇上一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让我们更加明白,老两口的初心。他们的一点善行,能让病人和家属吃得好一点,负担轻一点,遗憾少一点,内心暖一点,足矣!感动我的,正是他们的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和坚守。

“人生百味,皆在饭里。不吃饱饭,哪来的勇气面对生活的一切?怎么重拾起生命的希望?”这对老夫妇的爱心,足以感动全中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福建、山东等20多个地区也开始创办免费供餐的特殊厨房,人间真情的接力棒在不断传递,人性的暖风正刮过每一寸中华大地。感动我的,是他们在传递和播种的爱和希望。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身在陋巷的厨房,烹煮的是焦虑和苦涩,端出的是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他们却还是默默准备好炭火。”这是“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对这对夫妇的颁奖词,也是对这对夫妇的崇高敬意,更是对所有国人的爱心号召。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感动了,见证了,这是人性温暖的力量。这对老夫妇,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比感动更大的分量。

他们的精神,更应成为中国精神。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6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定义。老师说:幸福是看到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会做人的道理;军人说:幸福是时刻保卫祖国,保障人民安定的生活;医生说:幸福是看到每个病人康复,健健康康;农民说:幸福是秋天的硕果累累,五谷丰登……

无论你心中的幸福是什么,都永远离不开国家的安定和谐,离不开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千年的沧桑巨变,经历了百年的压迫屈辱,经历了激烈的拼搏奋斗,昔日的落后与贫穷,已经沉淀到历史长河的最深处。

小时候,爷爷奶奶常常跟我讲起他们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因为贫穷,每天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兄妹几个都穿的是旧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就像“千层饼”,补丁补了一层又一层。一家大大小小近十口人就挤在一间黑屋子里。更让奶奶感慨的是,那时候她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优秀,但因为没有钱交不起学费,又是个女孩子,只能让大她几岁的哥哥继续读书,她却只上了4年学就辍学了。那时候他们梦想的幸福就是能天天吃饱饭,梦想着能交得起学费,继续读书;梦想着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梦想着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过上幸福生活。然而,他们那时的梦想是多么的遥远。看今天,人们不再为吃饭发愁,从我们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国家就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免除课本费、杂费和文具费,听上职校的邻居大哥哥说,他们上学不再交学费,国家还给补钱呢,我好奇地问妈妈,这可能吗?妈妈告诉我,这是国家针对教育实行的“三免一补”好政策;去年回农村老家,听大老舅乐呵呵地念叨着:“现在社会好呀,我们农民只要到60岁,也开始领钱了,每个月55元就打到我的红本子上了,生病住医院国家也给补钱呢,再也不怕生病住不起医院了,这不,住着这亮堂堂的大房子,生活幸福着呢……”

是呀,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高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宽阔的大街上变得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一季多衣”代替了“一衣多季”,吃得好代替了吃不饱,小洋楼代替了茅草棚,小轿车代替了脚踏步,往昔泥泞不堪的羊肠小路,如今都变成了宽阔的柏油大道,一座座高架桥如蜿蜒的巨龙,一辆辆汽车畅通无阻。

然而这些不平凡的光辉业绩是前辈们努力辛苦创造的,我们作为幸福中国的小主人,要加入到祖国建设者的行列,要将建设祖国的重任挑起来,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善于思考,打好知识的根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自己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为建设伟大的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为建设“幸福中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3高考热点话题作文素材:大国担当篇7

费孝通先生把这本小册子称为“不成熟的果实”,但这本小册子却是展现中国乡村图景、研究中国传统社会不可或缺的一份参照。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悟,将自己在乡村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融合在了社会学这一偌大的智慧体系中,将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一幕幕具体情境抽象成一些符号和概念,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勾勒成像的色彩线条背后更为凝练点睛的笔道与风骨,是乡村社会生活习俗背后的文化沉淀与精神承载。

乡土中国以《乡土本色》开篇。的确,用“土”字来形容乡下人是最恰当不过的,土地不仅养育着一方人的成长,还寄托着他们的终老;不仅寄栖着他们的一生,还替他们养育繁衍着世世代代。生活在乡村的人以土地为生活的根基,丝丝缕缕都牵扯着泥土,怎么能不沾染点土气,又怎么不是乡土本色呢。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这也是因为以农业为生的农民是附着在土地上的,土地是根本,是搬不动也离不开的,只有当一个地方繁衍至人口到了极限,才会有一部分人去开拓新的地方。正是这种与土地相依相息的生活方式,成就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有文化。乡土就是本色,即便随着现代化的推动乡土早已成为粗俗、野莽的象征,在国际化中的经济较量中农村总是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阻碍被挤压、贬低,谁也改变不了,多少年前的我们祖上先辈都是依存着土地代代相传的事实,谁也否定不了,当今社会再先进发达也离不开靠着一身乡土气耕种收获的衣食父母。

说起乡村社会的不变求稳,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是深有体会。这种不变的心理不仅在个人中、一个家庭中,而是在整个农村的普遍观念中、在代际相传中,根深蒂固。以前我将这理解为传统、保守,因为农村社会圈子封闭,对外来事物和变动的接受能力差,只是想着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过着知足的生活,大概实在是没什么可失去了,所以即使日复一日地碌碌无为,他们也乐得求个平平淡淡。于是乎,乡村中的许多生活习惯于模式都由这个不变而衍生出了来。

因为不变,空间的固定和时间的简单复制,文字在乡土社会成了多余的东西。当今社会,人们把不识字、不会写字的人叫做文盲,现代教育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全面扫除文盲,但是在乡土社会,文字这个东西却是可有可无、不见得受待见。很多农村人文化水平低,被城里人嘲笑愚蠢,费孝通先生却认为乡下人不是因为“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决定其不需要文字,在《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中他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论证了这一点。首先从智力上说,乡下人和城里人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这一点有过亲身经历的费老在文中就以自己孩子的例子做比。所不同的是,城里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和文字打交道的机会更多,见的世面更广,所以在学习上容易显得更胜一筹;乡下的孩子没有有文化的父母,没有接触更好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他们也没有养尊处优的条件,而是从小见惯十分接地气地生活技巧,学做各种农活,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所以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上看,乡下孩子不一定比城里孩子低。在这个基础上再看文字在乡村的应用也就不用扯到智力问题了。农村其实是一个个小圈子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圈子里的人都是世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是天天都能见面的,是互相了解得不能再了解了,在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中,语言就已经足够满足交往的需要,作为间接工具容易产生歧义又多有不便的文字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